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628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俄藏Дx3558唐《格式律令事类》残卷试考

    宋刑统》卷一同,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0页。[41] 《宋刑统》卷九职制律祭祀条作“先农”,第150页。[42] 《大唐郊祀录》卷一凡例上辩神位条“帝社”下注云:“今礼谓之先农。”第728页。[...

    李锦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72843204.html
  • 天台智者的果位论(二)

    frac34;¾¾¾如醍醐其三是别教之五味。第一之乳味譬凡夫,因此“凡夫佛性,如牛新生,血乳未别,”[150]无阶位也。而清净乳譬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以及...739页下。[150]见同上。 [151]见同上。 [152]见同上。[153]见同上。[154]见同上。 [155]见同上。[156]见同上。[157]见《大般涅槃经》,《大正藏》第12卷,第770页中...

    沈海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11843453.html
  • 人间佛教与大乘佛教关系论

    的,他力取向涵盖不了大乘。大乘主要宗派发展的高峰期已过,这也是不争的史实。如印度大乘空宗的盛期在龙树(约150-250年间)——提婆(约170-270年间)——佛护(约470-540)、清辨(约490...

    邓子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21043502.html
  • 佛教在蒙古

    150頁 背喇嘛的法諭,在朝廷可汗為長。』可汗降旨。說﹕ 『若是那樣,還可受戒。』...

    札奇斯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50843684.html
  • 梵本《中論頌.月稱註》(淨明句論)研究序論

    ﹕ (1) 龍樹(Nagarjuna, 約150-250) (2) 聖提婆(Arya-Deva, 約170-270) (3) ...

    釋惠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2544022.html
  • 世纪末回眸:智化寺音乐与中国音乐学

    ”。还是那个在30年代拆卖智化寺的百年古树和精美建筑的普远和尚,1953年2月10日被请进了北京文联,与其他的十几位艺僧一起,为丁西林、吴晗、老舍、叶恭绰、赵树理、周叔迦、巨赞法师等150名北京文化...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14844229.html
  • 中國佛教的思惟發展(1)

    動性的「如如」之體。譯為「真如」,自可產生一新的觀念,   p. 150  亦自可導人對萬事萬物之本際有一更深度的思考。而支婁迦讖等為針對當時中國人較易了解道行經中所講之tathata是什麼,便以老子...

    張曼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144302.html
  • 刘贵杰:僧肇思想之基础(2)

    而未尝受也”[150]。  不接受他人之供食,即为涅槃之法,若为获得涅槃之境而乞食,则应无心而乞,无心而受,不可有执著心,更不可有分别心,如此终日受食而无受食之可言。  “空聚,亦涅槃相也,凡入聚落,...,大正藏卷三八,页三八一上。   [149] 注维摩诘经,大正藏卷三八,页三四八上。   [150] 注维摩诘经,大正藏卷三八,页三四八中。   [151] 注维摩诘经,大正藏卷三八,页三八四中。  ...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544308.html
  • 龙树‘回诤论’中的“空”之研究

    ldquo;否定”什么,也不想肯定什么。   龙树( Nāgārjuna;A.D.150 ─ 250 ) 的‘回诤论’( Vigrahavyāvartanī )乙书...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544309.html
  • 格義佛教思想之史的開展(2)

    評價就隨之愈低。如中村元博士所說的﹕ 「同為漢譯佛典,後漢至東晉間的翻譯,因受儒學思想而變改甚多,然唐代所出的,則這種痕跡極淺,係照原文的忠實翻譯」[150]。又說﹕ 「鳩摩羅什的翻譯,古來都讚它為名譯...文中說﹕「自羅什諸經論出,然後我國之翻譯文學,完全成立。蓋有外來語趣輸入,則文學內容為之擴大,而其素質乃起一大變化也」。(見該文一八頁)   [150] 中村元氏『東西文化の交流』(東京、一九六五)...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4044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