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寺—
黄龙寺石门
黄龙寺石门
黄龙寺木塔
黄龙寺舍利塔
清光绪六年木匾
一、寺院概述
黄龙寺,原名黄龙于玕寺,由青原玄泉彦禅师之徒超慧于唐乾宁二年(公元895年)创建,至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系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之一黄龙宗祖庭。该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一是北宋临济名僧慧南入主后,创立黄龙宗,以“三关”之法接引学人,赢得“三关陷虎,坐断十方”之美名,自成黄龙一宗,名扬天下,声振丛林,弟子远传日本、朝鲜及东南亚;二是超慧禅师降伏吕洞宾做三年侍客童子,把集三教于一身的古今异人、道教中的纯阳祖师、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如此屈尊处置,这是佛教史上的唯一,也是黄龙寺傲视天下寺庙的最大资本,故声名鹊起,有“法窟”之称;三是皈依黄龙宗的居士如苏轼、黄庭坚、张商英、徐禧等一大批文人士大夫,以及曾经宦游修水的文人曾巩、陆游等人,都为黄龙寺写过诗篇文章。特别是黄庭坚,由于是修水人,入祖心晦堂之室,又与灵源惟清、死心悟新、兜率慧照、清凉慧洪等一批黄龙高僧过从甚密,所以为黄龙寺留下诸多诗文书法。相传当时黄龙寺大小匾额碑记皆为黄庭坚所书。其亲笔手书有楷书“三言诗帖”、大行楷“晦堂和尚开堂疏”、行书“观音赞”、“烧香颂”以及摩崖石刻“灵源”、“黄龙山”、“法窟”等;四是明代军师刘伯温为黄龙寺题联一幅:“吕祖参禅到此间,始释修行奥妙;黄公访道登斯地,方明出世因缘”;五是唐、宋曾三次(即光化二年(899)、元佑元年(904)、祥符八年(1015))旌表超慧和黄龙寺为“黄龙大德祖师”、“黄龙祖师”与“崇恩黄龙禅院”,故有“三敕崇恩禅院”之称;六是黄龙寺寺址相传由“风水之祖”司马头陀亲自勘定(五虎出洞的平阳于玕地),并留钤记道:“地禀三山之秀气,接六八之精华,当兆四十八代禅师。”后黄龙寺果应其所言,僧侣云集,宗风远振;七是遍布寺周的高僧塔林有300多座,堪称寺庙拥有高僧塔林之最。至今存有众多历史遗迹,如遍布寺周的僧坟及摩崖石刻,著名的景观“九关十三锁”在寺正前方。
在慧南祖师影响下,其后高僧辈出,弟子及再传弟子“横披天下”。据说慧南得法弟子83人,俱为名山大寺的住持,其中黄龙祖心、宝峰克文、东林常总三禅师门叶繁茂,时称黄龙三系,有“鹿野孤园,众千二百神僧”之说。至明代万历年间,第47代禅师盛庵主黄龙寺,将殿宇寮房田产等分东、西两序,两相并举,共振宗风。清代康熙年间,冰鉴禅师入主黄龙寺后,创佛印、教诲、南禅三院,开堂说法,门下受法者“多至五百众”,鼎盛一时,至清末,已传70余代。
但黄龙寺在历史长河中也难逃厄运,尤其是日军侵华和“文革”的热浪席卷,使千年古刹黄龙寺遭受重创,现仅存断坦残壁和数间清代庙宇。现黄龙寺已被确定为江西省重点寺院、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块亟待保护开发的佛教祖庭文化胜地。
二、典故传说
1、“洞宾背剑”
