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 我今当说有漏、无漏法。云何有漏法?谓眼色、眼识、眼触。……世俗者,是名有漏法。云何无漏法?谓出世间意。……出世间者,是名无漏法。(大正2,56a9~16) 引文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1)...55之语、“食”56之语义等作世俗、胜义之分别57。 底下,我们以“组织时期”的论书――《阿毗昙心论》、《阿毗昙心论经》、《杂阿毗昙心论》、《俱舍论》以及众贤的《顺正理论》、《显宗论》二论为线索,来...
释如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647568.html
-
25日第3刷,p.43~56。 (3) 〈大乘经典における真俗二谛〉,《中观思想の研究》,京都,法藏馆,昭和36年12月20日第1刷,昭和43年(1970)1月25日第3刷,p.57~86。 8. ...毗婆沙论》卷43﹙大正27,221c15f.﹚:“无明即是不正知性,是则二种体无差别,...不正知唯染污慧,非理所引慧,...非理所引略有二种:一者世俗,二者胜义。” 56 《大毗婆沙论》卷130﹙大正...
释如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647569.html
-
修十六行相。……世第一法,法念住现在修,未来修四念住。一行相现在修,未来修四行相。唯同类修非不同类。55 由以上的引文所示,不难觉察到行者在修习四善根之时,所缘之境乃是四念住与四谛的十六行相56,...正27,17c-18a)。 55 《大毗婆沙论》卷7 (大正27,31b-c)。 56 《大毗婆沙论》卷7 (大正27,34c10-15):“所观苦谛四种共相,一苦、二非常、三空、四非我四行相;...
释道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747572.html
-
”与“寻”二者的关系作出如下的说明: 痴行者为令生起未生的善法而精进时,则常有甚多障碍的诸寻生起,以寻近于痴相故。譬如痴乃混乱而不能确立,而寻则有各种的寻求而不能确立。56 所以如论中所云,当“痴...409c16~18)。 56 底本p.102,《清净道论》(简体版)p.94。 57 菩提比丘编著,寻法比丘译《阿毗达摩概要精解》p.61。 58 底本p.465,《清净道论》(简体版)p.430...
释道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847573.html
-
针对此,《清净道论》则以四种作用来说明,如说: 于谛现观之时,在此等(须陀洹道等的)四智的一一刹那所说的遍知、 舍断、作证、修习等的各各四种作用,而此等都应依他们的自性而知 。56 由此引文...灭、寂灭、空性。见《佛光大辞典》p.4149。 56 《清净道论》〈说智见清净品〉(简体版) p.644。 57 《律藏》(汉译南传第3册,p.15~17)。另,参见:《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大正...
释有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947575.html
-
空入正性离生。56 爱行者是指有情在情感上的谬误,而见行者则属于认知上的谬误。爱行者多染著这世间的一切而无法厌弃。经由观察无常、苦的行相,了知一切法生灭无常,当中并无丝毫的快乐,只有苦的逼迫性和不...56 另见《大毗婆沙论》卷109(大正27,563c23~564a3)。 57 《大智度论》除了以上两类,更说“爱、见等者”的第三类。这爱见等者是由无相解脱门而入道。他们是经由听闻男女等相无故,断除爱...
释祖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947576.html
-
或来世即可入流。55 如何能够住不散乱而“一其心”呢?佛陀在《除妄念经》或《除寻经》中有教导“五种法”以对治妄念:56 (a) 作意“其他对象”(不作意“恶念”)。 “恶念”者为一切与贪、嗔、痴...《The Requisites Of Enlightenment》by Ledi Sayadaw, p.40~41。 56 参阅帕奥禅师著,《菩提资粮》41页。 57 参阅《清净道论》(简体版)...
释见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1047577.html
-
特重而已,真正讲起来“三十七道品”中,每一个德目既然都是道品,那么不可怀疑的是,任何一个德目均可趣入涅槃才是。其实这样的论题在原始圣典及其它经论中,就曾说到了。如下所引:56 1. 若比丘!于此五根...
释如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1447578.html
-
生破六波罗蜜法,所以者何?初发心菩萨行六波罗蜜,以六恶杂行故,六波罗蜜不增长,不增长故不疾得道。56 即说明菩萨行和众生空、法空相应,并且深入空相应中忆念本来誓愿度化众生,却见众生对无所有法性的毕竟空...宗喀巴大师著,法尊法师译,陈玉蛟校订《入中论善显密义疏》,p.46。 28 《十住毗婆沙论》卷7,(大正26,56a)。 29 《十住毗婆沙论》卷7,(大正26,56b)。 30 《十住毗婆沙论》...
释本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2547581.html
-
修习念佛三昧等“不离诸佛”的方法,56也可视为其条件之一。由以上列举往生之因,不难发现,欲求生净土,除了对自我烦恼的调伏与戒定慧的增上,对外,更要于一切有情起大悲心,兴种种利乐饶益事,依此种植广大福德...(3)唐?怀感,《释净土群疑论》卷4 (大正47,55b7~56a23)之信、位、证、行四不退;唐?迦才,《净土论》卷1 (大正47,86c8~16)之念、行、位、处四不退;(4)明?智旭,《阿弥陀...
释宗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4247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