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综合专题>> 佛教机构>> 内地寺院介绍>>正文内容

宜黄宝积寺(曹山寺)—抚州—江西寺院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16日
来源:宝华寺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曹洞宗祖庭之一的曹山寺位于宜黄城南乡陈坊村后曹山山麓,距县城15公里许,由唐代僧人们本寂禅师于870年前后创建,为佛教禅宗支下曹洞宗发脉地之一。 
  曹山原名荷玉山,本寂禅师因礼曹溪六祖,回来后就改名为曹山。曹山寺建在虎形山下,寺周树竹茂密,群山环抱,溪俗邃深,清泉长流;寺旁芭蕉滴翠,银杏吐绿,风景秀丽,优雅恬静。 
  曹山寺在唐以前,就有佛教信士居住,最初叫“今龙堂”,后由居士王若一改名为“何王观”(再名荷玉观),舍给本寂住持。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荷玉观改名为宝积寺(亦称“宝积禅院”),“宝积”最敕赐之名,因地处曹山,善信人具称“曹山寺”。咸通年间(860-874)初,本寂至洞山普利禅寺参学于释良价座下得承心印后,来到曹山。入住之后广开山门,讲经学法,光大良价创立的“五位君臣”之说。他驻锡曹山长达30余载,弘传释希迁“即是而其”,光大释良价所唱“五位君臣”法门,善接三根,大阐法音,广弘万品。正是这样以道合君臣,偏正互回,于是洞上宗旨发扬光大,四方参学者甚多,“洞山之宗,至即为盛”、“家风细密,言行相应,随机应变,就语接众”的禅宗五家之一的曹洞宗在此逐渐形成和完善。良价、本寂同被尊为创宗祖师,洞山、曹山均为曹洞祖庭。唐天复元年(901),62岁的释本寂在曹山圆寂,徒众于寺西百步之遥的凤形坑为之兴建全身塔,塔名“福圆”。清谢阶树有诗曰:“曹山传得洞山衣,要识千丝共一机,贝叶香留荷玉观,善男今日善皈依。” 
  本寂后,慧霞了悟、光慧元悟、羌慧智炬和法眼宗慧济法安禅师以及黄龙宗教法嗣释雅禅师、道震禅师相继住持。据《曹山寺碑记》载:曹山寺“布施之产,田畴遍野,竹树连云”,“鳏寡孤独,生则于食之,殁则殓埋之”,“如是者数百年”。从此年地幔,自本寂禅师开山至北宋,曹山寺十分兴盛。北宋末,经靖康之乱,其寺刚“变为荆棘瓦砾之坊。”经兴年间(1131-1162),殒石下落将曹山寺方太寮震坏,住持了如禅师得邓经出力修葺,同进对大雄宝殿禅堂等加以修复,使之面貌一新。数年之后,整座寺殿“雄丽靓深,为一时伟观”,“四方游客,日至千余,倍蓰他日”。宋邑人邓芑有诗曰:“宝积重来异昔年,修廊千步阔山边。南分灵派渠行玉,北敞高台花雨天。日照表林犹带润,云收翠崦淌尚藏烟,庞眉老子升猊坐,不惜家风示众贤。”当时,金兵南侵,战乱加剧,江淮一带寺庙被毁,僧众周走道途。一些偏僻小寺刚虑人多难维系,多“惧而不纳”,曹山住持刚以慈悲为心,广开山门,长开海单,收容逃难僧众,以至宝积寺内住僧数百,同时其法门之正、道风之严也随之远播四方。南嘉定十六年(1223)日本承阳大师(道元)来华参禅,师事曹洞宗第十三代祖、宁波天童寺如净法师三年,受曹洞宗禅法和法衣而归,建永平寺作为日本传布曹洞宗的根本道场,教徙以百万计,朝鲜、东南亚等地亦有不少曹洞宗信徙。元末,寺遭兵毁。明洪武年间,复遭兵燹。