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518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如来藏学书目简介与导读(下)[1]

    Association  of Buddhist Studies, vol.5, no.2, 1982, pp.63-94等。(注37)  (四)中国近代如来藏学研究书目   本段所提供的书目,是就台...

    杜正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847487.html
  • 巴利学研究纪要:1995-2001(1)

    Uparipannasa (《中部后五十经选集:25经》),63(5) Nidana Samyutta (《相应部:因缘相应》),64(6) Khandha Samyutta (《相应部:蕴相应》),65(7) ...

    蔡奇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3747508.html
  • 巴利学的现况与未来任务

    已经开始,并且我们希望有一些能尽快出版。后面一类,协会出版了《缅甸巴利格言集》(Pali Niti Texts of Burma),是Heinz Bechert和Heinz Braun校订的。63 此外...Peter Masefield (tr.), The Udana, Oxford, SBB 1994.62 见注30。63 Heinz Bechert & Heinz Braun (eds),...

    蔡奇林 翻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3847511.html
  • 清辨《中观心论》及其《思择炎》对瑜伽行派三性思想之批判(2)

    三十颂》的三性思想  页63  是所谓的“唯识古学”,安慧则是继承此“唯识古学”的“无相唯识  ”家(采“一分说”),对“智如”问题是采取所谓“相见俱无师”  的立场。至于奘传《显扬圣教论》“成无性品”...

    曹志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4547525.html
  • “伪经”与观音信仰

    嘉祐(1056~63)───────────(注 15) 牧田谛亮收在他《六朝古逸观世音应验记?研究》(京都︰平乐寺书店,1970)内的〈高王观世音经?成立──北朝佛教?一断面〉,页157~178。同...

    于君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4747530.html
  • 当代台湾佛教变迁之考察(注1)

    │ 55 │ 58 │├─────┼────┼────┼────┼────┤│桃园县 │ 38 │ 55 │ 63 │ 83 │├─────┼─...

    王顺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047534.html
  • 净土的渊源及其演变(2)

    佛经疏妙宗钞’卷第一、大正三七、一九五中。   [61] ‘般舟三昧经’卷上、大正一三、九○六上。   [62] 同,大正一三、九○五下─九○六上。   [63] ‘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卷十七、大正一四...

    杨白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147537.html
  • 净土思想之考察

    : “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业道”[63]。  根据‘十善业道经’所说,修十善法者能致现世的利益如下[64]:   1.离...三五五下。   [61] 大正十二,三七二下。   [62] 大正十四,九五上—中。   [63] 大正十五,一五八上。   [64] 参见大正十五,一五八上中下。   [65] 弥勒下生经有两译:①...

    释圣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247538.html
  • 宗密大师学风研究(2)

    岸,宗密家贯果州,因逐州有义学院,大阐儒宗,遂投诣进业。经二年后,和尚从西川游化至此州,遂得相遇,问法契心,如针芥相投也。”[63]同时他又为华严宗之五祖。杜顺—智俨—法藏—澄观—宗密。可见他身兼禅教...第四八册,页三九八中。   [62] 同上,页三九八下。宗密大师针对当时诸宗对峙之病,故依性说相,即息妄修心,破相显性,即泯绝无寄;显示真心,即直明心性等来对治。   [63] 参阅卍字续藏,第十五册,页...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447542.html
  • 竺道生思想之理论特色及其价值意义

    安”[62]。  “二谈”即顿悟与渐悟之谓,顿、渐问题乃由支遁,与道安首先提揭,目的在谋了解般若真如之境界问题。世说新语文学篇注云:   “支法师传曰;法师研十地,则知顿悟于七住”[63] 。  此即...令人茍同。   [62] 大正藏卷九,页三八四上。   [63] 七住即七地,因十住又译作十地,如元康肇论疏谓“开河大德,凡言住者,皆是地也”(大正藏卷四五,页一九七中)。“七住”或“七地”即欢喜地、...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547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