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综合专题>> 佛教机构>> 内地寺院介绍>>正文内容

星子县栖贤寺—九江—江西寺院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13日
来源:宝华寺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栖贤与楞枷,初本共一心
  从此两禅寺,路绝不往还。
  ——(宋)杨万里《栖贤桥》

  栖贤寺最早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当时的咨议参军张希奏置栖贤院,地址在今天的九江市城西。后来唐代宝历年间,刺史李渤将其迁往庐山脚下,背靠五老峰,也就是今天的地址。在星子县城西6乡处,距白鹿洞25公里,这里的地名叫做栖贤谷,谷处汉阳峰和五老峰之间,寺便在谷中的石人峰下。

  李渤曾与其兄李涉隐居在庐山白鹿洞,也曾在庐山山南五老峰下读书。栖贤寺原名宝庵寺,后李渤曾任右拾遗、处州刺史、江州刺史,所以寺名也因之改名为栖贤。李渤将寺迁至此地后,将寺委托高僧智常管理。智常曾中兴归宗寺,他主持栖贤后,春夏便居栖贤,秋冬居归宗。关于智常与李渤,其间还有一个小故事:李渤博闻多识,人称李万卷,任江州刺史时恰逢白居易迁江州司马,两人一见如故。白居易便邀李渤一起游山南归宗,并访智常禅师,于是在李渤与智常之间便有一段经典的对话:

  首先是李渤发难:“教中有言:‘须弥 纳芥子,芥子纳须弥’芥子如何能纳得下须弥呢?”

  智常反问道:“人们都称您李万卷,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呢?”

  李渤便谦虚地回答:“忝此虚名”。

  智常便说:“人的心就如桃子一般大,不也是能容万卷么?”

  李渤听后便恍然大悟。

  栖贤寺同其他寺庙一样也几经兴废,但由于其地理位置独特,重建时都能中兴。香火盛时栋宇栉比,楼阁繁复,寺僧达五六百人。山门额设有“不二法门”,两旁楹联为:“前赐紫衣,后留玉带,造泽千秋传不朽;百朝五老,背傍七贤,壮观万古并称雄。”殿内有玉佛一尊,高约二尺,来自缅甸。殿后还有一座大明铜塔;玉佛前有玛瑙香炉。康熙年间,僧人石鉴重建寺庙时,从地下挖掘出一琉璃瓶,内有舍利13粒,“大如豆,小如菽,玉色莹澈。”后江苏布政使金世扬游此,请浙江画师许从龙绘500罗汉图共200幅,布施与寺。画像大的有三四尺,小者约一尺。

  后来栖贤寺曾遭遇两次浩劫,一为咸丰年间,太平军焚毁寺庙,仅存数十间房舍。但一些文物还是残留了下来,如200幅罗汉图到民国26年(1937年)尚存119轴,白玉佛像在民国初尚存,后下落不明。另一次巨大的浩劫就是日军的炮火。1938年,日军焚毁殿、厅、阁以及库房。1939年4月,日伪星子县县长罗福初取走七轴罗汉图以献媚日军。1943年日军又入寺抓走僧人。所幸当时的住持能印将罗汉图藏在神龛下,免遭毁坏,后能印收图运往后方,由流亡的星子县政府代管。民国35年(1946年)送还栖贤寺。现存112幅,藏于庐山博物馆。文革时,仅有的几间房舍也被全部拆毁。文革后,仅存危房一间。前几年我游此时,寺内尚有寺僧二名,靠寺后一方菜畦为生。现在星子县政府正在整修栖贤寺,大雄宝殿亦已奠基动工。

  栖贤寺地处汉阳峰和五老峰之间,极为幽静,人烟稀少,寺旁又有诸多风景,确为读书清修之佳地。寺东曾有橹断泉,后有飞锡泉,西北2公里有智常塔,可惜皆废。

  虽如此,栖贤寺周围最妙的还是独辟幽静的风景。在栖贤寺向北望,即是五老峰,苍苍翠翠,或清晰俊秀,或隐约于云雾之中。栖贤谷中树木大多为古松,皆是苍劲挺拔,比直向上。谷间溪流湍湍,四季不竭。寺旁还有水田,水田之后的山峦腰间尽是翠竹,山顶都为老松,山峦颜色由青到绿,由翠转深,又常有白云覆盖其山,如人间仙境一般。

  栖贤寺往东南走200米便是玉渊潭,由于栖贤谷的特殊地理位置,所以五老、汉阳、太乙诸峰的泉水,大小支流九十有九都汇于此,从高而下,流经栖贤寺前时,突遇巨石横截,由于巨石上部突出,下部收敛,所以涧水悬空直下,集聚为潭。潭水深不可测,但四季皆绿如玉,也如翡翠,故名为“玉渊潭。”这一处也留下了大量的石刻,比较有名的是南宋词人张孝祥的“玉渊”二字和近代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书《墨子篇》160余字,其余石刻近十处,大部分漫漶难辨。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冯玉祥手书《墨子篇》石刻