有谬姓高僧显化“任勤苦,剪蒿莱”、“修佛殿、建法堂、天王殿巍于前面,钟鼓楼列于东西”,“长廊环绕,居住鳞次”,把曹山寺整修得焕然一新,僧尼多达二百多人。明洪武六年(1373)显化将寺内积蓄的一千多担稻谷拿出来救济灾荒。明太祖知道后,特敕封显化为“斯道禅师”,赐寺额“宝积禅林”。后临济宗三十一开展万如禅师、三十二世行秀禅师相继住持。明代崇祯末年(1644)观心禅师应张知府、蔡县令之请,从崇仁龙济寺迁住曹山寺,着力经营,又重修三间十分壮观的大殿,时有僧徙数十。自本寂后,了如,慧霞了悟、光慧元悟、羌慧智炬、显化、观心等皆为各代名禅。据同治版〈宜黄县志〉记载,曹山寺有古铜钟、贝叶经、罗汉笠、卓锡泉、雨花崖、问津亭、显对崖、狮象关、七星面、钵盂山、将军墓、祖师塔诸灵迹。 
  清初,本寂墓塔被毁。顺治十三年(1656),时为博山寺方丈的曹洞宗三十三世宗匠觉浪道盛禅师,偕徙墨历大智禅师等多人,主持重葬本寂灵骨并建塔铭。康熙、乾隆年间(1662-1795),仙源、智胜、明敏等禅师相继主持。道光时(1821年后)曹山寺逐渐衰落。道光五年(1825)重修曹山寺古墓,碑为青石板刻阴文,碑高1.5米,宽0.8.米,竖于曹山寺后,碑首刻篆体“有世安公墓碑”,右侧直刻碑题“曹山寺碑记”,记述了那时曹山寺“殿宇荒凉,香卸”已处衰败的凄景。民国期间,寺宇仅保留部分旧殿堂和一些佛像,有斋公照顾香火,但无僧尼住持。建国后,寺院无人管理,只有一户农民居住。“文化大革命”期间,曹山寺遭到严重的破坏,寺殿全被拆除,附近山上的历代禅师墓塔、塔铭碑均遭不同程度的破坏。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贯彻落实,各级政府重视曹山寺遗址和本寂禅师墓塔等宗教历史文物的保护。1085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江西省第一批省级重点风景名胜点。1993年,宜黄县政府批准修复曹山寺宝积寺,相继重修了客堂、观音堂等,完成了一期工程,千年古刹重放异彩。

 


 

  曹洞宗祖庭之一的曹山宝积寺,位于江西省宜黄县城西十五公路的陈坊桥村后曹山山麓。曹山“魁大秀伟,雄视一方”,重峦叠嶂,若“数瓣青芙蓉”。翠竹掩映,古木参天,曹溪环绕,静谧幽雅。寺初为金龙堂,后由居士王若一改为何王观。唐末,何王观在本寂禅师驻锡后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创了佛教禅宗的鼎盛时期。
  本寂,福建莆田黄氏子,名崇精,十九岁出家于福州云名山,二十五岁受具足戒。不久即到江西宜丰洞山普利寺参谒良价禅师,受良价器重。《五灯会元》载∶“山(洞山)问∶‘ 黎名甚么?’师(本寂)曰∶‘本寂’。山问∶‘哪个聻?’师曰∶‘不名本寂’。‘山深器之。从此入室、密印所解。盘桓数载,欲辞去。洞山问∶‘甚么处去?’曰∶‘不变异处去。’洞山曰∶‘不变异岂有去耶?’师曰‘去亦不变异。’山遂密授洞山宗旨。”
