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综合专题>> 佛教机构>> 海外寺院介绍>>正文内容

天姥寺—越南寺院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17日
来源:宝莲禅寺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天姥寺
  天姥寺位于顺化城西郊香江江畔,耸立于北岸高处,天姥寺是越南著名古刹,又名灵姥寺,已有近400年历史。始建于黎朝弘定二年(公元1601年),系阮氏始祖阮淦次子阮潢所造。1665年初次修葺,并于1710年添造重3285斤的大钟。1714年扩建后,拥有天王殿、玉皇殿、大雄宝殿、说法堂、藏经楼、钟鼓楼、十王殿、大悲殿、药师殿等数10座金碧辉煌的建筑。黎朝末年严重毁于兵燹,1815年和1831年先后修复。 1904年又严重毁于台风,1907年再次重修。越南抗法战争和抗美战争期间复遭破坏,1975年予以修缮。寺前有福缘塔,为天姥寺的组成部分,建于阮朝绍治四年(公元1844年),初名慈仁塔,现习称天姥寺塔。塔为平面八角形楼阁式,造型凝重,共7层,每层内祀佛一尊。塔前临与香江通连的天姥荷花潭,耸立于绿树丛中的塔身,倒映潭中,波光塔影,景色绮丽。

 

  天姥寺  天姥寺位于顺化城西郊香江江畔,耸立于北岸高处,天姥寺是越南著名古刹,又名灵姥寺,已有近400年历史。始建于黎朝弘定二年(公元1601年),系阮氏始祖阮淦次子阮潢所造。1665年初次修葺,并于1710年添造重3285斤的大钟。1714年扩建后,拥有天王殿、玉皇殿、大雄宝殿、说法堂、藏经楼、钟鼓楼、十王殿、大悲殿、药师殿等数10座金碧辉煌的建筑。黎朝末年严重毁于兵燹,1815年和1831年先后修复。 1904年又严重毁于台风,1907年再次重修。越南抗法战争和抗美战争期间复遭破坏,1975年予以修缮。寺前有福缘塔,为天姥寺的组成部分,建于阮朝绍治四年(公元1844年),初名慈仁塔,现习称天姥寺塔。塔为平面八角形楼阁式,造型凝重,共7层,每层内祀佛一尊。塔前临与香江通连的天姥荷花潭,耸立于绿树丛中的塔身,倒映潭中,波光塔影,景色绮丽。
  寺院布局
  天姥寺寺院为古代宫殿式建筑,分前后四院、两厢,共一百一十余间。山门在寺东北角,屋架三间,极雄伟(,上有竖匾。入山门,为一宽敞院落,古柏参天,凉风徐徐,铁马丁咚,不绝于耳,使人俗念顿消,大有进入清凉境界之感。入中门,有石阶、花台,两侧为钟鼓楼,钟楼匾联已忘记。上石阶,为过道,原为万历进士陶梃所书,清季随寺毁于火,后为美国博士郭凤石补书。进入过道,一径通幽,别有洞天,有清泉由石碉龙口中流入水池,波光粼粼,鱼翔浅底。水池上方佛龛内,有菩提女立像,像为铜铸,外敷赤金,高五尺,庄严慈祥,艺术极佳。
  大雄殿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大雄宝殿中供奉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佛像。大雄是佛的德号。大者,是包含万有的意思;雄者,是摄伏群魔的意思。因为释迦牟尼佛具足圆觉智慧,能雄镇大千世界,因此佛弟子尊称为大雄。宝殿的宝,是指佛法僧三宝。大殿两侧多供奉有十八罗汉像。据说,佛涅盘以前,嘱咐了十六位大罗汉,让不要涅盘,常住世间为众生培植福德。这十六位罗汉是:一宾度罗跋罗惰阇、二迦诺迦伐蹉、三迦诺迦跋厘惰阇、四苏频陀、五诺矩罗、六跋陀罗、七迦理迦、八伐阇罗弗多罗、九戍博迦、十半托迦、十一罗怙罗、十二那迦犀那、十三因揭陀、十四伐那婆斯、十五阿氏多、十六注荼半托迦(见《法住记》和《十六罗汉因果识见颂》)。五代以后,或加上《法注记》的作者难提密多罗和《因果识见颂》的作者摩拿罗多,成为十八罗汉。
