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674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由“相互主体性”的立场论天台宗几个基本关键观念以及山家与山外之争

    二分法︰每一个主体若净则不染,若染则不净,不可同时明同时无明,亦即知礼所斥之“迷即烦恼,悟即菩提”的境界。(31)如此则成不了染净不二,烦恼即菩提等义。(32) 知礼于其《妙宗抄》中用圆教的“即染之...垢不 ─────────31 《大正藏》册46,页707上、中。32 觉、无明、染、净、烦恼、菩提等,皆属于主体方面的范 畴。既然称之为“不二”,则必是主体境界之不二,非仅 是客观...

    任博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1647155.html
  • 道信与神秀之禅法的比较─兼论惠能所批判之看心、看净的禅法

    徒弟(或支持者) (31)。 问答中,神会指出神秀的禅法特色是:“凝心入定,住心看净,起心外照,摄心内证”。这和上文惠能、薜简所说,完全符合。可见惠能所批判的“看心、看净”乃至“不动、不起”的禅法,正是...(下卷), 引见胡适校,《神会和尚遗集》,页 285 ~ 286。 31 参见:胡适校,《神会和尚遗集》,页 264 ~ 265 。 213页 宗密的作品当中,曾有详细的介绍;例如,《大方广...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1647156.html
  • 天台三大部所反映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

    一一界皆有十如,即成一百。一根通取六尘,即有六百。约定慧二庄严,即是一千二百。根根悉用,定慧庄严等千二百也。(31) 眼色一念心起,即是法界,具一切法,即空即假即中。(32) 众生之心具诸烦恼。(...又言︰ ─────────31 《文句》卷10上,《大正藏》册34,页139下。32 《止观》卷7下,《大正藏》册46,页100下。33 《文句》卷8上,《大正藏》册34,页110下。34 《...

    吴汝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1747157.html
  • 大乘起源与开展之心理动力(2)

    道灯抉微》,页200~202,颂17、18、24、30。   106. 《大正藏》册31,页816上、840下。详见《印度佛教思想史》,页317。   页31   言,即使是上座部的泰国禅师阿姜查、...

    释如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1947162.html
  • 评〈从“法性即无明”到“性恶”〉 (1)

    忽略了“随缘”部份,更不用说由“破执”与“随缘”彼此关系所产生的辩证张力,(注 31) 来理解《陈书》的实相了。纵使《陈书》中所言的“破────────(注28)《陈书》,页 316。(注29)《陈书》,页 326。(注30)《陈书》,页 323。(注31)参见《陈书》对《摩诃止观》之“可说”与“不可说  ”所作的论述,如《陈书》云:‘此将“不可说”与  “可说”,透过即空即假即中的模式发挥至极处...

    陈英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2047164.html
  • 《净度三昧经》与人天教

    小者夺算,算者三日也(或作一日)。吾亦未能审此事之有无也。”[31] 到了唐代,段成式著《酉阳杂俎》,吸收了《抱朴子》之说,连灶君的名字,他的夫人和女儿都提到了:“灶神名隗,状如美女。又姓张,名单,字...一切诸天人民欲自度故,乃受佛教戒,如法奉行,依佛惠自得福德,得度得道。佛实不度人,人自度耳。(卷3,行28~行31)  人为自度,佛不度人。(卷3,行46)  这些观点可以归纳为三点:(一)、独行独善...

    姚长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5947260.html
  • 以蕅益智旭為例探究晚明佛教之「復興」內涵(1)

    者不祥,名過實者有殃,文過直者莫之與長。〔註30〕 其次,智旭批判自己「薄德少福」、〔註31〕「障厚慧弱 」、〔註32〕「夙生惡習」、〔註33〕「...因及一切緇素〉,收於釋成時編輯:《 靈峰宗論.上》,卷五之二,頁781。 註31:釋蕅益:〈與見月律主〉,收於釋成時編輯:《靈峰宗 論...

    釋見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0347265.html
  • 僧祇律在华的译出、弘扬与潜在影响

    乃旦剖法华 (经),晚扬法正 (注 30)。来为闻经,说为通律,屡停炎燠,渐次附宗,开导四分,一人而已,迄至于今,僧祇绝唱 (注 31)。按,关中地区本来是僧祇律的主要活动基地,前述昙崇、灵藏与僧晃,即弘律...,故改今名。是以“晚扬法正”,即谓洪遵在夜里开讲四分律。(注 31) 续高僧传页六一一。(注 32) 参注三○。(注 33)关于续高僧传的成书年代,请参陈垣先生 (一八八○--一九七一)中国佛教史籍...

    曹仕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1447290.html
  • 寂护对有部“实在论”以及“有相唯识”与“无相唯识”“形象”(行相)说之批判的探讨

    谓若实有外色等处,与色等识各别为境,如是外境或应是一,如胜论者执有分色;或应是多,如执实有众多极微名别为境;或应多极微,和合及和集,如执实有众多极微皆共和合、和集为境。(大正31,页75下)  若以...知相违,对此寂护说道:  假如(形象)是不真实的,为何它们(被一般人)那么清楚知觉到呢?他的知识不是与非二元出世智相同,后者是有别于(能够认知)呈显的形象(之知)。[31]  假如“主-客二元”的“形象”...

    曹志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1647297.html
  • 鸠摩罗什译《大品经》《妙法莲华经》中的“深心”

    , ( 注 30)《大论》又曾将深心,解为一心,《大论》说: 复次, 菩萨欲深心,得无上道。深心名一心,重心深爱 佛道。 出于一切世间所乐。( 注 31) 深心趣向一切智, 故...31: 《大论》,页 598a。 注32: 《大论》,页 597c。 注33: 《大论》,页 263c。 注34: 《大论》,页 196c。 注35: 《大论》,页 540a。 注36: 《...

    蒋义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1847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