传说吕洞宾在庐山巧遇汉钟离,拜为师傅,汉钟离传其长命术,下山前送吕洞宾神剑两把,并再三叮嘱:“此去逢龙莫欺,遇虎莫斗。”吕洞宾下山后,游历四方。一天,他从岳阳出发,途经分宁(修水)黄龙山,见该山气势磅礴,紫云成盖。知有异人,及登山,果有一寺,香烟缭绕,栋宇非凡。正值黄龙寺超慧祖师给弟子传经授法。于是洞宾潜入法堂,仅片刻,猛听一声断喝:“座旁有窃法者”。洞宾只得上前揖见祖师道:“晚辈贸然入堂,多有得罪,望大师息怒。敢问'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法术怎样?”祖师怒道:“你这守尸鬼,怎如此无礼?你只煮得铛内的,却煮不得铛外的。偷法应遭我打,拳打所盗之法,自然化为乌有”。即离洞宾二丈多远出拳,洞宾似觉身上隐隐作痛,即对祖师大叫:“你且等着!”怒奔出寺。祖师见洞宾已走,便对弟子说:“刚才洞宾剑放寒光,今晚必飞剑来取老纳”。众僧听后,惊讶不已,不肯离去。祖师说:“你等放心,老纳自有办法对付”。祖师见众徒离去,即端坐禅床,双手合什,闭目念经。晚二更,突然两道寒光破窗而入,果然是洞宾飞来二剑。双剑在堂中回旋穿梭,只见祖师凝神静坐不动,默念神咒,等剑近前,将拂尘一扬,断喝一声“落”!双剑竟由原窗射出,直落寺左观音井中。当晚,洞宾久久不见双剑返回,知道超慧祖师果然法力高超,宝剑定被收下。便立即遁回庐山,求助于师傅。汉钟离责道:“黄龙超慧法力不在为师之下,你不听叮嘱闯出祸来,现别无良策,只有速去请罪,求赐还宝剑”。于是洞宾连夜赶回黄龙山。次日晨,洞宾到寺内求见祖师,再三施礼请罪,祖师才说:“你须在寺内做三年侍客僧,否则难成正果。还剑之事,三年后再说吧!”洞宾是个非常聪明的人,知道祖师有意传授佛法,当即谢恩应允了。原来祖师早就知道洞宾乃可造之材,只是年轻气盛,门户之见持重,故欲使其侍客,以去其锐气,再传以佛法,又不入弟子行列,两全其美。洞宾在黄龙寺中,边干侍客杂务,边学超慧佛法,三年到期,已是正果初成,法力高超,介于佛道之间的法师了,超慧命其取一剑出山,仗侠行义,留一剑镇山门。超慧命洞宾取剑,其时洞宾虽是法力大增,用手却难动宝剑分毫。超慧说:“以背取之”。洞宾如其言,以背向井,左手紧抓井上石亭柱子,右手反转紧握剑柄,脚踏井沿,运足其气,猛然用力,剑是抽出了,而柱子上已掐入了深深的二道指痕,井沿亦被其撼动,并留下了深深的足迹,现洞宾手痕足迹仍如当初。
敢把集三教于一身的古今异人、道教中的纯阳祖师、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如此屈尊处置,这是佛教史上的唯一,是黄龙寺的独特之处,也是黄龙寺傲视天下寺庙的最大资本。吕洞宾对在黄龙做侍客童子的经历不仅浑不在意,而且还心存感激,这从他离寺后的偈语中就可见端的:
弃却瓢囊槭碎琴,如今不恋汞中金。
自从一见黄龙后,始觉从前错用心。
2、“神眼头陀”
传说在黄龙山东南有一永安寺,原系超慧禅师所主,因风水山向不宜,几年不振,其时永安寺内有一典座,名司马头陀,亦称神眼头陀,掌众僧斋粥之事。一天他去寺侧白龟井洗筲箕,忽见一只大白龟正在吃筲箕上的剩饭,他未惊动。第二天、第三天亦如此。头陀对它很怜悯,从此,每天给白龟供食。这样冬去春来,过了若干年。一天夜晚,头陀忽然梦见白龟对他说:“我是东海龙王侍卫,因受不了龙宫拘束,且爱黄龙山清泉,偷逃至此,现龙君知道了,限我今晚五更三刻回龙宫,我受你供养已久,不知如何报答。”说罢寂然而去。五更时,头陀复又梦见白龟回来,对他说:“因你养育过我,龙君恨你,将于五更三刻用神剑伤你二目。用常药无效,需用我涎沫方可治愈。我将涎沫遗于井石之上,明晨你可用它点双目,不仅可治眼疾,且可左观天文,右察地理,但你得速离黄龙,否则祸将及你”。说罢欲去,头陀不舍想抱住白龟,但闻空中风雷交加,突觉眼前金星一冒,双目疼痛。醒来方知是南柯一梦,唯目痛难忍,不可抵耐。