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新浪博客)佛教慧日艺术
这尊精美的泥塑浮雕菩萨头像,是斯坦因于一九○六年九月在新疆焉耆明屋遗迹的一个“边长为4米的简单正方形内殿”里所发现,和那个遗址的其它佛寺一样,曾遭受过火灾的损坏,然而斯坦因从这里发现过几件较好的木雕作品和泥塑浮雕作品,这个大而精美的泥塑浮雕菩萨头部由于火烧后变得更坚硬了,而且完全失去了当初的色彩,但像的装饰和波浪形下垂的头发等没有受损。此头像的全身应与真人大小等身或比真人再稍大一点。此菩萨头部的风格和形态与犍陀罗雕刻风格接近,特别是长短卷发与半睁的眼部造型,极具犍陀罗艺术特征。
此菩萨面相圆润,五官精美,短卷发饰前额,长波浪卷发披肩,双目微垂,表情安详宁静,神态慈悲庄严。这是斯坦因在明屋获得的最为精美的一尊泥塑浮雕头像。
焉耆明屋位于新疆库尔勒与焉耆之间,地名七格星。"明屋"是维吾尔语"千佛"之意。遗址规模很大,分南北两个大寺,在北大寺西北还有十个石窟。寺院创建于两晋,现存遗址是唐至元代的建筑物。出土的壁画﹑塑像残块和建筑装饰等,都是研究当时佛教美术的重要资料。早在二十世纪初期,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德国探险家勒科克等人就曾经对焉耆国佛教遗迹进行过调查与发掘,将大量的精美佛教雕塑品运到了国外,主要收藏在大英博物馆、柏林印度艺术博物馆。这些雕塑品绝大多数是在公元7、8世纪期间制作成的,相当于汉族内地的盛唐时期,也是焉耆国佛教发展的高峰期。
玄奘看到的焉耆国佛教盛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从焉耆县向西北大约行走30公里,有一处保存着很多古代遗址的地方,叫七格星明屋,这是维吾尔语,意思就是“千间房子”,它是由南、北两个寺院遗址和一个小型的石窟群所组成的。南、北大寺的规模是相当可观的,如果要用“千间房子”来形容当年这里的佛寺景象,是再恰当不过了。它们都是由大殿、僧房、佛塔等建筑遗迹构成的,这些建筑物的墙址是采用土坯间杂苇草的砌筑方法,很可能是唐朝到元朝期间的建筑遗址。但从南大寺的大殿后面所采集到的残佛、菩萨造像,以及一些残砖的情况看,这处寺院的开创时间就可以上推到南北朝时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