  佛龛上方,有赵鹤清隶书“活佛”二字横额,两旁有马驷良题联云:“灭国痛流离,视元段兴亡,帝业封侯同泡影;出家全孝义,参法王得度,名山佛子铸金身”。此像铸于元代,立于水池上方,护以石龛,故寺虽多次被毁,而此像无恙,已历七百多年,惜于文革中被毁,现有者为近年补塑,较原像逊色。由水池两侧拾级而上,为正殿及两厢。正殿高约十五米,系斗拱结构,门梁栋檐,金碧璀璨,阶沿有大理石碉围栏。殿内有三世佛等塑像七尊,并供一玉佛,高尺许,圆润光华,洁白无疵,系寺僧由缅舁回者(玉佛现存县博物馆)。
  正殿檐前,悬叶伟棠书“万法惟一理”五字,每字一块,殿额“大雄殿”,为克勤郡王所书;左匾“清净圆通”,右匾“鹫岭波罗”,俱马驷良所书,字迹金光闪闪,笔力雄健。
  天姥寺南厢为“圣僧殿”,匾云:“最要安心”。北厢为“观音殿”,有观音及善财童子塑像,匾云:“可能知味”,对联云:“无我无人观自在;非空非色见如来。”院内植金桂、茄兰、玉兰等名花,游览至此,令人心旷神怡。南侧耳房为“地藏殿”,有“十王朝地藏”塑像;北侧耳房为“方丈室”。有联云:“品是西方无量佛;寿同南极老人仙。”过道楼房五格,楼厅以三间为客堂,有马驷良所书“贮云楼”等匾额,悬“达摩一苇度江图”、楹联:“松风水月,仙露明珠”等名人书画。一间为“藏经楼”,珍藏佛教典籍。
  出天姥寺北厢,为“大悲阁”,楼房三楹,楼厅祀观音像,高四尺;楼下为“大客厅”,有高映所书“揽不盈掌”匾额,厅内设屏风、茶桌、靠椅、盆花、古玩等数十件,为接待宾客之所。寺中尚有弥勒殿、韦驮殿、祖堂、清心堂、般若堂、如是堂、藏经阁、斋堂等。寺后花园舍利塔藏开山祖师纪修和尚真身。
  天姥寺-寺院组成
  天姥寺院由天姥寺、福缘塔、天姥古驿道三部分组成。
  福缘塔
  天姥寺前有福缘塔,为天姥寺的组成部分,建于阮朝绍治四年(公元1844年),初名慈仁塔,现习称天姥寺塔。塔为平面八角形楼阁式,造型凝重,共7层,塔高21米,每层内祀佛一尊。八角形的七层宝塔,分别代表佛祖七种不同的化身,塔内供奉著一尊镀金的笑佛,以及三尊细致优美的佛像。宝塔外则有六尊守护神塑像捍卫着宝塔。塔前临与香江通连的天姥荷花潭,耸立于绿树丛中的塔身,倒映潭中,波光塔影,景色绮丽。
  天姥古驿道
  天姥寺旧址至冷水坑的山径,依稀可识古驿道当时的风韵。天姥古驿道积淀着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如果把李白的梦游天姥诗篇比作天姥山的灵魂,那么,天姥古驿道则是实实在在承载起天姥山这座历史文化名山的脊梁。天姥古驿道位于天姥山麓的南明街道斑竹村,古驿道穿村而过。铺在村中长街上的鹅卵石,经过几百年风风雨雨的洗礼,呈现出圆润的光亮,牢固地镶嵌在大地上见证着历史的变迁。斑竹村口的那座石拱桥,流传着一段与唐代隐士司马承桢相关的传说。说是当年皇帝数诏召司马承桢出山,司马承桢行至此桥上落马竭息时,为有违自己意愿的出山顿生悔恨之意。后人便将此桥称为“司马悔桥”,又称之“落马桥”。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标签: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香港,澳门,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