头陀便披衣起床,按白龟所指,果见井石上有涎沫。他将一小点滴入右眼后,谁知突然昏天黑地,右眼剧痛,有如刀剜,他不敢再点左眼了,仅片刻双目皆愈,而右眼更是大放光明,再看井石上已无涎沫。于是头陀深知地理,头陀遵照白龟之嘱,离开黄龙,遍游名山大川,凡风水胜地,皆立记留钤,葬莹安居能富能贵。数年后,超慧禅师因原永安寺狭小,又宗风难振,即请头陀相风水,另建寺院。头陀选定五虎出洞的平阳于玕地(即今黄龙寺所在地),并留钤记道:“地禀三山之秀气,接六八之精华,当兆四十八代禅师”。后黄龙寺果应其所言。但头陀此次回黄龙,已被等候多时的东海龙王爪牙螃蟹精发现。龙王得讯,亲自追杀,头陀逃至奉新百丈山,因龙王串通地神铁甲将军,被擒遭杀。百丈山大智祖师题一偈吊司马头陀,偈曰:“神眼头陀,其鞵五雨,生寄黄龙,死葬百丈”。神眼头陀虽死,但按其相指,黄龙寺拔地而起,因该寺集三山之灵气,采日月之精华,寺与地相接,气与神相合,建后不久,即神侣云集,宗风远振。
三、景点介绍
黄庭坚亲笔书写“法窟”
黄庭坚亲笔书写“黄龙山”
黄龙宗核心内容“三关”
江西派诗人韩驹游黄龙山
黄龙寺摩崖石刻:黄龙寺为历代文人骚客所咏颂,亦有珍稀手迹传世而存。江西诗派诗祖黄庭坚亲笔手书有“灵源”、“黄龙山”、“法窟”等。“灵源”二字,行书阴刻于灵源拱桥头左侧巨石上;“黄龙山”三字刻于寺前下马石前石壁上,字径达85厘米,古有“文官到此落轿,武官到此下马”之说。寺右侧有石刻“翠云洞”三字,洞内有宋人摩崖石刻“张颜几、黄叔豹、叔熬、茂来谒长老清公,时堂中有众五百人。建乙酉二月甲子。”其侧有江西派诗人韩驹题刻“韩驹駓驰来游”。寺右侧有崖凿石梯级,名上天梯。其石壁刻有“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其侧另有一处僧人焚化之地,名“化人坑”,其石壁上有“三关”二字石刻。寺前约五百米处右侧石壁刻有“法窟”二字,众多的石刻,被列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吕洞宾背剑之地——观音井
观音井:黄龙寺左侧有一井,即名观音井。井沿有一石,露出水面,人立石上,摇晃欲坠,名试心石。俗传心术不正者,石摇生恐,光明磊落者,石虽晃而不惧。井上建有石亭,六柱斗拱结构,石柱上有二指掐入之痕,井沿石上侧有一深陷脚印,相传吕洞宾与超慧禅师斗法于此败北。宝剑被超慧禅师拂尘打落井内,并命吕洞宾在寺内接客三年,方可取剑下山,吕洞宾遂其旨,苦修三年期满,功力大进,系以二指掐入石柱,脚踏井沿,背井而立运气背剑入鞘,故留此仙迹,明代有人留咏:“井号观音盖石亭,洞宾遗迹果然真”。
黄龙宗开宗慧南祖师舍利塔
三塔矶:位于黄龙寺前,黄龙寺第四代主持,黄龙宗开宗祖师慧南,圆寂后溢号为普觉禅师,其舍利塔即建于此,现塔为清乾隆年间重建,尚保存完好。他的两代主要传人祖心、死心圆寂后其舍利塔建于其左右两侧,后人称之为三塔叽,为黄龙寺著名人文胜迹。
上天梯
上天梯:黄龙寺右化人坑口,左边为陡峭石壁,登之甚滑,不可立足。壁上有人工凿石等近百级,等高约6寸,宽仅尺余,望之若长长的梯子,是登山的必经之途。
僧浴池
僧浴池:黄龙寺后200米,有小溪自岩上流下,岩上有人凿水槽约20米,槽宽6寸,深4寸,槽下端有一2.5尺长、2尺宽、1尺深的方形石坑,槽内湍急的清泉奔腾至坑,形成漩涡,在此沐浴,水自冲刷,省略了搓擦之工。水流到这里后一部分从正前方半月形的小缺口溢出,一部分经后方右侧下面的小圆孔流走,上面的缺口保证池水不至四面乱溢,下面的小孔排泄泥沙污垢,保证水池干净清洁和池水常新,整个设计浑然天成,无可挑剔。
