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仁寺—京都—日本寺院
日本建仁寺
这是将茶引入日本的荣西禅师于公元1202年创建的京都第一座禅寺。寺内有表屋钟达的代表作品风神雷神图。寺内建筑众多,有15座寺庙。每年春季在荣西禅师的诞辰日,都举办大茶会,表演禅宗古传茶法。
参观时间:10:00-16:00
门 票:方丈500日元,两足院自由供奉
交通
市营巴士东山安井站。
建仁寺的《荣西禅师茶思》碑
建仁寺内所立的《荣西禅师茶思碑》
荣西将带回茶籽送予拇尾高山寺明惠上人高弁种植,“拇尾茶”被称为日本“本茶”。
此为京都拇尾高山寺的“日本最古之茶院”石碑。
建仁寺的《荣西禅师茶思》碑
东山 建仁寺
历史•概况
恬静悠然的名刹景致。
东面,东山山麓满眼绿色;
西面,鸭川流水潺潺,心旷神怡。
虽然地处祇园的烟花柳巷之中,却闹中取静。
集文物瑰宝物于一身,庄严伫立。
这里是日本最古老的禅寺“建仁寺”。
八百年的历史与禅心,令人思绪万千……
日本最古老的禅宗本山寺院——建仁寺。
临济宗建仁寺派的大本山。开山为荣西禅师。创建者为源赖家。开创于镰仓时代建仁2年(1202年),取当时年号为寺名。山号为东山(TOUZAN)。诸堂为仿中国的百丈山而建。创建之初曾为天台、密教、禅之三宗兼学,后自第十一代兰溪道隆起成为纯粹的临济禅之道场。经过800年的岁月,直至今日,这里作为禅的道场依旧是广大信众的心灵寄托之处。
开山祖师
明庵荣西
传禅心与茶德-开山祖
荣西禅师 开山荣西,字明庵,号千光、叶上。生于永治元年(1141年),为备中(冈山县)吉备津宫世袭神职贺阳氏之子。14岁落发为僧,在比睿山修天台密教,后两次入宋留学,将禅传入日本。此外,他从中国带回茶树种子,鼓励在日本栽培,并普及饮茶之法,故以“茶祖”闻名。
建筑与宝物
方丈(重要文物)
禅宗方丈建筑,庆长4年(1599年)惠琼从安艺国安国寺移建而来,优美的铜板屋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本尊是东福门院捐献的十一面观音菩萨像。白沙配以青苔、巨石,被称为“大雄苑”的枯山水前庭,豁达大气。
“东阳坊”茶室
茶室採用草庵式二帖草蓆结构,被奉为日本茶室建築典范。据传天正15年(1587年)在丰臣秀吉举办的北野大茶会上,利休的高足真如堂东阳坊长盛担任副席。茶室西侧有本寺著名的“建仁寺垣”。
法堂
气势非凡的禅宗佛殿建筑。明和2年(1765年)建造,兼作佛殿的“拈华堂”。正面须弥坛上供奉本尊释迦如来坐像及胁侍迦叶、阿难。此外,法堂頂棚的双龙图为画坛名家小泉淳作于2002年为纪念创建800周年所绘。
开山堂[不对外开放]
原名护国院,古时称兴禅护国院,为开山祖荣西禅师的入定塔(墓地)。长满青苔的庭院内,开山祖亲手植下的菩提树如今依然繁茂。客殿本尊为赤旃檀释迦如来像。隔扇门画有加藤文丽所绘《龙虎图》及原在中所绘《孔雀图》等。
风神雷神图(国宝) 俵屋宗达画作 金箔纸着色绘画
本图虽既无落款亦无印章,却被认为是宗达的真迹,而且为其晚年最佳之杰作。对开屏风,整面贴金箔,右绘风神,左绘雷神。
勅使门(重要文物)
包铜板人字顶四脚门,流传至今的镰仓时代后期的古建筑遗迹。门柱及门扇上有战乱时留下的箭痕,由此故称“矢之根门”或“矢立门”。据说原来是平清盛的六波罗邸之门,或是平教盛的馆门,后移建于此。
三门“望阙楼”
空门•无相门•无作门即的解脱门。以“远眺皇宫之楼阁”之意取名“望阙楼”。楼上供奉释迦牟尼佛和迦叶、阿难及十六罗汉。
袄绘(隔扇门画)
桃山时代的画坛巨匠海北友松与建仁寺关系密切,他绘制的隔扇门画《竹林七贤图》、《云龙图》和《花鸟图》等多幅画作均作为文物保留于建仁寺。此外,还可以看到大正至昭和时期活跃在画坛上的桥本关雪画伯(1883~1945)晚年的杰作《生生流转》、《伯乐》、《深秋》、《松韵》等。
浴室
宽永5年(1628年)三江和尚(讳绍益)建。为七堂伽蓝之一,内部分为接待室、浴室和土间(灶房)三部分。浴室为蒸汽浴室,在禅寺里,入浴是修行的重要部分,因而有诸多严格的规定。
交通指南
地 址: 邮编605-0811 京都市东山区小松町584
电 话: 075-561-0190
交 通: 从JR京都站乘出租车约10分钟。
乘京都市运营的巴士在“东山安井”下车后步行5分钟。
乘京阪电车在“四条站”下车后步行7分钟。
乘阪急电车在“河原町站”下车后步行10分钟。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