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787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日本曹洞宗与台湾佛教僧侣的互动(1)

    但对佛教有异乎寻常的热心,是 反迷信的健将。”(江灿腾氏《 20 世纪台湾佛教的转型与发展 》页 56,净心文教基金会,1995 年 4 月 25 日) “讳希元, 戒名普易,自号... 师、德融师。因此拙文将透过对善慧师生平经历的了解,来探讨灵泉寺与曹洞宗的互动关系。  善慧师(1881~1945)基隆市人,与善智师(1852~1906)被时人誉之为“台疆二甘露门”。 [56] ...

    释慧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0647906.html
  • 龙树对“空”之诠释

    也不应作原理而为诸法的依托看 ; 这是形上形下或理事差别者的拟想,而非缘起性空的实相56)。这与一般哲学家的本体论,从本体而起现象的观念完全不同。57  五、结 语  对于“空”一语词,实难以诠释清楚...每一元素,或列举此语词所代表的每一个分子。同注47,页88。  56 印顺,《中观今论》(台北:正闻出版社,81,4),页199~200。  57 印顺,《无诤之辩》(台北:正闻出版社,81,3),页...

    释如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1047910.html
  • 释法照著:缘起法之认识论探究

    三事和合触,触俱生受、想、思。”56当眼根、色尘、眼识三者和合即形成触,而触又与受、想、思同时生起,所以触、受、想、思可说依识而转起。57因为有认识的作用,感受、想法、意志才可能随之生起,不可能独立...大藏经》《相应部》第七,p.447以及水野弘元著 释惠敏译《佛教佛理研究》p.322 注18。  55参 水野弘元著 释惠敏译《佛教佛理研究》p.323 注18。  56《杂阿含经》 (CBETA, ...

    释法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3947972.html
  • 譬喻師與《成實論》

    毘35, 182c。 毘60, 313a。 毘56, 288b。成2, 259以下。 毘20, 103c。 毘52, 270a。 毘135, 700a。 以上列舉...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5247999.html
  • 心识论与唯识说的发展

    对象的表面心无关。  又《大毗婆沙论》提到犊子部之说,谓随眠于补特伽罗(pudgala)随增,55 以及随眠是心不相应,56 来叙述随眠的潜在性。由此可知,把随眠看成是心不相应之潜在力的部派,有大众... Kathā-vatthu, 11, 1.  53 出处同上,14, 5; 14, 6.  54 出处同上,9, 4.  55 《大毗婆沙论》卷22, 大27, 110b。  56 《大毗婆沙论》卷2...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5448004.html
  • 有关业的若干考察

    曾记载,在原始佛教中,佛教及耆那教之间,常做有关业的议论,所以先将之做一介绍。在业的三阶段中,a善恶的意志,与b实际行动二阶段,皆是重大且重要的论争。例如以《中部》56之《优波离经》为例说明。7 耆那...  7 M. 56 Upāli-suttanta(M. i, p. 371f.).   8 此散见于原始经典,例如参照 A. V, 57(A. iii, p. 72)。   9 大正1, 17b。...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5648008.html
  • 太虚的人生佛教论(2)

    古代佛教所本有的”56。但是,事实上印顺的“人间佛教”,却有他自己不同于古代佛教和不同于太虚的地方。  印顺“人间佛教”的提出,无疑地和太虚的“人生佛教”有关。事实上,它是“人生佛教”的更进一步。所以...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1548065.html
  • 人间净土与终极关怀─论傅伟勋的佛教生死学

    观念,结合了禅宗自力解脱的修行法门,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净土禅”[56] 。  傅伟勋认为净土宗是一种应机的法门,其说法教法的时代正好应合了接受教法的对象,彼此因缘成熟,遂能契合机根来对机说法,形成...

    郑志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3048097.html
  • 林葬----中古佛教露尸葬研究之一(二)

    56)同时,僧稠的师祖佛陀禅师也推崇他是“自葱岭以东,禅学之最”的人。(注57)此外,《涅槃经》也是为三阶教引用甚多经典之一。  长安延兴寺  昙遵禅师的弟子昙延,昙延的弟子通幽,都是遗言林葬拾身,以...四(1988):一七。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文物》四(1988):十二。  注55 同注52:及《续高僧传》,卷十六,习禅一,,551上、中。  注56 《续高僧传》,卷二十,习禅五,传论,...

    刘淑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3348103.html
  • 石室瘗窟——中古佛教露尸葬研究之二(1)

    露尸葬中并无石室瘗窟这一种形式,[56]因此,从上述早期坐化于修禅的石室的僧人的背景,似可推知石室瘗葬可能是西域的葬法。中国佛教史的学者认为:印度的佛教系经过西域、受当地文化影响之后,才传到中国来的。[...

    刘淑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3348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