九关十三锁:自鸣水瀑布往黄龙寺,逆河而上,共有石桥十三座,为十三锁。自黄龙寺至鸣水瀑布,河水共转九道弯,有九个山嘴遮档,是为九关。沿河而下,小桥流水,炊烟人家,漫山染翠,花香扑鼻,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灵源
灵源桥:黄龙寺前约一公里处,弯弯曲曲的黄龙溪上,有一座普普通通的单孔石拱桥,是黄龙寺著名风景“九关十三锁”之一锁。据传此地原并无桥,每逢雨季路途不通且常有人溺水,黄龙宗第三代弟子、黄龙寺第六代住持灵源惟清为解世难,亲往募化建桥。乡人感其德,乃名之“灵源桥”。后成为觐礼黄龙的起始,时至公元1988年,黄龙宗日本支到黄龙觐山礼庭,都对灵源桥进行了祭奠追思。桥头左侧巨石上行书阴刻“灵源”二字,系黄庭坚手书,字体苍遒秀美,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关桥:黄龙寺正前方、黄龙左右两溪相交处,有一普通石板平桥,也是黄龙寺著名风景“九关十三锁”之一锁。此桥桥墩三座、桥跨三丈、桥面三石、桥宽三尺、共用石三百三十三块。这就是名烁古今、佛门至宝的三关桥,是僧俗景仰的佛门圣迹,出家人心驰神往而又极难逾越的关隘。
翠云洞
翠云洞:在黄龙寺故址正后方,有一个规模不大但名字非常美丽的石洞--“翠云洞”。洞穴的内壁有摩崖石刻:“张颜几、黄叔豹、叔敖、茂来谒长老清公,时堂中有众五百人,建炎已酉二月甲子”,其侧有“韩驹駓驰来游”,系宋代权臣韩驹的遗墨。
试剑石:在黄龙山顶距列仙台、系舟峰二石约五十米处,矗立一正方形巨石,高约两丈,从石侧一裂两半,如削若切。相传吕洞宾欲往黄龙寺与超慧禅师斗法,在此劈石试剑,有鬼斧神工之妙,因裂缝不足盈尺,故又称之为“一线天”。
四、风水探秘
黄龙寺寺址相传由“风水之祖”司马头陀亲自勘定,为五虎出洞的平阳于玕地,司马头陀留钤记道:“地禀三山之秀气,接六八之精华,当兆四十八代禅师”。按其相指,黄龙寺拔地而起,因该寺集三山之灵气,采日月之精华,寺与地相接,气与神相合,建后不久,即神侣云集,宗风远振。
五、名人诗词
黄龙崇恩禅院记
黄龙、凤凰、幕阜三山连属,皆翠窦为峰,多灵草仙药。黄龙古属武昌,今隶豫章。汉黄武八年,黄龙见于武昌,不详割隶之因,已见于豫志。耆老传云:此山之顶,有湫池、八角楼、扫坛瑞竹、石田、捣药池。湫池中有黄鱼二尾,能至风雨,岁旱祷之无爽矣。院始于乾宁间,晦机禅师得法于玄泉彦,常游于岳麓。会神僧谓曰:此去东行,遇黄即止,逢龙可住。至是,老夫遥指高峰,故名黄龙山。上有双峰庵,主马和尚。师往谒之,欢若夙契焉,以庵付师而去。久之,僧侣云集,宗风大振。至唐代天复三年,吴将吕丹,向师道化,舍俸置田于小庄,寺凡三迁,名于玕。天复后,天佑间,鄂帅温公,表师道于朝,赐嘉超慧禅师。自超慧三世,五代之乱,遂湮废于民居。迨于宋祥符八年,敕赐“崇恩禅院”。又治平中,光禄程公孟为洪州太守,是时丛林有惠南者“传石霜之印,行临济之令,预砌三桥以断虎,坐断十方”。程公孟以黄龙名刹敦请惠南居之。于是,黄龙宗派被天下。惠南殁,祖心嗣之。心退居晦堂,更三代,住持殆名而实亡。至绍圣四年,江南大饥,朝庭遣予守洪,闻肃师者,南之高弟,住百丈山,恢复大智规模,会黄龙主僧求去,予谓继南者非肃不可,乃持疏山中,檄清县令佐敦请,师三辞,不听,不得已而至院。乃召知事僧崇佑计曰:堂宇圮堕,佛事不严,若是,岂洪守所以属予之意哉!即建佛牙大阁,东西方丈,堂、库、厨、寮、石桥、水亭共二百间,钟、鼓、乐器、圣像、禅床不可枚举,有奇,曾未二岁而视前,是基构同于积苏累块,广汉沙门允平曰:初开沙门者,清河张氏超慧也,再兴吾院者,清河张公也。