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550篇,用时4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净影寺慧远判教观的再考察

    -------------------------  P.75   佛学的判教可源于两个方面:一、大乘佛经成立之后,多以为佛法一味而众生根基有殊,故佛陀依四悉昙说法[1],一方契理,一方则契机。既有机...以为真谛;二、就性空第一义中,无彼凡夫所立我人,以为真谛。[74]   依《大乘义章》同卷〈二无我义〉所载,“五阴即生,揽别成总,是因和合”,“苦、空、无常等集成诸法,名法和合”[75]。前者是众生空...

    冯焕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2952287.html
  • 从佛教的大利性谈它的科学性

    佛教开始传入我国,后经历代高僧大德的译介,尤其是被鲁迅先生赞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的玄奘大师,一人就翻译了大小乘经、律、论75部,1335卷。后在中国弘扬,不仅为朝野士大夫所接受,而且还能为广大民众所...

    喻汉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5252321.html
  • 福严寺志

    半年到八十五年的上半年才算真正尽到院长的责任,因为在这整整的十年之中,可以说所有的一切,包括生命在内,全都熔入了福严。”[75]真华法师为什么这么说呢?1986年福严、慧日二道场召开改选住持的僧会议,...台北:菩提长青出版社,1996年6月),页75。  [5] 在〈印顺法师访谈录〉导师表示:“…早期大家都在佛学院住过,所以大部分都是从慈航法师那里来的……。”厚观法师、黄运喜专访,2000年7月27-...

    阚正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0652357.html
  • 论析元代佛教度脱剧—以佛教“度”与“解脱”概念为诠释观点(1)

    业报、神佛度脱三方面,举例的剧作包括《窦娥冤》、《救风尘》及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等,范围太宽泛(页73-75)。  32. 《黄粱梦》应归属道教剧,似与题目设定范围不合。高大鹏:〈论元代的释教剧〉,《...

    李惠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152368.html
  • 论析元代佛教度脱剧—以佛教“度”与“解脱”概念为诠释观点(2)

    庞婆,你是上界执幡罗刹女[74];凤毛,你是善财童子[75];你一家儿都不如女孩儿灵兆,乃是南海普陀落伽山七珍八宝寺,号元通,名自在观音菩萨。(诗云:)则为你一念差受此尘缘,再修行六十余年,庞居士你今日...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252369.html
  • 吉藏与大乘《涅槃经》

    中,《大正藏》卷45,页94下。关于吉藏学说里的“破”“立”观念,参阅杨惠南,前引书,页113─141;廖明活,上引书,页75─83。   4. 关于吉藏的“二谛”、“八不”和“中道”教说,参阅...]例如《法华经》记常不轻菩萨凡有所见,不辨善恶,悉皆礼拜,说:“我深敬汝等,不敢轻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萨道,当得作佛。”[75]吉藏以为这就是表明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涅槃经》为大型佛经,其前后...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452374.html
  • 欧阳竟无先生的生平、事业及其佛教思想的特质(2)

    的纲领[75]。因此欧阳最初接触及研究的佛学,必然是《起信》、《楞严》作为中心的中国主流佛教思想体系。  从1904年欧阳在金陵得到文会开示起,到1911年文会去世为止,是欧阳泛滥于中土所传佛学诸宗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652377.html
  • 有关阿赖耶识语义的变迁

    有关阿赖耶识语义的变迁  圆光佛学研究所、华严专宗佛学研究所  陈一标  圆光佛学学报  第四期(1999.12)  页75-106  --------------------------------------------------------------------------------  页76  提要  阿赖耶识,梵文作aalaya-vij~naana,意译为“藏识”;在六识之外,...

    陈一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752378.html
  • 智顗的“三谛”思想及其所依经论(1)

    书。  页75  边。而证得中道第一义谛的菩萨,则“不见一,不见二”。这也是经文所谓“一、二者,第一义谛也”的意思。 [17]  菩萨以什么方式证得中道第一义谛呢?答案是:以智慧之“心”。[18] ...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852380.html
  • 论佛道儒三家伦理的关涉——以五戒与五常为核心

    的卷一叙述了存思五方之炁的思想是以东、南、西、北、中五方为基础,配以五行、五炁、五色、五脏。[75]我们将其配对列表如下:  方位  口吸之精  炁色  形状  下布人身部位  东方  青阳之精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44552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