铅山县鹅湖峰顶禅院—上饶—江西寺院
铅山县鹅湖峰顶禅院
在鹅湖镇境内,江村东南约6公里鹅湖山顶峰峦间。为唐大历中(公元767—779年)大义禅师所开创。
大义禅师衢州须江(今常山)人,姓徐。唐德宗时,聘为供奉大德。历经顺宋、宪宗两朝,更受尊奉,赐号慈济。后大义年老南归,敕建鹅湖峰顶禅院(因山而名)。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正月,大义园寂(死),溢慧觉。后智孚禅师迁寺院于鹅湖山下的官道旁(现鹅湖书院隔壁)。北宋咸平间(998—1003),赐名慈济禅院,景德四年(1007年)赐改名仁寿禅院。峰顶原寺,到南宋淳佑间(1241—1252),张即之题名为大义道场。有大义真身、大义泉等古迹和慈济庵、道济庙、御书阁、说法堂、舍利塔和庙峰、蹑云、双松诸亭。历代兴废不一,宋太宗、真宗、仁宗都有诗作,历代名人亦多有题咏。寺外罗汉松和路旁长松,为太义禅师手植。寺院占地面积约2.2万平方米,寺门前有放生池。寺内殿宇宽敞,水渠环绕,流水潺潺,虽三伏酷暑,入寺立即收汗凉爽。
峰顶寺历史上与南海普驼、杭州灵隐、四川峨眉、山西五台等佛教名寺齐名,号称佛教界的“黄埔军校”,相传为唐朝大义和尚所建。
大义和尚 原是唐德宗身边的经师,被敇封为“大义慧觉禅师”,因其厌倦了繁琐的宫廷生活,遂来峰顶山开山植锡,大阐宗风。唐大历11年(公元776年),他于峰顶山建一寺庙,取名“峰顶寺”,唐德宗、宪宗先后两次赐名“慈济”,并拨款敕建寺宇,故更名“慈济禅寺”。据史料记载,寺院占地2.2万平方米,有屋宇十楹,房百余间。寺外有龙井、石井、瀑布泉、大义泉、罗汉塘和舍身崖等古迹。寺内有大雄宝殿、大义禅师殿、韦驼殿等建筑,供佛像130余尊,其中如来佛像高达5米。寺院四周水渠环绕,流水潺潺。虽三伏盛夏,入寺汗即收,甚为凉爽。历史上的大义禅寺久负盛名,得益于大义禅师之名望。相传大义禅师在峰顶寺传经时,直说得舌绽金莲、落英缤纷。西方佛祖驾龙、虎、狮、象前来护法听经并环于寺旁,后化为龙虎狮象四山。后新罗(今朝鲜南部)名僧慕大义禅师之风,来山参访,到峰顶山时得知禅师已圆寂,不禁仰天叹曰:“本为法来,师亡,法亦何在!”乃于峰顶寺坐禅颂经数日后投崖而死,此崖被后人称作“舍身崖”。
文革十年浩劫,大义禅寺亦未能逃此劫难。相传历史上寺庙也曾险遭一劫。嘉靖14年大学士费宏卒于京都,终年68岁。嘉靖帝褒奖其辅佐朝政之功绩,特御笔亲批其灵柩运回铅山“风光大葬三日”。不料费宏家人为延续其家族兴盛,将御旨私自改为“风光大葬三月”,以便有充足时间寻觅葬坟之“风水宝地”。后选中峰顶寺所在地,决定毁寺葬之。恰逢明皇子一路游玩至此,建寺内众僧愁眉不展,便问其故,众僧如实相告。明皇子遂决意护持佛法,于费宏棺椁上山之日,在寒婆岭官道处置一八仙桌,上立一凳,挂皇子袍于其上。待棺椁扛至,众人见皇子袍“坐”于道中,大惊,皆伏地叩拜。明皇子喝令其倒退而去,峰顶寺才得以保全。此岭后被人唤作“皇袍岭”。
随着鹅湖山森林公园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其中心景区峰顶山亦越来越备受关注,当地政府大力实施封山育林,信徒们化援、集资新建寺庙,使之成为人们假日休闲旅游的好去处。这里古树、竹林、水库、古驿道、新寺庙,构成了一处处佳景,令人流连忘返!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