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综合专题>> 佛教机构>> 海外寺院介绍>>正文内容

莲山双林寺—新加坡寺院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17日
来源:宝莲禅寺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山门


  莲山双林寺位处新加坡惹兰大巴窑。据记载,莲山双林寺由祖籍福建的华商刘金榜于1898年兴建,是新加坡最古老的佛寺。
  双林寺建在一处小山丘上,其地势前低后高,在两侧葱翠的树林掩映下,宛若浮在荷叶上的莲花,因而得名“莲山”。命名“双林。,是根据佛陀在拘尸那城外的娑罗双树下涅盘时,四周的同根双树一枯一荣,遂有大乘涅架“常乐我净”之比喻。因此,以“双林”冠名是为谨记佛陀的教导。2003年夏季,笔者有幸参访了莲山双林寺,留下了至为深刻的印象。


  新加坡的历史可追溯自七世纪与十三世纪之间,当时一个名叫室利佛逝(三佛齐)的古国以苏门答腊南部的巨港为中心,版图包括了苏门答腊和马来半岛,是东南亚的一个佛教中心。当时的新加坡是室利佛逝的属国,根据南宋赵汝适所著《诸蕃志》记载,那时新加坡叫作“凌牙门”,是重要的商港。在十四世纪时,元代航海家汪大渊在他的著作《岛夷志略》中,提到当时已有中国商人在那里出现。最早把新加坡叫作淡马锡(或海城)的是1365年的《爪哇史颂》。到公元14世纪末,梵文名称“新加坡拉”(狮城)才为世人所知。
  1819年新加坡开埠后,当时的英国殖民者意在开发新加坡,将它发展为一个重要的贸易商港,所以推行鼓励移民的政策。1821年2月18日,第一艘中国帆船从厦门抵达新加坡,到了1823年,“卖猪仔”的活动已在新加坡出现。鸦片战争之后,清廷被迫解除海禁政策,东南沿海百姓纷纷冒险下南洋谋生,因而掀起了十九世纪的华人移民浪潮。这些移民主要来自福建和广东,他们也带来了各自的乡土文化和宗教信仰。早期南;来的移民,由于人地生疏,无依无靠,基于乡土情怀,他们会根据所属的血缘或地缘关系,成立宗乡会馆或合资合力筹建寺庙,作为维系宗族文化的场所。大乘佛教也随着华人移民浪潮进入新加坡。
  莲山双林寺,于1898年创建,1909年完工。发起创建的是闽南巨商刘金榜居土,协助筹建的是举家人空门的萧氏家族(贤慧法师一家),他们的善心和努力促使双林禅寺成为矗立于新加坡的第一古刹。刘金榜居士出生于福建漳州南靖县,20岁时离开家乡到新加坡谋生,创办了万山行药铺,经营中药生意,后又创办福南银号,是新加坡早期的银行家。据《西禅小记》记载,刘金榜曾在睡梦中见一位金人光彩灿烂,色相庄严,从西方徐徐而来。因梦启发,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到海边等待,果然有一条船徐徐东来,船上载着贤慧法师一家出家人,他认定贤慧法师就是梦中金人,即以礼恭迎。原来贤慧法师一家12人在1892年从厦门往印度和锡兰(斯里兰卡)朝圣修行,于1898年到缅甸后,经过槟城、马六甲海峡来到了新加坡。刘居士即与他们商讨筹建双林禅寺事宜。由刘金榜居士提供50英亩土地,联合佛教善信共捐出50多万元,同时恭请贤慧法师为开山住持,依中国福建省福州怡山西禅寺的禅宗丛林佛寺格局兴建,建筑工匠和材料都由中国国内运来。随着双林禅寺的创建,大乘佛教在新加坡找到了定位,奠定了北传佛教日后在新加坡发展的基础。
  二
  新加坡莲山双林禅寺是具有丛林建筑风格的百年古刹,是早期移民心目中中华传统文化和精神的载体,负起了延续中华文化的重要使命,同时也为狮城的建筑文化留下了一颗璀璨明珠。
  新加坡莲山双林寺在南洋华人所建佛寺中极具特色。它不但规模宏伟,且建筑艺术水平很高,整个建筑集中表现了闽东福州、闽南漳州、泉州及粤东潮州等多种建筑风格,可谓集建筑艺术之大成者。其建筑格局严格按照中国禅宗丛林布局,根据中轴线很有规划地分布,有牌楼、照壁、半月池、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龙光宝塔。
