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县罗田岩—赣州—江西寺院
于都县罗田岩
罗田岩,又名善山,开辟于南北朝,至宋时创“华岩禅院”,后称华严寺。 据清光绪二十九年刻本《雩都县志》卷二载,华严寺“左有岩穴,高不过五尺,而深广倍之。”山腰中古刹坐南朝北,寺阁傍岩而设,以洞为室。寺岩入口处,一座石崖巍然矗立,上刻“零阳一览”四个赫然大字。寺岩左边,原建有“仕学山房”和“凝道轩”,相传为昔日学士大夫谈道讲学的地方。后依石山,上刻“别一洞天”,依稀可辨。 “山西别一洞天,学士大夫谈道者多聚焉。岩左有泉流石罅”。
悠悠罗田岩古寺之所以出名,是与其众多的名人摩崖石刻所分不开的。据清同治版《雩都县志》载:罗田岩“右为悬崖,横列数十丈,瀑霏霏从岩洒淅堕,上勒唐宋以来诗歌游记,不下数十百首……”“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始建于南北朝的罗田岩想必是当时佛教盛行的产物。这座远离京城、很是一般的古寺原本应该平平常常,但自从北宋嘉佑八年(1063年)正月初七这一日起有了变化。时任虔州(今赣州)通判的是北宋著名哲学家、宋代道学的开山始祖、《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这一日,周老夫子邀了同僚钱、沈二先生以及书法家、于都处士王鸿同游罗田岩,并兴致勃勃地题刻了一首七言绝句《游罗田岩》赠以王鸿。诗曰:“闻有山岩即去寻,亦路云外入松阳。虽然未是洞中境,且异人间名利心。”对于周通判的厚爱,王鸿自然感动不已,他当即赋诗表示深深谢意:“临别溪头承诲嘱,此心当为圣贤求。”大家都赋诗刻石而归。同年周敦颐作《爱莲说》于五月十五日,赞“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于都县令沈希颜书,五抟篆额,钱拓上石,可惜此石刻没有保存下来。周敦颐的题刻开创了罗田岩名人题刻先河,“道本人存,地由人胜”,自此,罗田岩便声名鹊起,文官武将,骚人墨客,名家学者们纷至沓来,或揽胜观景,或瞻仰唱和,历千年而不衰。清同治版《雩都县志》记载,有关历代名人专为罗田岩而作的诗文竟达83篇之多,其中记序9篇,诗词74首。在罗田岩之东,悬崖屏立,蜿蜒伸展几十丈。在方圆2平方公里的悬崖陡壁上分布着有历代名人题刻近70品和11尊浮雕像。摩崖石刻中题刻字体多样,有篆书、草书、行书等,但因年代久远,不少石刻风化、剥落,加上“文革”期间又人为破坏,现能辨认、保护较好的只有57品。有宋代周敦颐、岳飞、朱熹、文天祥,元代王懋德,明代王守仁、罗洪先、黄宏纲、何廷仁,清代李元鼎、八大山人等名人的题刻,包括岳飞的“天子万年”,朱熹的“居然仙境”、王阳明的“观善岩”、和元代书法家王懋德的“白云深处”,品品是艺术典范。
南宋末年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金将兀术率金军南侵,宋高宗请隆佑太后至江西,后由吏部尚书刘珏率领卫士护送太后、潘贵妃等皇亲国戚们及大批臣官随逃至赣州。当时的虔州是个十分安全的避难所,因为入赣之地势险遏,北面有险象环生的十八滩阻挠,东有武夷山、南有南岭、西有罗霄山诸脉扼守。但是隆佑太后与后宫们在虔州仅居住了四个月,因衣食紧缺,随从士兵倚势欺压百姓,肆意烧杀抢掠,四处强夺百姓财产,百姓非常痛恨。为遏止太后卫兵的胡作非为,赣州富豪陈新等人,率数万人由赣县梅林向赣州城进发,赴难请愿。次年3月,太后归建康。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岳飞奉令到虔州镇压农民起义,高宗对当年赣南百姓对她母亲隆佑太后的惊吓一事仍耿耿于怀,密令岳飞对赣州实行屠城。岳飞先到了于都,到罗田岩拜访住持黄龙禅师,预卜这次出征的凶吉。黄龙禅师毫不隐瞒地告诉他:“岳家军这次出兵必败”。后来正如黄龙禅师所说,虽然岳家军骁勇无比,但还是战不获胜。岳飞于是再三请求高宗宽赦赣南百姓,方得允准。班师回朝之日,岳飞又到罗田岩去拜访黄龙禅师。黄龙禅师料到岳飞会来,就告诉寺内的僧徒说:“如果岳飞将军来了,你们就说为师不在家”,说完脱下身中袈裟披在座椅上走了。岳飞再次来到罗田岩,远远地象看见一只老虎蹲在庙内,来到庙内,向僧徒们询问黄龙禅师,大家都说不在家,也不知何日才能回来。岳飞听罢,怅然万分,于是,提笔写了七绝诗《罗田岩访黄龙禅迹留题》(后名为《题雩都华严寺》),并挥笔题写了“天子万年“这四个雄浑苍劲的大字。
南宋景炎二年(1299年),民族英雄、爱国诗人、当时的右丞相兼枢密使文天祥率领宋军抗击元兵,在于都鏖战大捷,于戎马倥偬之际登游罗田岩,他怀着对“国破山河在”的忧愤之情,奋然挥笔写下了《集句大书罗田岩石壁》一首:“岂弟君子,民之父母。靖共尔位,正直是与。无贰无虞,上帝临汝。”,表达了自己忠贞不渝的坚强意志和高尚情操。
后来,被人誉为“眼高百代古无比,书法画法前人前”的清代著名诗画家八大山人朱耷云游到罗田岩,在这里留下了一幅精美绝伦的“水墨画”——《罗岩夜坐》图:“为爱清秋夜,帘垂五漏时。山虚吞小月,云重压高枝。露冷蛩吟急,风惊鹤睡迟。旅魂无着处,惟有少陵诗。”
罗田岩寺内有泉水自崖巅沿石隙顺流而下,常年飞沫溅珠,凌空飘洒,名日“飞泉”。岩右有一小洞,例嵌于凌空岩壁上,上小下大,状似漏斗倒挂,称为“米岩”,相传为昔日流米供游客和僧侣食用之处。传说,“寺中几人,流米几许”,当日有多少和尚和香客开饭,每日就流出定数的米,除了吃饱,略有剩余。后来,由于一位和尚贪心,想多要白米,就把洞凿大。不料,从第二天起,这个“米岩”洞眼出了三天的米糠皮以后就再也没有什么东西流出来了。“贪心不足,米洞出糠”的故事,告诉人们要知足不贪心的道理。
“田岩九曲至今传,始信名山别有天。邀得忠良增胜概,竹丛泉畔几流连。”罗田岩丹崖峭壁,历经千年风雨,巍然屹立,如同一部厚重的历史书,从北宋以来的九百多年间,由不同历史人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用斧凿下不朽篇章。悠悠丹崖上饱经风霜而显得字迹斑驳的题刻令人感慨,令人深思。
贡江镇楂林村罗田岩
详细地址:于都县贡江镇楂林村
联系电话:07976426492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