以法考之,岂非愿大时节而外护,以济吾事耶!遣同参自光子曰,持是说,求张公记其本末,此非小因小缘。自光持其说至京,予闻而笑曰:拙哉允平!以超慧为清河,以予谓后清河耶?自其虚幻而观之,则有前分后分,自其真实而见之,则无二清河也。自超慧开其始,予救其衰,肃成其终。其于名实者,奚足以知之,乃述以系之,词曰:我行双井,至于查田,升太平之岭,望黄龙之巅,茹西出鹿头,而下窥蜀川,聚落云烟之灭没,原隰绮乡之连绵,桑阴阴而被野,石凿凿而鸣泉。钟磐螺鱼之声,或出乎杳霭之间,真所谓化人之园也。睹中夜摩天,此方此山,灵水异趣,必得高人,提倡祖意,元肃禅师。慧南法子,非色非空,亦事亦理,隐于大雄,虎巨不起,孰能起之?张无尽居士,住山二十年,革陋兴起,于肃之道,乃其糠秕云。黄鱼在湫,风雨来游。见而不测,胡迹之求。(宋 张商英)
祟恩禅院三门记
自浮屠氏之说,盛于天下,其学者,尤喜治宫室,穷极侈靡,儒者或病焉!然其成也,无政令、期会,惟太平久,公私饶余,师与弟子,四出丐乞,积累岁月,而后能举。其坏也,无卫守,谁何?一日寇至,则立为草莽丘墟,故天下乱则先坏,治则后成。予于是,盖独有感焉。黄龙山,方南公时,学者之盛名天下,而其居亦称焉。中更盗贼大乱之后,学者散去者弗至,昔之宏壮巨丽者,尝委地矣!自庚申迄丁亥,二十余年之间,乃能灿然复兴,楼塔地阁,空翔地踊,钟鱼之声,闻十余里。法席之盛,殆庶几南公时。是非兵革之祸不作,远方珉蕃息阜安,得以公赋私养之余及于学佛者,则此山且为虎狼魑魅之宅也,安能若是哉?禅师升公,于其寺门之成也,属予为记,予谓升公,方以身任道,起其法于将坠,门盖未足言,独书予所感。凡至山中者,知前日之祸乱尝而此,而国家之覆焘,涵育斯民,若是其深,吏勤其官,民力其业,相与思报上之施焉,升公岂不得所愿哉?(宋 陆游)
过黄龙呈超慧禅师
唐 吕岩
铁牛耕地种金钱,刻石儿童把贯穿。
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
白须老子眉垂地,碧眼胡僧手指天。
欲问个中还会得,此元元外更元元。
自巴陵略平江入晚至黄龙
宋 黄庭坚
山行十日雨沾衣,幕阜峰前对落晖。
野水自添田水满,晴鸠却唤雨鸠归,
灵源大师人天眼,双塔祖师诸佛机。
白发苍颜重到此,问君还是昔人非。
幕阜山
明 刘基
黄龙美景静幽幽,三亩石田气势猷。
幕阜行观南北地,峰尖座看东西州。
湫池塘阔藏蛟鲤,只角楼高近斗牛。
青竹台上劳到扫,凤凰池畔杖履游。
黄龙寺正殿联
明 刘基
吕祖参禅到此间,始识修行奥妙;
黄公访道登斯地,方明出世因缘。
六、开山祖师
黄龙宗开山祖师慧南,俗姓章,江西玉山县人。生于公元1002年,寂于公元1069年,谥普觉禅师。
我手佛手兼举,禅人直下荐取。
不动干戈道出,当处超佛越祖。
我脚驴脚并行,步步踏着无生。
会得云收日卷,方知此道纵横。
这是祖师对自己所创的“三关”学说的颂语。祖师11岁出家,受具足戒后,往靖安县泐潭寺依云门四世宗匠怀澄禅师学云门宗禅法,怀澄令分座接纳学人,由此开始名振诸方。一日游新建县西山,偶遇翠岩寺临济七世宗匠文悦禅师,夜话云门之道。临济宗匠文悦谓慧南:“澄公虽是云门之后,法道异矣。”“云门气宇如王,甘死语下乎?澄公有法授人,死语也。死语岂能活人乎?”并为他指明出路:“石霜楚圆手段出诸方,你宜见他去。”慧南遂往衡山拜谒福严寺贤禅师,留寺掌书记。未几,贤寂,慈明楚圆受郡守之请继主福严。慧南于此得临济宗匠楚圆印可为八世法嗣。楚圆于康定元年(1040)示寂,慧南编其法语为《慈明和尚五会语录》行世。