  唐咸通十一年(八七○年),本寂辞师洞山,拜别良价,前往广东曲江曹溪礼禅宗六祖墓塔,决心寻找新的曹溪以广佛法。相传他返赣后一路风餐露宿,磨破了许多僧鞋,脚上也打起了血泡,找了好些地方也未找到新的曹溪。有一夜梦见六祖在他手心写了“心坚石穿”四字,遥指东北方向。本寂会意而行,终于在宜黄找到这个圣地。居士王若一见本寂志诚心坚,遂舍观相予。本寂志慕六祖,改何王山为曹山,何王观为荷玉观,潜心修行,并广开山门,课徒说法,阐释良价禅师的五位君臣法要,大振洞门禅风,学者云集。时南平王钟传多次请他去洪州(南昌)弘法,本寂不为心动,仅以大梅和尚山居颂“推残枯木倚寒林,几度逢春不动心,樵客遇之犹不顾,郢人那解苦追寻”作答,谢绝钟传之请。本寂住山三十年,教法上承希迁“即是而真”,并与良价共唱“五位”,善接三根,大阐一音,广弘万品。横抽宝剑,剪诸见之稠林;妙叶弘通,截万端之穿凿。道合君臣,偏正互回。由是禅法大成,四方参者颇众。“洞山之宗,至即为盛。”“家风细密、言行相应、随机应变、就语接人”的禅宗五家之一的曹洞宗即此始成。唐天复元年(九○一年),六十二岁的本寂禅师圆寂,葬全身于寺西百部风行坑,塔曰“福园”。由于他对曹洞宗形成和发展贡献甚大,因而被敕谧为“元证禅师”,清雍正十二年(一七三四年)还被加封为“宝藏元证大师”,南岳玄泰撰铭。本寂“文辞遒丽、富有法才”,著有《解释洞山五位显诀》、《注寒山子诗》,后人又辑得《抚州曹山本寂禅师语录》、《抚州曹山元证禅师语录》存世。法嗣洞山道延、金峰从志、曹山慧霞、光慧、智炬、鹿门处真、草庵法义、育王弘通、华光范、布水岩、小溪行传、四川西禅、搔州华严以及匡仁、慧敏、智隆、行因、智净、慧忠、知俨、法显等名僧,遍布祖国各大名山。而良价、本寂同被尊为创宗祖师,洞山、曹山均为曹洞祖庭。
  南宋嘉定十六年(一二二三年),日本承阳大师(道元)来华参禅,师事曹洞宗十三代祖、宁波天童寺如净法师三年,受曹洞宗禅法和法衣而归,建永平寺作为日本传布曹洞宗的根本道场,至今教徒以百万计,朝鲜、东南亚等地亦有不少曹洞宗信徒。
  本寂当年的荷玉观规模已不可知,但有记载说本寂来后“法席大兴,学者云萃”,其貌当可想见。本寂后,慧霞了悟、光慧元悟、羌慧智炬及法眼宗慧济法安禅师相继主持。宋祥符二年(一○○九年)改观为寺,称号“宝积”,因地处曹山,善信俱称曹山寺。黄龙宗雅禅师、道震禅师相继主持。绍兴年间(一一三一年至一一六二年),寺之方丈遇陨石震坏,主持了如禅师和邑人邓经出力修茸一新,新成庙宇“雄丽靓深,为一时伟观”。时有诗人邓芭赞道∶“宝积重来异昔年,修廊千步阔山边。南分灵派渠行玉,北敞高台花雨天。日照青林犹带润,云水翠崦尚藏烟,庞眉老子升倪坐,不惜家风示从贤。”当时,因金兵南侵,众多庙宇变为废墟,僧尼“周走道途”,怅怅然不知所往,幸存的偏僻之寺,担心人多难以维持,“惧而不纳”,可了如禅师却大开山门,接纳四方落难僧人,宝积寺僧徒倍增,曹山之名更为远播。
  元末,寺遭兵毁。明洪武僧显化(俗姓廖)“任勤劳、剪嵩莱”、“修佛殿,建法堂,天王殿巍于前面,钟鼓楼列于东西”。“长廊环绕,住居鳞次”,把曹山寺修整的更为壮观,据传僧尼多达二百余人。洪武六年(一三七三年),显化将寺内积蓄的一千多担稻谷,用来赈济灾荒,明太祖知道后,特敕封显化为“斯道禅师”,并赐寺额为“宝积禅林”。后临济宗三十一世王如禅师、三十二世行秀禅师相继主持。崇祯后期(一六四○年左右),观心禅师应张知府、蔡县令之请,从崇仁龙济寺迁之曹山寺(兼主黄山寺、自号“曹黄耦叟”),“师着力经营,将三间大殿修茸一新”。
  清初,本寂墓塔被毁。顺治三十年(一六五六年)时为博山寺方丈的曹洞宗三十三世宗匠觉浪道盛禅师,偕徒墨历大智(方以智)禅师与诸山长老、地方缟绅和护法多人,主持重葬本寂灵骨并建塔立碑,大智并撰塔铭。康熙、乾隆年间(一六六二年至一七九五年),仙源、智胜、明敏等禅师相继主持。道观时(一八二一年后),曹山宝积寺逐渐衰落,“殿宇荒凉,香销烛灭”,民国以来,仅保存部分殿堂及少数佛像。一九五八年佛像被毁,“文化大革命”中庙宇全部拆除。
