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罗李!”[41]
信手拈来,便是七例。在以上七例中,第一例具体出自于哪一部经典,一时似乎难以查出,但可以肯定是出自于般若类的经典;第二例之所引,盖出自于《维摩诘经》;第三例之所引...ldquo;大好资讯。”进云:“毕竟是谁家之子?”师云:“腊月二十五。”[45]
问:“如何得和尚一句?”师云:&...
蔡日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63448842.html
-
衣,却把实际是方法的东西当作真实存在了”(EJ p[,45] CF.Crisis p[,52])。迷名滞相古已有之,于今为甚,信息时代的现代人沉迷于信息的喧嚣之中,振振闲谈,人云亦云,道听途说,但哪些...的真理”(铃木大拙语《禅与心理分析》志文出版社p[,41]),那么,现象学的真谛则是把肤浅空虚的生活、飘零无根的生命变成一种有着意义底蕴、时时刻刻和存在的意义保持联系的识见。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追求、自然...
陈立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65948911.html
-
78上)。 73《大正》卷37页371中。 74见《灵宗论》卷七?藕益大师撰。 75见注45所引之文。 76语出<易行品>,见《大正》卷26页41中。 77参阅《选择本愿念佛集》日?源空撰,...41 。 又云: 理持者,信彼西方阿弥陀佛,是我心具是我心造。即以自心所具 所造洪名,而为系心之境,令不暂忘42 。 与此类似的看法,则是天台大佑大师在《弥陀经略解》中所提出的理事两种一心之分...
法藏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0349180.html
-
在此,我们看到体究念佛或参究念佛的特色是:将阿弥陀佛这句佛号,放在心里,默默体究41而所谓默默体究,是时时刻刻,心无间断地在内心生起这念佛的(人)是谁这个疑情(怀疑的心情)42如此,久久纯熟,...句念佛是谁即此谁字不明,吹毛剑涂毒鼓,于斯可见此谁字不明,不必瞻前顾后,只须努力顿发疑情,管甚禅,管甚净土!45
参究念佛,往往先念几句阿弥陀佛,然后再参究念佛者是谁这个话头有时还更加深入一层地...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0449184.html
-
13. 赞宁,《宋高僧传》卷3,中华书局,1987年,页55~56。
14. 均见《大正藏》册45。
页141
而又自家特有的空的理论。[15]
关于中观,特别是龙树《中论...中论》译传之后,故此二论,都曾引用《中论》以证义。[41] 他把《中论》的不落边见,精括成“不二为门”和“处中莫二”,[42] 这从形式上看非常相似于道、...
龚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2849241.html
-
。 174. 有关罗清的籍贯,有各种南辕北辙的不同说法:清帮以为是甘肃兰州渭源人(参见:陈国屏,《清门考源》,台北:文海出版社[影印],1974,页41);一贯道以为是直隶涿州(参见:李世瑜,《华北...45。 184. 引见:林立仁,《五部六册》,页51。 185. 详见:林立仁,《五部六册》,页53~58。 186. 详见:冯佐哲、李富华,《中国民间宗教史》,页231。 187. 详见:...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2949243.html
-
1998年,页22、25、27、29、32、33、37、39、41、43、45等所注记之年份,首途菲律宾之旅应在民国四十五年。 23 释晓云,《环宇周行散记.环宇后随笔》,页459。 24 释晓云,《环宇...有关的,便需要更加努力地培养佛教教育人才。”41此为晓云法师关心佛教人才培养之始。而后续因仰止倓虚法师为佛教教育兴学育才、续佛慧命的风范42,出家后便矢志献身佛教文教事业,并发愿“终身不建寺、不当住持...
陈秀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00449318.html
-
景·1923 39 《禅藏》僧·27 40 《禅藏》六·20 41 《禅藏》六·25 42 《禅藏》六·315 43 《禅藏》六·320-321 44 《禅藏》六·325—326 45 ...亦无嗔无喜,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有头尾,诸佛刹土,尽同虚空。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复如是。41 《传心法要》更说: 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此心无始已来,不曾生不曾...
释妙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2049493.html
-
法》,三版重印《印度佛教史略》。 1937年 41岁 夏,欧阳先生集门人讲晚年定论,兼摄儒宗,立涅槃义,以明佛学究竟。 9月12日于内学院讲《金刚经三义》。 日寇入侵,偕师率院?#092;并?#...同年,建立院学,分毗昙、戒律、瑜伽、般若、涅槃五科,由言教变迁之实以求现行践证之真。 1940年 44岁 欧阳先生发愿精刻《大藏》以慰为抗日捐躯之忠魂。选目五千余卷。 1941年 45岁 内学院发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3349526.html
-
制度方面。如隋炀帝从智者大师受菩萨戒并著《受菩萨戒文》,其中有云“(吾)福履攸臻,妙机顿悟,耻崎岖于小径,希优游于大乘。”41其时又译传大乘律典五十二部,九十一卷;小乘律八十部,四百七十二卷42。...,欲诞布化元,冀来际不泯者,岂当与诸部阿笈摩教为随行耶?”“吾所宗非局大小乘、非异大小乘”45。其所言“祖之道”、其“所宗非局大小乘、非异大小乘”者当指禅宗之道无疑,其小乘律与禅宗之磗格由此可见。 ...
王永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21649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