慧南离福严寺后,初住持永修凤栖山同安寺,后住持庐山归宗寺,再迁宜丰黄檗山积翠寺,晚年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应洪州太守程公孟之请住持修水黄龙山崇恩禅院至圆寂。祖师一生继承和发扬了云门与临济二宗的学说,将两宗学说融为一体,从而独创一宗--黄龙宗。
他在归宗寺开堂接众时就常说:“道远乎哉?触事而真!圣远乎哉?体之即神。”上堂拈拄杖曰:“道之与圣,总在归宗拄杖上。汝等诸人,何不识取?若也识得,十方刹土,不行而至。百千三味,无作而成。若也未识,有寒暑兮促君寿,有鬼神兮妒君福。”他在上述诸寺先后33年,弘扬的都是临济宗"触目而真"的宗义,主要理论是他在黄檗山积翠寺阐述的:“道不假修,但莫污染。禅不假学,贵在息心。心息,故心心无虑;不修,故步步道场。无虑,则无三界可出;不修,则无菩萨可求。”
祖师到黄龙寺时,已是晚年,其修行造诣均臻化境,其名号声望已响彻丛林,座下高僧如云,参觐学人不绝。洪州太守光禄程公孟就是响祖师“三关陷虎,坐断十方”威名,才敦请其徙居黄龙古刹的。祖师到黄龙后,将接引学人的方法,精炼为如下三转语:凡学人来参学,他出口便问:“人人皆有生缘,上座生缘何处?”正当问答交锋,却复伸手问:“我手何似佛手?”又问诸方参请宗师所得,却复垂脚曰:“我脚何似驴脚?”因祖师深谙慧能“南顿”之义,句句乃悟道要领,问中又兼有云门严峻之风,因此非了断尘性又有大机锋大智慧者,很难契其旨,故被丛林目之为“黄龙三关”。由是名振四方、派被天下,黄龙在禅宗五家之中脱颖而出,自成一宗。并在宰相王安石、张商英、张浚、周必大和权臣徐俯、韩驹、李邴、张九成、郭功甫以及名儒三苏父子、黄庭坚、杨时、吕本中等的护持下风行全国,由后是经宗传往日本、朝鲜,渐播全球。
祖师于宋神宗熙宁已酉岁四月二十三日(《五灯会元》载神宗熙宁已酉年三月十七日),端坐而逝于寺,阗维得五色舍利,塔于寺前右山,其东为祖心塔,西为惟清塔,均保存完好,现为黄龙山之著名文物古迹及游览景点。
七、法脉传承
黄龙寺黄龙宗87代世袭表:
慧南普觉-祖心道瑄-惟清了洁-韶阳悟新-
祖意正海-瞿成像明-可遗因相-慧通智慥-
光凌晓安-明觉妙良-显清惠游-慧宗德修-
光湛绍祖-宗澄慈清-复明永佑-锦明庆致-
元尽真饮-宗龙嗣续-翠苏宏文-鉴心希才-
烛朗普光-心空道简-养元了实-澄光悟修-
献玉正涤-元甫缘华-月潭因贤-一菩智美-
汝文晓通-时春妙果-相甫惠赞-子云德汉-
自如绍夫-以智慈慧-元美永华-必能庆良-
本明真文-复中嗣敬-德宏仁-文兴希旺-
一祥普庆-园明道镜-慧灯了然-盛奄悟胜-
继菴正法-景翠缘吉-朗然因澄-月轩智满-
慈慧膛启-盛吉妙成-永宗惠荣-惟庆德吉-
文理绍虎-隐淮慈惠-惺德永福-参如庆良-
党海真传-悟微嗣禧-微庵宏惠-毓宗希传-
祥明普慧-星亮道成-松颖了龙-演清悟连-
界然正潮-密宏缘机-碧空远兴-觉聪永性-
秋声佛谷-辉谷祖耀-融朗印春-遇宽本启-
若能演会-习传续岳-万法心-脱尘宗乘-
西岳华封-妙元严遵-自逍方来-月淮澄波-
爽怀净里-醒迷果通
八、祖庭道风
黄龙宗开宗祖师慧南在黄龙寺“传石霜之印,行临济之令”,创“三关”以弘法,开话禅之先河,自成黄龙一宗。使黄龙寺“名振丛林”,学人风至,僧侣云集;至黄龙宗“派被天下”,东传日朝,西渐欧美。而慧南祖师接引学人的三转语是:一问“人人皆有生缘,上座生缘何处?”,二问“我手何似佛手?”,三问“我脚何似驴脚?”三十余年,示此三问。因其机深玄奥,非智慧过人、悟性非凡者难以契旨,因此丛林目之为“黄龙三关”,并有“三关陷虎,坐断十方”之誉。破关而过者,被形容为过“三关”。
生缘有语人皆识,水母何曾离得虾,
但见日头东畔出,谁能更吃赵州茶?
