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经,大2, 34a。S. 13, 2(vol. ii, p.134). 8 S. 22, 59(vol. iii, p. 66); V. i, p. 13. 9 《杂阿含》318经,大2, 91a。 10 《杂阿含》34经,大2, 7c, 及33经7b亦同。 11 Mahāvastu, iii, p.335. 12 《四分律》卷32, 大22, 789a。 13 《佛本行集经》...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5348002.html
-
III,124.) “寻”有时并合其他的“心所”使用,如:寻、想、作意一起出现。S.21.1./II,273.作:“vitakkasahagata sabba manasikara ...安止(byappana)、心的安置(cetaso abhiniropana)、语行(vacisavkharo),诸比丘!此等为圣、无漏、出世间道支之正思惟。”(M.117./III,73.) 经中所说...
明法比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73350361.html
-
涅槃论 /明法比丘 编 【 经 说 】 《相应部》S.22.116(S. III, 164 P.T.S.版) (佛告比丘:)“…于色生厌(nibbida),离欲(viraga),灭尽(...参考《相应部》S.22.55;S. III, pp.55~58” 《杂阿含经》第311经:佛告富楼那:“…若有比丘,眼见可爱乐、可念、可意、长养欲之色,见已,欣悦、赞叹、系著;欣悦、赞叹、系著已,...
明法比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45552591.html
-
社会有很多人是需要他人的帮助,所以也就有了社会公益事业的形成。而佛教界在这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比如台湾“慈济功德会”[iii],如今已经是世界著名的慈善事业,是佛教慈善事业的带头人。并在 2006年大陆...,彭佩云说:在救援行动中,众多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也都踊跃捐款,如中国佛教协会捐赠1290多万元人民币。 [iii]“慈济”:从一九六六年起迄今,在他的引领下,从三十位信众所组成的「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
理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75054690.html
-
大体从《开宝藏》刊刻到北宋末年。 6、纯功德阶段[iii]、从南宋到明清。 日本写本一切经与中国不同,不存在酝酿阶段、形成阶段、结构体系化阶段。虽然日本写本一切经的目录依据有从《开元录》到《贞元录...[ii] 参见池田温:《敦煌文书の世界》,名著刊行会,2003年1月,第69页。 [iii] 所谓“纯功德阶段”,是指此时所抄写的大藏经与一般写经,其抄写目的已经主要地不是供人阅读以钻研义理,而是...
方广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10760892.html
-
闻、外道恶见”[iii],不得学“二乘、外道俗典”[iv],不得教人“二乘声闻经律”[v],不得起“一念二乘、外道心”[vi]。这自许为“七佛法戒”的《梵网经》竟然要彻底拚弃释迦佛四十多年来亲口宣说的...15册p.675中栏 [ii] 《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三,《大正藏》第12册p.560下栏 [iii] 《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卷十下,《大正藏》第24册p.1005下栏 [iv]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10766855.html
-
与其同义的samādhi (三昧、集中)就作为术语使用于印度。众所周知,dhyāna和samādhi均出现于比佛教起源更早的《奥义书》中。[iii]独立语dhyāna起源于动词词根dhyai,其原本的...意味着一种含糊的,普遍的,非口语化的,无法言语的表达。 [ii]用例见宇井伯寿(掸宗史研究》,(东京,岩波书店,1935),2页。 [iii]用例见藤田宏达《原始佛教中的禅定思想》,《佐藤密雄博士古稀...
松本史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23466930.html
-
不是千经万论,是那一声阿弥陀佛佛号。[iii] 知识经济时代,众生对于物欲的追求特别强烈,修念佛定就是诊治这些病患的良药。温饱思淫欲。如果淫欲伏下,得定开慧;色思一断,禅定就起。智谕认为,经上说,色... 《師父的話》, 西蓮淨苑, 一九九一年,第八七页。 [ii] 释智谕 《夏雨清凉》第一集 ,西莲净苑 一九八七年,第一0三页。 [iii] 同 上,第九六页。 [iv] 释智谕 《佛...
王传宗 徐孙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84668798.html
-
确指”一词。再者,如果我们依法称 (Dharmakirti) 在《释量论》III124所提议的那样,试著静定自心,不起思虑,只是观看,我们甚或可以离除该指示性概念。分析取向的哲学家大概会对这提议...佛教学者从未以感官知的内在形相为可诠说。法称在《释量论》III 249说,乐和其自证知都不受约定俗成规则所约制,是而都不可诠说。他的理由只是:乐自身完全是特殊的,并不出现于他处。但这理由同样可以用来...
何建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113938744.html
-
Nyayapravewa, Part I, p. 20. [17] Dharmakirti, Nyayabindu, III-49~III-52,载Malvania, D., Dharmottarapradipa, ...“非所遣”(anirakrta)作为宗的规定,见Dharmakirti, Nyayabindu, III-38, p. 176. [19] Dhruva, A. B., The ...
汤铭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123238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