  玉渊潭再往南沿小路行走约2公里,便到了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观音桥。

  也许就现在的状况来讲,观音桥的名声远远胜过了栖贤寺,这是因为观音桥前慈航诗旺盛的香火,更为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它的建桥以来几乎没有遭到过毁坏,这得益于其巧夺天工的技艺。而且自古以来观音桥就吸引了大量的文人墨客,黄庭坚、唐寅、张之洞都曾对这里的风景赞叹不已。苏轼更是称这里为庐山二“绝胜”之一(另外一处是秀峰的漱玉亭)。

  观音桥建于宋祥符七年(1014年),距今已有近一千年的历史。桥系石质单拱,长24.4米,宽4.83米,拱高10.67米。桥面以144块花岗石菱形平铺,拱则由七道拱圈并列而成,圈以大致规格的长方形花岗石排砌成一整体。石块各重约1吨,共107块,皆为子母榫首尾凹凸相接。也就是说这座桥的造法完全就是用拼积木的方法拼成的,而正是这样的一座桥屹立在悬崖峭壁上九百多年,不曾有一丝毁坏,真可谓是“缔结雄壮,神施鬼设”。故当代桥梁专家茅以升来此时,也不禁称赞此桥的建造技术。桥上的石拦系清道光年间观音庙住持觉源增建,以护行人安全。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观音桥

  观音桥又称栖贤桥、三峡桥。同治《星子县志》载:“土人于三峡桥前立庙,祀奉观音,大著显灵,因又名之观音桥。”桥西原有观音阁,又名慈航寺,曾经香火极盛。后几度被废,一九九九年在遗址上重建。栖贤桥这个名字的来历是因为栖贤寺的缘故。而三峡桥的来历则是由于桥下的涧水。苏辙的《栖贤寺记》写道:“水行石间,其声如雷,如千乘车,虽三峡之险,不足过也,故桥曰三峡。”所以观音桥下的涧水又被称作“小三峡”。在桥溪水下游的石岸上有“三峡涧”三字,系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书。桥下涧水既名为“小三峡”,必然不愧于此名号。桥下乱石横截,每逢春夏水涨,溪水崩溅,势如雷电。桥下还有深潭,碧绿清澈,水激时令人目眩。到溪水的下游渐渐趋于平缓,但由于地势原因,曲曲折折,极似三峡风景。溪水的尽头便是1957年兴建的观音桥水坝,但是由于山洪爆发,水势汹涌,水坝分别于1958、1959年发生两次倒塌。不过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观音桥的坚固。桥东还有招隐泉,亦名陆羽泉,系唐代茶圣陆羽评定的天下第六泉,泉旁有清代薛所习书“招隐”二字。

  观音桥西左侧有石级可以通往桥拱下,桥拱下为一丈余的桥蹬,独倚峭壁,下临深渊。桥蹬平地石上一米见方的“金井”二字,是明代正德年间南康同知马朋所书。在桥蹬上可以仰观桥拱,拱内母榫凹凸相接的痕迹可在此观察地得清清楚楚。在这里,你不禁会再次被造桥的技艺所折服。桥拱上自东向西刻有:“维宋祥符七年,岁次甲寅,二月丁巳朔建桥。上愿皇帝万岁,法轮常转,雨顺风调,天下民安,谨题。福州僧智朗勾当造桥,建州僧文秀教化造桥,江州匠陈智福,弟智伍,智洪。”刻石千年后犹历历如新。

  由于栖贤寺与观音桥幽静独僻,既有山南秀丽,又兼匡庐壮美,难怪许多人在此留下了咏叹。较为有名的是宋黄庭坚《栖贤桥铭》,苏辙《三峡桥》,张孝祥《玉渊亭》,王安国《宿栖贤寺诗》,其中苏辙《三峡桥》颈联二句:“应有夜猿啼古木,已将秋叶作归船”应当是最为传神的。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1937年12月8日,蒋介石乘水上飞机由南京飞抵星子,晚上宿于观音桥行馆。所以现在桥西沿三峡涧往南还有中正行宫。建国后国家领导人周恩来、刘少奇、董必武、李先念等都曾游览观音桥。1988年,观音桥被列为第三批国家重点保护单位。(于浩)

 

  栖贤寺 
  地址: 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白鹿镇 
  电话: 0792-2651366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标签:江西寺院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香港,澳门,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