生缘断处伸驴脚,驴脚伸时佛手开。
为报五湖参学者,三关一一透将来!
这是黄龙祖师慧南阐述“三关”的偈语,不仅深刻地指出了佛学要触目而真、体之即神,不生吞活剥、死于名下的宏旨;而且精要地明晰了修行须参破红尘、四大皆空,应触机顿悟、因因得果的义理。
我手佛手兼举,禅人直下荐取。
不动干戈道出,当处超佛越祖。
我脚驴脚并行,步步踏着无生。
会得云收日卷,方知此道纵横。
这是祖师对自己所创的“三关”学说的颂语。“黄龙三关”的创设,从平常入手,步步为营,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启发学人,跳出窠臼,扫除执解,展示了慧南禅师所开创的险绝凌厉的禅风,也体现出其提携后学、造就僧才的婆心。北宋诗人黄庭坚把“三关”之法比作大熔炉,赞之“自为炉而熔凡圣之铜”,赞誉慧南“真丛林主也”。
九、地位和影响
黄龙宗创立于北宋神宗年间,由临济八世宗匠慧南普觉所创,以其博大精深、机警风趣,甫一问世,即广为朝野接纳、深受僧俗喜爱,俄而风行天下。在慧南影响下,其后高僧辈出,弟子及再传弟子则“横披天下”。据说慧南得法弟子83人,俱为名山大寺的住持,其中黄龙祖心、宝峰克文、东林常总三禅师门叶繁茂,时称黄龙三系,有“鹿野孤园,众千二百神僧”之说,其影响传遍海内外,且与朝庭权贵如宰相王安石、张商英和权臣徐俯、韩驹及名儒三苏父子、黄庭坚、杨时等相交甚厚,其中黄庭坚、苏轼、张商英更是黄龙的大居士、方外大弟子。在黄龙宗风的巨大影响下,高丽国师坦然欣然奉佛,皈依在黄龙五世育王介谌门下,坦然嗣王位后黄龙宗在朝鲜传播日广;日本僧人明庵荣西,则拜黄龙第八世虚庵怀敝为师,宋光宗绍熙二年学成回国,即被升为僧正,更是在日本大倡黄龙学术,首创日本禅宗,使黄龙后裔遍布日本全国,至今还有黄龙宗支派15个。黄龙宗通过日、韩传至东南亚,又从东南亚远播欧洲、美洲等地,使其成为信徒遍布全球、影响遍及世界的大宗派。黄龙宗对中国思想、文化、艺术也有极为深远的影响,理学奠基人周敦颐曾自道"吾此妙心实启黄龙"。
黄龙寺不仅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之一黄龙宗的发祥地,而且以其深邃厚重的禅宗文化、神奇美丽的典故传说、遍布寺周的遗迹景点,每年吸引国内外朝觐观光旅游的客人3万多人次,现存黄龙宗流派最多的日本佛教界多次派人前来拜谒。
十、交通及住宿服务
黄龙寺位于江西省修水县西北部的黄龙乡黄龙寺村,距县城70余公里,修水县城至黄龙乡集镇为二级公路,黄龙乡集镇至黄龙寺为6米宽的水泥公路。黄龙寺距长沙、武汉200余公里,距南昌、九江270余公里,均为高速公路和国道,交通较为方便。
黄龙寺周边有黄龙宾馆、白岭宾馆等小型宾馆5家,日接待游客数百人。修水县城有四星级宾馆1家(珠江大酒店,电话0792-7833888),中小型商务宾馆100余家。旅客可于当日返回修水县城住宿。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