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寺—西安—陕西寺院
三阶教祖庭,位于王庄乡以南天子峪口,为信行禅师塔院。信行禅师为三阶教创立者,出家后,博涉经论,凡有塔像皆周行礼拜。后舍具足戒,亲执劳役,行头陀苦行,乞食日只一食。在道路上无问男女,率皆礼拜。他所开创的三阶教曾风行一时,唐初华严初祖杜顺、二祖智俨曾住该寺。百塔寺原来佛塔林立,现仅存古银杏I株,高20余米,树围10余米。在树东、西、北面不时发现有僧人葬塔遗迹。新建大殿3间,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百塔寺:长安县天子峪口外,有一棵巨大的银杏树,高十八米,树冠一百余步,树围十多米,据传唐太宗时敬德曾在该树上栓过马,留有缰绳印迹,近在树东北,西三面不断发现僧人墓葬及寺塔遗迹,说明此当植于百塔寺正院偏北,百塔群以东,西北方向环拥寺院。
百塔寺是西安最早佛寺之一,为信行禅师塔院,隋至相道场。唐大历六年改建五百塔寺,宋太平兴国三年改五兴教院。信行(540-594)南北朝末隋初僧人三阶孝创主者,隋开皇十四年正月四日园寂,享年54岁。
解放前佛寺破坏严重,殿宇被国民党第七分校拆毁,当地群众编了个顺口溜:第七分校,白天睡觉,晚上拆庙,不要砖瓦,光要木料?一九八O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遗址。一九八八年新建大殿三间,殿内塑有释迦牟尼佛及阿难迦舍二尊者像,住僧一人。
备注说明
寺院备注 三阶教创始人信行
三阶教创始人信行
佛教认为,释迦逝世后的佛法发展,分为正法期、像法期和末法期。正法期,佛教有教说、修行和证悟,佛法正确无误;像法期,只有教说和修行,是相似正法;末法期,佛法将灭,只有教说,无修无证。末法时期,中国佛教如何来审时度势而加以发展呢?信行提出了三阶的理论,创立三阶教(或称普法宗)。
信行(540-594),俗姓王,魏郡(今河南省安阳市)人。据说信行四岁时,看到牛车陷在泥里拉不动,他就会悲泣不止(见《信行传》,《梁高僧传》卷十六),自小具足悲悯之心。十七岁时,信行在相州(今安阳)法藏寺出家,后受大戒。他博览佛教经典,对佛法具有自己的独特看法,又注重修持,平时凡是遇到佛塔,不论远近,他都要礼拜。但是他不坐禅,不讲诵,也不念佛求净土,这与当时的禅、教、净都不一样。他又以普度众生为理想,反对独善其身。而要普度众生,修菩萨行,他感到比丘的生活方式对此有所限制,于是他在开皇三年(583),又放弃了比丘戒,但并未还俗,处在沙弥之上,受具足戒僧人之下的位置。舍戒后,信行修头陀行,十天吃一顿,食物来源由自己乞讨。在路上行走,不论遇到谁,不分男女,信行都加以礼拜,如同《法华经》中的常不轻菩萨。这样他的名声不断扩大,远近都有高僧来诘问他,你究竟是行的什么法?信行直言相告,是三阶之法。
信行曾发愿心,要为皇帝、诸师父母乃至一切众生施舍身命财物,他立十六种无尽藏行。开皇七年(587),信行写信给相州知事,告诉他自从十七岁开始求佛法,到现在才知建立无尽藏的道理,他愿布施无尽藏,请知事向朝廷方面推荐。正好京城的左仆射高颎听说过信行的事迹,就建议隋文帝召他入京。开皇九年(589),信行来到京师长安,先是居住在隋文帝为他特意建造的寺院里,后来又在京师置五座寺院,为化度寺、光明寺、慈门寺、慧日寺、宏善寺。信行以此五寺为基地,弘扬其三阶教法,其余诸寺,也大受五寺所行法门的影响。
信行晚年病得很重,他请人把佛像移至房内,躺在床上,一直观佛至终。死后,棺柩放在树林中,舍身血肉,被鸟吃尽尸体,真可谓生施死亦施。
信行的著作,费长房《历代三宝记》载有《对根起行法集录》和《三阶位别集录》,早已散佚。在窥基的《净土要诀》和怀感的《释净土群疑论》中保存了信行的部分思想。日人矢吹庆辉发现了敦煌写本中的三阶教典籍,他将此典籍与日本所存三阶教文献,合成《三阶教残卷》,其中包含了信行的一些作品片断。
信行三阶教法所说的三阶,可按照时、处、人而分。依时分三阶,即分别以正法时、像法时和末法时为第一阶、第二阶和第三阶。依处而分三阶,即以净土为第一阶,以秽土为第二阶,以众生之处为第三阶。依人而分三阶,则一乘为第一阶,三乘为第二阶,世间根机为第三阶。
