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493篇,用时75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桑耶论诤中的“大乘和尚见”—“顿入”说的考察

    有误,便认为一切和尚之见皆是邪计。[41]  土观对汉地禅宗显然并无恶感,但他却指摩诃衍教法是对禅宗的“错误诠释”,从而区别开二者并指“大乘和尚见”为邪见:  摩诃衍从汉地来藏,倡言非但应舍不善分别,...亦不想思的畜生修法,此即和尚之宗规。[45]  除格鲁派外,一些宁玛派(Nyingma Order)学者也企图在摩诃衍与他们自己的大圆满法间划清界线。米旁˙绛央南杰嘉措(Mipham,1846—...

    黄敏浩  刘宇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352373.html
  • 智藏与寂护的二谛思想以及对唯识思想的收摄之比较

    Wogihara’s edition, P.45-P.407etc.)。北京版未收录此颂。  (3) 智藏,《Bden pa g~nis rnam par .hbyed pa.hi .hgrel pa》(梵文:...22. 同注十五,一乡正道,《研究》,页182-183;<瑜伽行>,页249。  页41  人……),是以外界的东西为自体((2)之立场),此乃清辨在《中观心论》第五章以及《般若灯论》廿五章所采取的径路;...

    曹志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852379.html
  • 历代文献中的慧能“心性”思想探究

    自心,顿见真如本性。[40]  识自心内善知识,即得解脱。[41]  若识本心,即是解脱。[42]  各自观心,令自本性顿悟。[43]  识心见性,自成佛道。[44]  藉“心性”悟入“般若”,或说即心悟入“自性”这是达摩所传如来藏禅的一贯立场[45],这个立场,可远溯至世尊的时代,被认为是佛陀为了接引执著有我(而不能直契“我空”之理)的众生,所方便施设之法门。[46] 对一般大多执此心灵主体为...

    张国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2252386.html
  • 综贯一切佛法而向于佛道──从《复归佛陀的教导(一)》谈起

    认为法住、涅槃二智与慧解脱之关系,有不同的解读向度;而在印顺的著作中,也表达出许多不同的理解[41],晚近尤侧重以二智来区分二类阿罗汉。对于两种阿罗汉的说法,印顺并未断然宣称其一定正确,其曾以推断的口吻...也接受印顺后期的“二类阿罗汉”说)。  其次,由于《复归(一)》认为解读仅有一种,所以凡是经论中记载于其解读相违的,作者皆认为,其若非经典“不当的译文”[44],就是论典“错误的解释”[45]或“误解...

    林建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43452547.html
  • 人间佛教与现代伦理

    体系,心所法则分为遍行、别境、善、烦恼、随烦恼、不定六大类。[注41]这种划分含有明显的伦理目的,但它不只是世俗意义上的善恶划分,而是围绕著认知、情感与意志因素对于解脱目标所具价值来展开,亦希望藉由此种...原则和伦理信条的原始宗教,[注44]相对来说,佛教在一般信众的信仰仪轨和伦理诫条方面的规定要简单而宽松得多。这固然可以说是为满足其更大限度地延揽信众的目的。[注45]然而这一点无论如何仅能当作事后的...

    吴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1952920.html
  • 论明代佛教孝道观──以《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为例

    欺),斋僧道,广布施,敬重三官似我在时。[注41]  傅相临终时,仍不忘嘱咐儿子罗卜,要“敬重三官似我在时”。在〈请医救母〉一出云:  [征胡兵]丹崖云敛水轮上,青天鉴临,只因母病沈、忧心耿耿,心香满...〈三殿寻母〉刘氏困于血湖池中,唱十月怀胎歌,哭诉女人三大苦,说明妇人为抚养子女,历尽千辛万苦,身为子女切记要报慈母恩;目连用世尊所赠锡杖,打破重重狱门救拔亡魂[注45]……,这固然与《地藏王菩萨本愿经...

    王月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2152924.html
  • 智俨的人天教

    诸苦,身体安乐,断一切烦恼毒痛根本。(41)   乃至不信邪见众生见闻佛者,彼诸众生于见闻中所种善根果报不虚乃至究竟涅槃。(42)   第一段经文乃是智顗在判教上多所引用的“日照喻”。(43)以上...天等为一,谓人天乘。……若据同教说,即摄前四乘所  明道理,一切皆是一乘之义。(45)   智俨阐释〈十地品〉指出,可用“五乘”判分“十地”,其中当然也包含人天乘,而人天乘又被一乘同教所包含。法藏在...

    李治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04053184.html
  • 回应林建德先生之考察现代禅

    宗教热情转入佛学的研究与讲说中,乃至最终以作为学者为荣,不能不说是这一进路的自然结果。[41]”这里所描述的乃是印顺法师的学风,及它所带来的影响,并不是在谈论印顺法师的个人有没有修行。这是两个不同领域...、行、证’,‘教、理、行、果’,或者对‘教义、教制、教史’都同时具有博大且精深的见解;不是粗略的大概认识,而且既博又精的能深入者,才能算是达到全面性看法的人。[45]”可见宏印法师所说的,是说印顺法师...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13653233.html
  • The Wheel of Sharp Weapons——利器之轮英文版

    so that others may thrive. (41) When our mind is untamed though we act with great virtue,This is ...well. (45) When no matter how well-meant our actions toward others,They always elicit a hostile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14753798.html
  • 佛教部分有关"三"的名词简解

    缘聚而成,不是真的。  40、三个档次:  儒家分:君子、贤士、圣人。  道家分:上士、中士、下士。  佛学分:阿罗汉、菩萨、佛。  41、三德:差别德相无量无边,但大德(无差别德)归纳起来有般若德、...毗奈耶)、律藏(阿毗达磨),通常叫三藏。经是讲定,论是讲慧,律是讲戒。古代翻译佛经,如果不通达三藏,就没有资格翻经。  45、本师三身:本师是指释迦牟尼佛,三身是指通常讲的法身、报身、应化身。世尊的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22053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