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为远方便(发心欲杀),近方便(起身、或掷石、杖打、搏等乃至垂死),根本(命断、结本罪)等三部份。[31] 远、近方便属《智论》之初,根本属本体,但未论及有关死后的食啖、欢喜等(比丘──杀生戒中的叹誉、...》卷6(大正26. 390上)。 [13] 厚观法师〈《大智度论》中的十善道〉《护僧杂志》第六期、高雄、1997年1月15日。p.31。 [14] 《增支部》“十集”(南传22卷下?222、225...
释悟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0845984.html
-
之关系。(注31)
增田氏对宇井氏等所说,原始缘起说之根本意趣在于“相依性”持怀疑的态度;经其检讨原典,各种缘起说中,明白说到“相依性”者,只是九支及十支缘起中“识与名色”的关系而已。识...)成立,依止丙(之识)而有丁(之名色)成立....──相当于甲生乙,乙生丙,丙生丁……或母生子,子生孙,孙────────(注31) p.100(注32) 《杂阿含经》:“譬如三芦立于空地,展转相依 ...
杨郁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0945985.html
-
何以太子晃在众多凉州沙门之中独拜玄高为师?这因为高公是中国西北地区的“玄学之宗师”,(注30)透露了太子晃有意拉拢凉州佛教领袖来对抗崔浩与寇谦之。(注31)
──────(注26)参汤用彤先生(...志〉,页1443上。(注30)参《汤氏佛教史》下册,页55。(注31)仕邦按,太子晃何年拜玄高为师?史无明文。然而高公是随北 魏大军在公元 440年入平城,设若太子晃拜他为师在此年,则 ...
曹仕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1245990.html
-
佛教经典,还包括《菩萨 戒经》、《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大乘梵网经》、《华 严经》等。(注31) ─────────── ... (注30) 同上。 (注31) 见《万善同归集?中》,同上书,页969b-c , 及 625a等。 ...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1846001.html
-
30以及卷31的内容就有详细的说明了。 五、结 论 此份报告是分别讨论有关于《大毗婆沙论》之中对于佛陀的看法及各部派的解释内容,像在“菩萨”未成佛之前的种种修行而言,在《大毗婆沙论》里把“菩萨”相关...30] 《大毗婆沙论》卷177? 大正27.888a~889a [31] 《中阿含经》卷11?《王相应品三十二相经第二》大正1.493c~494a [32] 此表参考河村孝照的《有部の佛陀论》p...
釋慈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2446011.html
-
乃谓禅师曰:颇有经典可得见不?禅师即授以树皮《涅槃经》本。(31) 这讲的是他最初学的《涅槃经》从何处来。树皮抄书,在古代印度西北,尤其是克什米尔一带最多,这说明昙无谶可能是在印度西北或中亚开始学习...与昙无谶译经的同时,另一位中国求法僧智猛在印度也寻得一部原本。《出────────────(31)《大正藏》卷55,页102下。(32)同上,页103上。(33)同上,页103中。(34)同上卷50,...
王邦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3546038.html
-
视为大乘佛法的三大方向之一,这是印顺的始终如一的判教。印顺在 《游心法海六十年》 指出他早期在普陀山读藏三年 (1933-1936,28-31岁),其结果是肯定如来藏说是大乘佛学的重要组成部份,印顺说...的解说,是五义中最不一致的。……真谛所说的如来藏,是随顺《宝性论》说的。但瑜伽学本义,是以真如解说如来藏的,在陈译《摄大乘论释》中,也还保留这一定义。[31]
一方面...
赖贤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0246091.html
-
如是随顺众生,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顺,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31] 《六祖坛经·般若品第二》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的体现也未尝不可。 -------------------------------------------------------------------------------- [31] 详见...
恒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1446108.html
-
ldquo;吸力”,咸是物也。31
在谭嗣同看来,佛教中的“性海”和“慈悲”两词乃是表达佛教“仁”之思想的术语,...rdquo;又《梵网经述记》中曰:“释迦牟尼,大唐翻云能寂,旧翻亦云能满,亦云能仁”。
31 《仁学》,见《谭嗣同全集》第293—294页。
32 谭嗣同认为...
陈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1646112.html
-
进矣”[30]。齐生死,觅心源,同王维一样,背名教而失节的负罪感,是他藉佛说以求解脱的根源。晚年隐居山阳(今江苏淮安),参访湛然禅师,“荆溪为述《止观》大意”[31],“晚事浮屠法”以终。当盛唐末世,... [30] 见,>卷315。 [31] 《佛祖统纪》卷41〈法运通塞志第八〉,见《大正藏》卷49。按,《统纪》系此事于兴元三年(即贞元二年〈786〉),误。其年湛然已卒。 [32] ...
张 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1946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