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丰县崇真古寺—抚州—江西寺院
江西南丰县崇真古寺
在南丰县西门外的盱江之滨、金潭之畔,有一座背靠龙首山、面对盱江水的千年古刹——崇真古寺。
崇真寺,旧名龙兴寺,唐咸通二年(861年)始从今名。在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历经沧桑,兴衰相间。从唐至宋,时建时圮。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邑人傅定鼎建榜(大木牌坊)书:“溪山第一”,蔚为壮观。不久,“地当水冲,岁被触啮。”清代本邑名士汤斯祚有“禅室根断壁,大川西溯永,花鸟春洲纷,水月秋潭静,何处溪山真,第一真意领。”之怀古诗,可为佐证。
明洪武八年(1375年)重建寺院,至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又遭兵燹,毁之。本邑学者谢本量有游崇真古寺七律一首:“偶来郭外作闲游,古寺荒凉雨半楼,几亩桑麻浓树外,两行烟树断桥头。孤云出岫鸟冲破,小艇横江水倒流,怪石斜通天一窍,劳劳车马使人愁。”可见当时该寺断垣残壁、一片凄凉之状。
清光绪初年,西藏喇嘛迦藏,云游江南,驻锡南丰,在崇真古寺旧址侧之西台山结茅庐修身。据民国《南丰县志》记载:“迦藏喇嘛有道法,以杯盛水置几上,水凸出杯面,状若晶球,无点滴外溢,病者饮少许辄效。”喇嘛“精吐纳术,竟夕趺坐,终岁达旦不席卧”。迦藏不仅为民治病,苦练修身,还目睹结庐之侧的崇真古寺废址,非常痛惜。他发下慈悲大愿,立志化缘重建。于是身体力行,不分昼夜,“披褐蹑履,手表磬,肩红鱼,沿街募化,随人布施。”光绪十五年(1889年)累赀鼎新重建时,邑令德赓助成。“其事未几,遂蜕蚹焉。”邑人为敬重迦藏喇嘛之功德,寺内“塑其像祀之,面目如生,酷肖其神。”这是汉藏宗教文化交流的生动结晶,至今传为南丰佛教界之一大盛事。据传,在以喇嘛为首重建寺院时,在废墟中挖得“崇真古寺”石匾,喜之不尽,敬悬镶于山门之上,后人看见这苍劲有力的大字,无不称绝(可惜此石匾毁于“文革”时期,至今无考)。
20世纪30年代初,又遭变故。寺院改作临时兵营、电台,部分佛像被毁,僧人逃散他乡,直至1945年,寺院无人管理,抗日战争胜利后,先后有戒慧、松柏、了残、无可、戒理等僧尼在寺住持,但香火寥寥,十分萧条。
建国后,各地认真贯彻党和政府关于保护寺院和宗教信仰自由之政策、法令,崇真古寺同其他寺庙一样,僧人诵经,香火如常。十年“文革”期间,视为“四旧”的寺院改作他用,山门尽被拆除,佛像毁于一旦,僧尼流散民间。崇真古寺也逃脱不了这一厄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拨乱反正,特别是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欣逢盛世,百废俱兴。崇真古寺自此出现了新的生机。当地信众先后募集资金30余万元,经过近二年之努力,重建了大雄宝殿,新建了山门前堂,正殿重塑释迦牟尼、阿弥陀佛和药师佛三尊大佛和十八罗汉,还重塑了普陀山八十八佛。前堂还将塑造四大天王和弥勒佛等。寺院两侧,其西边新增观音堂,楼上新塑西方三圣,楼下新塑达摩祖师;东边新建僧舍和斋堂计30余间。寺院周围广种树木花草,香客和游人至此,有风景如画、四季如春之感。
如今古寺焕然一新,百尊佛像昂然,高大山门洞开,“崇真古寺”四个大字闪闪发光;“古刹千年,长留半夜钟声,响彻世间惊客梦;龙首一诗,大乘阿弥陀佛,历经霜雪护崇真”对联醒人眼目。寺内暮鼓晨钟,香烟缭绕,香客盈门,顶礼膜拜,呈一派庄严肃穆、万象更新之太平大盛世景况。为记崇真古寺之兴衰,请人撰写碑记,有《崇真古寺重修记》,以记其事,昭述历史,启迪后人。
南丰崇真寺
地址:江西省南丰县琴城镇胜利路401号
联系人:释普照
电话:3220234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