  寺前有一道高7公尺,宽18公尺的照壁,照壁上书“南无观世音菩萨”七个楷书贴金宇,是前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的墨宝。大雄宝殿和天王殿是全寺最庄严的建筑。两大主殿的屋檐,是利用不同木件的凹凸形状,互相组合,不用钉子,每对木件都雕刻着历史故事。上檐是福州风格,下檐是泉州风格,屋脊的装饰则是潮州的剪黏艺术(将碎瓷片重新粘拼成图形)。屋檐角上端安置龙和其他吉祥兽。双林寺天王殿外墙上的泥塑已有百年历史,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神情自如,色彩鲜艳,是百年前工艺师的精心杰作。树立在天王殿前方丹墀上的一对八角经幢,采用大理石制作,高约7.23公尺,是仿宋朝年间福建南安的一间小庙的建筑形式。层层叠上的石块,刻上多种佛教图案,有莲花、宝塔和吉祥兽,中间部分以中文和梵文刻着《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位于双林寺庭园区东侧的龙光宝塔尤其引人注目。这座高29公尺的七层石塔依据中国福建福州长乐市三峰寺塔而建,是一座中国楼阁式的八角石砌建筑,是新加坡著名的建筑景观。
  三
  经过一个世纪的风雨,双林寺所在的大巴窑地区已发展成为热闹的街市。但双林寺依然在喧嚣都市中保有净土的氛围。晨钟暮鼓,香火缭绕,肩负着弘扬圣教、净化人心的使命,善信往来络绎不绝。莲山双林寺于1980年被列为新加坡第十九个国家古迹,也是唯一人册的佛教古迹。
  前任住持谈禅老和尚说:“追源溯本,莲山双林寺乃大檀越刘金榜居士慨然献地、发起募缘而兴建,得诸上善人贤慧禅师等监督其事并驻锡住持,为狮城高树法幢,敷施法雨,普济群生,功德无量。双林寺创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走过百余春秋,见证二次世界大战,经历了社会变迁,担纲起时代任务,诸如接济贫困、登记华侨机工进行训练等,积极服务民众。。
  在百年风雨的剥蚀下,双林古寺的建筑曾进行过三次大修,以及无数次的修葺,原有的闽粤建筑风格在大大小小的维修中逐渐淡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寺院的主体建筑更遭白蚁严重蛀蚀,不得不进行彻底的修复。为了保存华人先民留下的文化遗产,双林寺成立修复委员会,由新当选的新加坡佛教总会主席惟俨法师担任主席,并请香港志莲净苑宏勋法师出任佛教艺术顾问,并请海峡两岸的多位古建筑专家参与设计和规划。
  修复国家古迹责任重大,任何差错都可能使古迹原有的建筑风格荡然无存。何况这座古迹既有宗教色彩,设计与结构又别具美感、创意和技术特性,还体现了新加坡早年的文化与社会面貌。其工程艰难浩大自不在话下。据说前人建庙,靠的是一把传统量尺,量尺就藏在屋顶上。可是,修复委员会找不到这把尺,也找不到任何相关的史料,本地又没有修复古庙的专才。“我们茫无头绪,幸得香港宏勋法师的指引,才摸到了门路。找来北京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院,进行测量与勘察。接着请北京文物局文物研究所确定了古刹为闽南建筑物,后又请天津大学建筑系提出总体规划方案。”如此,经过三年谨慎策划,直到1994年中,双林寺的修复工程才正式展开。
  双林寺修复工程规模浩大,但修复过程严格按照传统工艺进行,包括从建筑材料的选择与订制,到木工、石工、瓦工、剪黏、彩绘等,步步精细。修复委员会聘请了来自大陆和台湾及本地的工匠,他们中有些是身怀传统绝技的匠师。修复委员会还亲自到中国福建泉州视察开元寺修建工程队的组织、工作情况与质量,以确保所聘请的工匠能胜任重大的修复工程。经过十一年努力,双林寺重修工程功德圆满,于2001年10月举行了隆重的开光盛典。
  新加坡政府内政部长对双林寺的修复给予了高度的赞扬,他说:“在保留双林寺时,我们也保留了早期华人移民历史的重要线索。他们的信念、期望与憧憬,都反映在寺庙的建筑里。而要在修复工程中把这些特征反映出来并不是一项轻而易举的工作,但是复原委员会与修复工匠却能巧夺天工地去完成它”,“要感谢那些参与艰辛修复并协助延续双林寺精华的每一位人士”。

电话: (65)6259-6924
传真: (65)6352-9329
电邮:enquiry@shuanglin.org
http://www.shuanglin.or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照壁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牌楼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半月池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经幢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标签: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香港,澳门,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