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493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有關阿賴耶識語義的變遷

    ,從中可看出身心的解放,達到無所拘束的自在境界,才是瑜伽行最終的目標。[41]   從<心意識相品>的解釋看來,阿賴耶識並非作為強調識一元論的根源識,非但未包含肉體,反而是隱藏在肉體當中。...學者從廣義的觀點,找尋它大致的成因,他認為必須找出在什麼原因,以及在那個文獻脈絡下,阿賴耶識首先作為有別於前六識的獨特的識而被介紹出來,且名為阿賴耶識[45]。為了一一檢查阿賴耶識出現的地方,以找出原初的...

    陳一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23549687.html
  • 略论唯识古、今学的分野

    与计度,或遍计三名词,古不区别,初无异义。”[41]欧阳竟无的这一论断,经由吕先生校勘梵藏文本加以证明了。《三十唯识颂》第二十颂云:“由彼彼遍计,遍计种种物,此遍计所执,自性无所有。”吕先生勘梵藏本,...分别故,无故者谓无所取能取二性故。及有故者,谓虚妄分别中有空性故及空性中有虚妄分别故。是则契中道者,谓一切法非一向空亦非一向不空,如是理趣妙契中道,亦善符顺《般若》等经说一切法非空非有。”[45]妄中...

    张志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23749690.html
  • 张卫平著:《净土祖庭——白人岩寺》(2)

    东晋宁康元年癸酉(373年),40岁。随道安赴江陵。  东晋宁康二年甲戌(374年),41岁。随道安由江陵还襄阳,道安建檀溪寺。  东晋宁康三年乙亥(375年),42岁,与道安师铸六释迦佛像,秦王符坚遣使送道安弥勒佛像。  东晋太元元年(376年),43岁,佛像成,大师作六佛像颂。  东晋太元二年(377年),44岁,周续之生。  东晋太元三年(378年),45岁。2月秦将符丕寇城,以秦军临城,道...

    张卫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25549735.html
  • 宗舜法师:《浙藏敦煌文獻》佛教資料考辨

    浙敦178(浙博153)佛經注疏殘片(41)   案:浙敦095原件存36行,草書,全文700馀字。浙敦178原件存22行,草書,全文近600字,文長不錄。這兩殘頁原本為一件而被人裁割為二,故字跡、...滅度以下此常心”、“經曰所有一切眾生者”等句子。註釋中也引用了天親所造《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中的偈子:“广大第一常,其心不顛倒。”(45) ...

    宗舜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25649739.html
  • 宗舜法师:道信及其“一行三昧”论

    证据;而“要依”《楞伽经》及《文殊说般若经》提出修道方便法门,以及其中反复徴引《普贤观经》、(39)《大品经》、(40)《华严经》、《观无量寿经》、(41)《维摩经》、《遗教经...章句。(45)   又说:   愚疑凡夫,依无始身戏论烦恼分别烦恼,幻舞之身建立自法,执著自心见外境界,执著名字章句言说,而不能知建立正法,不修正行,离四种句清净之法。(46)   大慧,何者如实...

    宗舜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30149748.html
  • 《未曾有因缘经》之“饮酒念戒”初探

    作恶,所以心不悔,心不悔便得欢悦;因为欢悦便得喜,因为喜便得止,因为止便得定心;依定心,所以能够如实知见;如实知见,便生厌离,厌离便得无欲,无欲便得解脱。[41]所以,应如实“念戒”,相应智慧,成就...》卷13云:[45]  问曰:酒能破冷益身,令心欢喜,何以不饮?答曰:益身甚少,所损甚多,是故不应饮。譬如美饮,其中杂毒。  适量的酒虽能滋补身体,令身心欢娱,但是所能助益的有限,而所带来的危害,却...

    周柔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34049832.html
  • 佛教“业”思想与儒家伦理学

    该行为的善、不善呢?如果业报不及时,人们怎么去确定一个行为的应该不应该?在这个问题上,佛教的回答似乎倚赖的是作为已觉悟者的教诲(圣言)[41],而不像儒家伦理学诉诸行为的内在动机,乃至个人的道德自觉心...尽管佛教与儒家存在著对于“善之所以为善”的矛盾见解[45],以“业”为中心的佛教伦理学仍然在两方面给予儒家伦理学以启发。  首先,是佛教伦理学对于行为结果的重视。  释迦牟尼主张因果业报之说,把宿命论、...

    张善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34449841.html
  • 安乐死的伦理反省

     【40】见注45。  【41】Lutterotti, 1992, 1090.  【42】1991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有一篇研究报导...”而行,也就是依循两项判准:一是病人可能的推定意愿,二是客观的诊断(diagnosis)与预后(prognosis)【41】。  在推定病人可能的意愿时,医生首先必须注意,不要将自己的意愿投射,当成是...

    孙效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34449842.html
  • 论宋朝天台与禅宗法统说之争

    781年)却是自成体系的。[41]本书撰者不详,内容包括六祖慧能之传记、传法宗旨、高宗等帝之敕书、曹溪山宝林寺之由来、六祖之六种灵瑞异闻等。书中有弘忍传法于慧能时,向慧能讲述禅宗传承世系的一段话,其中虽然...价值的资料,而且为宋代以后有关学术思想史的撰述提供了可借鉴的样式。[45]  另外,本书中延袭唐代宗密等人说法,将智顗作为禅门达者,激起了天台宗僧人的强烈不满,由此引发了台、禅二宗长期的争论。本书所述...

    利生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43749972.html
  • 宗舜法师:略论禅宗与念佛--以四祖至六祖为中心(下)

    》附编一,第167页。   41、《历代法宝记》“唐朝第五祖弘忍禅师”。见《大正藏》51/2075/182上。   42、见《大正藏》85/2837/1286下。   ...》85/2837/1285中。   44、见《大正藏》85/2833/1273中。   45、见《敦煌新本六祖坛经》第20页。   46、同上,第5页。   47、《楞伽师资记》“...

    宗舜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45550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