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674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俱舍论·世间品》所记有关“缘起”一词的词义对论(2)

    理”;就中,“ na yujyate ”一语乃是具有逻辑意味的字眼,故而严格而言,奘师之译是较为谛当的。 ( 注31) 最后, 就整句的翻译来说,真谛虽然在前件之中并未使用诸如 “若…” 之类的句式 ... purvam utpadad  yadi ”此一语序, 在称友的疏文里已然改作较为  常见的摆置方式而将“ yadi ”置于句首,而藏本  实际上也正是顺著此一语序来著手翻译。( 注 31) 关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85045281.html
  • 四谛顿、渐现观之初探(1)

    四谛思想  古老的契经中,四谛是主要的教说。《杂阿含经》379经、395经等,或《中阿含经》卷7“31经”〈分别圣谛经〉、“30经”〈象迹喻经〉等,对四谛皆有详尽之说明。然在《杂阿含经》中对于现观四谛,...其他部派则不这样认为,如法藏部说:无相住者是由于“于一切相不复思惟,证无相心三摩地具足住”,[31] 而并非如《大毗婆沙论》所说的那样。[32] 依第六名无相住者来说,在圣道的修行中,知苦、断集而证灭谛...

    释开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0245314.html
  • 印顺导师赞叹的菩萨精神

      (《印顺导师百岁嵩寿祝寿文集》(论文篇),2004年4月,福严佛学院,p.1~p.31)  目  次  一、前言  二、龙树所处的时代及其论著  三、龙树所谈的菩萨精神  (一)三乘同入无余涅槃...?若人发愿欲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未得阿惟越致,于其中间应不惜身命,昼夜精进如救头燃。[30]如《助道》[31]中说:  菩萨未得至,阿惟越致地,应常勤精进,犹如救头燃。  荷负于重担,为求菩提故,常...

    释厚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1645347.html
  • 印顺的中国古代神话研究

    过程中产生了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以神话企图来描述这种信仰内涵,以巫术或仪式来传达其信仰的感情与实现的愿望,而各种艺术则是巫术或仪式中渲泄情感的载体。[31]艺术基本上是人类内在感情的自然流露,在古代社会...507。  [30] 同注释1,页464。  [31] 陈荣富,《宗教礼仪与古代艺术》(江西高校出版社,1994),页13。  [32] “神事”与“人事”是后代社会发展的趋势,“神事”即是指宗教仪式,“...

    郑志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1645348.html
  • 天台龍象 台灣高僧──斌宗法師(1911~1958)的生平與思想

      民國二十九年七月自日返台之後,斌宗法師即應高雄大崗山超峰寺之請,講《阿彌陀經》、九月講大乘《金剛經》於屏東東山寺。(註31)三十年二月,應桃園大溪齊明寺之請講《般若心經》,法會第三天,該寺住持...註 33)。 這是斌宗法師第一本書,也是台灣佛學史上劃時代的義學著作。 31頁  民國四十一年台中瑞成書局希望能重印流通,斌宗法...

    尹章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2845384.html
  • 如来藏之初期及其思想之研究

    比丘」都在北方之离车出生。而说离车童子在南方传如来藏,有可能吗﹖有的。请看《大法鼓经》卷下曾是这么说的﹕(注31)   「尔时世尊复告迦叶﹕『汝不堪任法欲灭时余八十年护持正法,南方菩萨当能护持&...反驳,故名央掘魔罗 (Anguli-Malya)。   (注 30) 见拙译《印度通史》上册、七九页「古代印度形势图」。   (注 31) 《大法鼓经》卷下,大正,九,二九八,中~二九九,下。 ...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3145387.html
  • 佛祖统纪中的本□观

    实本□。本门开竟,此身即本□门已说,及诸部谈, 皆名为 ,是名今已本□。此之二重,诸经绝议,故云: 诸教不明,《法华》方说。( 注 31) ... ( 注 30)《佛祖统纪》,卷 1,页 136a。 ( 注 31) 同前注。 ( 注 32)《法华思想》,〈法华经的佛陀观〉,页 121-127。 ...

    蒋义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3245389.html
  • 法藏之心识观的特色

    、体会佛教之教理时,“无不皆是唯心所现,是故俱以唯识为体”。(注31)此处之“缘起”与十二因缘或缘起性空之“缘起”在观念上有所不同。(注32)依法藏之─────(注28)同注(21)。 法藏...(注31)同上,页下。(注32)澄观在《华严经行愿品疏》卷 2,援引法藏对能诠教体之分类 ,惟将“缘起唯心门”改为“摄境唯心体”,其义似较明白。 其文云︰“第六彰教体性者,无尽教海...

    邓克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3445394.html
  • 从智圆思想看佛法与儒学之交涉

    ,皆笔记而发挥之”(注30),目的在以贻后 学,示诸子孙。至于《闲居编》则“自景德丙午,迄天禧辛 酉”(注31)而成。智圆曾自序云:“于讲佛经外,好读周孔 ... ○一册,页○○八九上。 (注 31) 《闲居编?序》,《卍续藏》第一○一册,页○○ 五三下。 (注 32) 《闲居编?自序》,《卍续藏》第一...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3445395.html
  • 《十地经》与《十地经论》的缘起观与唯识观之关系研究

    所说的这些十二有支的东西,也  都一切是基于一心(注31)。”  上述的?~?为第一类, 这些译本有?~?的第二类所无的“  所为”、“作”等词,“唯是心的”在第一类中,被译为“心的所为  ”、“心之作...171。  注30 同注24,页386。  注31 同上注。  注32 同上注,页387、388。  注33 同注14,页159。  注34 同注3,玉城康四郎,页387。  注35 同注14...

    曹志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5145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