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福岩—台北县—台湾寺院
长福岩
英文寺名 Chang Fu Yan
电话 02-26711031
地址 台北县三峡镇长福街1号
主供 清水祖师;
创建时间 清高宗乾隆三十四年(1769)
寺院历程 长福岩(1769-2010)
基本资料提供 ‘现已非登记佛教寺庙’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编印(1992)。《重修台湾省通志卷三(第一册)》。南投。页240。 (1992年 )
寺院简介
三峡长福岩,人称三峡祖师庙,主奉来自福建泉州安溪县的高僧清水祖师,为台湾台北县三峡镇著名的古迹,也与艋舺祖师庙、淡水祖师庙合称台北地区三大祖师庙,有“东方艺术殿堂”之称。
清水祖师,又称“麻章上人”,闽南多称其为“乌面祖师”。台湾民间通称其为“祖师公”;更有称其为“落鼻祖师”。有关清水祖师的传说很多,各庙记载皆有差异。
建筑设计由李梅树教授所设计,内有精细的雕刻衬托出祖师庙雄伟壮丽。在观光资料上常称此庙为“东方艺术殿堂”或“雕刻博物馆”;每年农历正月初六也就是祖师圣诞日,三峡祖师庙都会举行盛大的神猪祭典比赛,常有媒体报导,是其著名的庙宇活动之一。
三峡祖师庙的历史悠久,在清朝时期即已筹建,最早可追溯到1767年,由七股不同姓氏的当地居民兴工。分为刘、大杂姓、陈、林、中庄杂姓、李、王姓等;来自三峡、莺歌、土城、大溪等地。在1813 年庙内更开设私塾,由陈川负责教育当地孩童。1833年该庙因地震有部份毁损遂进行第一次重建,接著在1895年乙未战争爆发,日军在三角涌失利,事后采扫荡方式南下挺进,该庙遭到焚毁,在1899年进行第二次重建。
1945 年二次大战结束后,日军离台,三峡祖师庙重归三峡镇所有,由当时代理的三峡街长美术大师李梅树接管。于是进行了第三次的重建计划,从募款、设计、成立委员会、工程进行,费时费力,在1947年正式动工,由前殿开始进行全面的整修,还买了台湾神社的鸟居改作龙柱。1963年进行到中殿作梁;1975年鼓楼施工。
在1983 年时,主持重建为期约有三十多年的李梅树去世,重建委员会组织在改选时一波三折,1995年因石栏杆的装设引起争议,在1996 年三峡祖师庙的重建计划正式宣告停顿。
三峡祖师庙在历经三次重建后,主要的建筑型式为三进九开间的殿堂式庙宇,“三进”意味著其有前殿、大殿(也就是中殿)、后殿。九开间则是庙的宽幅。在庙宇基地上的特色就是宽幅大(30米),进深小(40米)。
祖师庙的建筑风格和一般台湾庙宇不甚相同,其特点如下:
1. 全石作的壁面,在祖师庙中找不到如一般庙宇的彩绘壁画,所有壁面皆为石材,因此壁面的装饰也以石刻浮雕的手法呈现。
2. 梁与枋无彩绘、无拱形,皆以浮雕呈现,并加以贴金装饰。
3. 前殿、中殿、后殿皆作藻井,一般庙宇仅在前殿的三川殿与大殿做藻井。
4. 左右厢房一楼为钢筋混凝土建造,二楼采古法用木作。因此侧殿与钟鼓楼可说是第一层现代、第二层古代的建造手法。
5. 外型较一般庙宇来得瘦高,前殿的感觉特别明显,檐口比一般庙宇拉高许多。中间的三川殿宽高比例为1.8。
由上可知,三峡祖师庙的建筑特色在于其石材的雕刻,除基座的造型较为简洁外,其他庙体的建筑部份皆有繁美的石雕。最吸引人的是大殿20根步柱的石雕。除龙柱外,尚有双龙柱、单龙柱、花鸟柱与对联圆柱。大殿的“三层双龙柱”、“花鸟柱”与“百鸟朝梅柱”可说是庙中最重要的石柱雕刻。
也由于石雕比木雕要来得耗时精工,造成祖师庙的重建比一般庙宇要来得久及吃力。师父、材料、产地、题材也是1990年之后重建计划一波三折的原因。作者:“维基百科”编者 2010.03.15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