  一九八二年九月,以日本驹泽大学(属曹洞宗)教授宋田文雄先生为团长的第四次佛教史迹考察团一行十九人,来到曹山宝积寺遗址,虔诚参拜祖师墓塔,流连忘返,感慨万千。表示还将有更多的佛教团体来曹山谒祖庭,结法缘,从而增进中日民间了解和友谊。同时希望海内外众善信,戳力同心,使千年古刹重放异彩,曹洞祖庭再现庄严。
  当时,曹山依旧,寺址犹存。正殿基石,依稀可辨。祖师当年手植之银杏树,虽疤痕累累,但仍枝叶茂盛;寺左芭蕉丛,犹青翠欲滴。为加强对曹山寺遗址和文物的保护,宜黄县人民政府决定将本寂墓塔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由政府拨款修复。一九八五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将本寂墓塔及其四周的祖师当年面壁参禅的雨花崖,清甜甘冽、千年不枯的卓锡泉,以及显圣崖、回龙洞诸灵迹,列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地之一。兹后,一九九二年十月十六日日本摄影家凡山勇夫妇、一九九六年四月十七日韩国《中央日报》社编辑局专门委员李殷允一行三人、一九八六年十一月以日本花园大学柳田圣山教授为团长的佛教史迹考察团一行十四人、一九九三年四月十九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法师、一诚法师等国内大德、居士、善信,先后到曹山礼祖、考察、采访、摄像。国内外有关杂、报刊发表了文章、照片。
  一九九三年春,为落实宗教政策、弘扬佛教历史文化、满足信众过正常宗教生活的愿望,县委、县人民政府作出决定,批准修复曹山宝积寺,并成立曹山寺修复委员会,规划曹山宝积寺工程三十三项,占地五十二亩,建筑总面积达一.四五万平方米;此举得到中国佛协的大力支持,赵朴初会长还亲笔题写了“曹山宝积禅寺”和“大雄宝殿”匾额。江西省佛协常务理事、副会长怀善法师任寺庙住持。
  一九九四年六月,进山公路、高压电线、施工工棚先完成,到一九九五年六月,一座占地二百四十平方米、建筑面积为六百三十平方米的三层仿古式客堂竣工。一楼为佛殿,由萍乡宝积寺转送的缅甸玉佛等佛像有序安放于殿内,赵朴初会长“曹山宝积禅寺”匾额题书复制于门楣。二、三楼为客厅及僧房。此后不久,斋堂、厨房、观音堂相继落成,实现了修复曹山宝积寺第一期工程计划,奠定了全面修复的良好基础。自此,曹山宝积寺法轮启动,香烟缭绕,千年古刹重放异彩、曹洞祖庭再现庄严的愿望正在逐步实现。
  寺址∶江西省宜黄县陈坊桥村曹山

  曹山寺 
  地址: 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 
  电话: 0794-7619003   0794-7619167 
  0794-7619165   0794-7619001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标签:江西寺院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香港,澳门,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