信行认为,他所处的时代,正值第三阶,第三阶的众生,不如第一阶的众生那样有戒(修行,持戒)有见(认识),戒见俱不破,也不如第二阶的众生,虽然破戒,但不破见,而是戒见俱破,颠倒一切,凡是有正确见解的人,都灭尽了,众生都不持戒。在这样的情况下,众生即使再读经也好,念佛也好,修禅也好,都无济于事。就必须要选择一种适应这个时代众生根性的佛法,即“当根佛法”。信行的“对根起行”,也就是这个意思,按照众生的实际根性而对症下药。
这种当根佛法,信行称之为“普法”。为什么叫普法?据《对根起行法》所载,一是体普,一切众生,不论凡圣,都以如来藏为体,这实际上也是他的佛性论,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不过被邪见覆盖住了。二是行普,具体来讲,修行时持这种平等心(普)的情形分为多种,第一普凡普圣,不论众生如何破戒破见,都看作是圣。一切诸佛菩萨,也看作众生。第二普善普恶,对一切众生,不论善恶,都看作是善。对自身之内的一切,不论善恶都视为恶。第三普邪普正,对自身内的一切,不论邪正都看作邪,对他身内的一切,不论邪正都看作正。第四普大普小,对于别人的见解和行为,不论大小,都看作是大乘菩萨所见所行,而对自己的,都看作是小乘。第五普世间普出世间,对于自己,不论世间和出世间,都看作是世间,对于别人,则都看作出世间。等等。可以看出,以如来藏体为基础,对他人普敬,善恶等类于善,而对自身则以严格的要求来约束,善恶等类普于恶。是为严己宽人。
这种普法,因为“凡夫生盲不别”,也称“生盲众生佛法”,如同盲人分不清颜色,众生也分不清善恶、邪正等,对一切法门,都加以敬信(见《三阶教残卷》)。
三阶之法为普法,信行把一阶和二阶所行法门都称为“别法”。这些别法都必须与不同的根性相适应才能有效,否则会出现偏差,而普法则普遍适用于一切众生。实际上第三阶上的众生都只有一种根性,也无所谓分不分,所以普遍适应,不会出现偏差。
修行三阶佛法的一般原则,一是普敬,二是认恶,三是空观。
普敬是讲对一切凡圣普施其敬仰之心,因为一切凡圣都有如来藏体,“如来藏是一切诸佛、菩萨、声闻、缘觉,乃至六道众生等体”(《对根起行法》,《三阶教残卷》)。如来藏中藏的是如来佛性,依这种佛性,一切众生都得以生长,一切众生都将成佛,所以必须普敬。
认恶是讲众生都应认识到内心之恶,常有颠倒的认识(有十二种颠倒),常诽谤他人。这些内心之恶都必须去除。
明空观是讲众生所体现的一切解行都是毕竟空寂的。
具体的修行方法,据《信行遗文》,“一乞听行四种无尽行,一乞听随喜助施,一乞听依十二头陀常行乞食,一乞听依《法华经》学行不轻行”(见《三阶教残卷》)。
第一行中的四种无尽行:一是礼佛无尽,礼一切佛,日日不断,直至成佛;二是转经无尽,转一切经,日日不断,直至成佛;三是供僧无尽,供养一切众僧,日日不断,直至成佛;四是供众生无尽,供养一切众生,日日不断,直至成佛。
第二随喜助施,施饮食、食器、衣服、房舍、床坐、燃灯烛、钟铃、香、柴炭、洗浴等。
第三行十二头陀行,即行苦行,刻苦修炼自己。十二头陀行包括穿粪扫衣、乞食、每日午前一餐、乞食时只乞一点,不得多乞、住在远离人群的偏避之处、住在坟墓之间、常坐不卧等。信行所行,着重于乞食,日食一顿。
第四行常不轻行。《法华经》中《常不轻菩萨品》载有常不轻菩萨事迹,不专事读经之类,只行礼拜,凡见到四众,都加以礼拜,常说,我不敢轻视你们,你们都将作佛。信行也仿此行,不只见到佛家四众而加以礼拜,见一切众生,都行礼拜。
这四种修行法门,就是信行所立的十二六无尽藏法,这个无尽藏是三阶佛法最重要的特色,就经济方面的无尽藏而言,也是隋唐时代寺院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三阶教中谈到物资方面的无尽藏布施时,仅饮食无尽藏,就详细列入了应布施的物品有:粳米、糯米、面粉、油脂、粟米、小豆、大豆、柴、厨师、调料、蜂蜜、胡麻、酪、瓜菜等。向寺院施无尽藏,不论是普施,还是施一部分,都被看作是修行(见《无尽藏法略说》,《三阶教残卷》)。
信行的思想,在佛教义学、禅学、净土法门诸种流派兴起的时代,可以说是一种反动,这是他的宗派在后来不断遭到打击的重要原因。信行也是真正具有宗教情怀的宗教领袖,他公开提倡末法时代的简易法门,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很有价值的探索。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