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506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民国时期湘西传戒透视

    文益善遂回乡躲避。 1950年初,文益善为中南军政委员会参议,不久去中南军政大学学习,后到省参事室任参事。1959年5月18日在长沙病逝,时年62岁。 黔阳一中校长龚泰勋为《普泽大法师弘戒...

    心照不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42552524.html
  • 论佛道儒三家伦理的关涉——以五戒与五常为核心

    三教,引用《父母恩重经》认为,佛教十分强调孝道,以对抗儒、道二家对佛教的指责。后来,《原人论》的注解者净源、圆觉继承宗密的思想,对五戒与五常的配对进行了进一步的阐明。[62]  宋代契嵩在宋仁宗明道...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44552574.html
  • 疑经研究——中国佛教中之真经与疑经

    正藏八五、 S. 2467,北京本北66、芥83、光8等)、最妙胜定经(大谷光瑞搜集敦煌本、旅顺博物馆出陈)(注22)、观世音三昧经(京都博物馆藏守屋本之奈良朝写经、 S. 4338,北京本日62、...

    牧田谛亮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1252900.html
  • 论明代佛教孝道观──以《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为例

    欲养而亲不在,树欲静而风不止”[注62],乃是为人子的最大遗憾。   反过来,吾人再检视目连下地狱救度亡母的行法,则知儒、释二家对父母死后的行法全然异趣。如〈见佛团圆〉一出云:  孝莫大于救母,行必...如欲色然,其文王与?……”(台北:文史哲出版社,一九九○年八月)第一二一一页。   [注62] 屈守元签疏,《韩诗外传签疏》卷九云:“皋鱼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四川:巴蜀书社,...

    王月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2152924.html
  • 民初上海居士佛教的发展(1912─1937)[一]

    关于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61]。其结果是,在反宗教者的眼光看起来,“宗教这个东西,是人类思想幼稚时代的产物[62]”至于前途,周太玄结论是,中国的将来是没有宗教的,因为“中国在改革的路上,需要的是真实、...

    钟琼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5252996.html
  • 法海知津(下)──读《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

    我的信心】(62页)。可惜作者也未提出现代佛教团体组织的具体方案,让我们也了解作者所认识的释尊的组织精义。现代佛教需要一套新的、契合时代而能展现佛教精神的组织规范,唯有依赖众人的智慧和勇气才能打破现前...

    释显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5453001.html
  • 20世纪西方哲学理论东渐述要(下)

    分册(徐懋庸译,1963);匈牙利哲学家卢卡奇  的  著作《青年黑格尔》(王玖兴译,1963)和《存在主义还是马克思主义》(阎静先等译,19  62)。  为了给大学哲学系提供教学资料,商务印书馆在...

    陈应年 陈兆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01953160.html
  • 回应林建德先生之考察现代禅

    没有“就理论理”,而是“徒然以一种‘唯证乃知’独断的姿态,略带形而上的神秘态度的质疑与批判,似乎不是理性问道应有的精神。[62]”  林先生说:“如果是理论上、思想上有所偏误,共同讨论探究的空间是很大的...省思-检视台湾佛教》,页一四。  [62]林建德,〈印顺人间佛教的修行观研究-从现代禅的质疑考察起〉,第五小节“印顺人间佛教的修证观”。第六小节“印顺人间佛教修行的以身示范”。  [63]林建德,〈印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13653233.html
  • The Wheel of Sharp Weapons——利器之轮英文版

    -centered butcherWho slaughters our chance to gain final release. (62) We have many great masters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14753798.html
  • 佛教部分有关"三"的名词简解

    ,也可认为是佛法。因为它是印证佛法的根据,故称三“法印”。  62、三离:《大乘起信论》是马鸣菩萨作的,他教导我们,应该用以下三种态度来接受大乘佛法,一是离言说相;二是离名字相;三是离心缘相。  63...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22053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