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162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现观庄严论》初探(1)

    正行。此正行是第十地的殊胜道所摄,由出生地而分成八种。(颂55、56,“所为及平等……”)   (二)、“道智”有十一义  (一)作映夺等:以如来光映夺诸天众之光,伏其我慢,使他们成为能...hyamakakarika ),评破当时教内、教外各派偏颇的岐见,将佛陀的教法重新确立在缘起性空的磐石上。(注55)公元五世纪初,无著、世亲出来组织中期的大乘经论,主张“唯识无境”的学说。《现观论》的作者弥勒,...

    陈玉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145666.html
  • 《现观庄严论》初探(2)

    闻出版社,民国七十五年,页一五○,二一○。  (注 55) 见(注54) 书第四章,“龙树----中道、缘起与假名、空性之统一”。  (注 56) 《现观论略释》,卷一,页一七。  (注 57) 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145667.html
  • 大乘二十二问之研究(1)

    蒙古沙漠。除了少数城邑以外,一般是欠缺流水与湿润去作耕种之用。少数幸运的城邑包括张掖(昙旷的本乡),甘州,武威,凉州(注54)及敦煌(注55)。于其归返河西地区以后,这些是与其写作活动有关的一些地方,...

    巴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345670.html
  • 大乘二十二问之研究(2)

    。  (注 54) 臧励和等编: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821页,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64。  (注 55) 苏莹辉:敦煌论集231~232页,台北:学生书局,1967。  (注 56) 袁枢:通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445671.html
  • 明末的诤辩----异议者澄的佛学思想分析(1)

    《涅槃》的“实性常住”。否则将误解了“二宗”的思想(注 54 )。 他即以如此的区分,便可《楞严经》的“妙真如性”(注55)和《圆觉经》里的“圆觉妙心”(注56),皆视如《大涅槃经》的“涅槃...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945685.html
  • 明末的诤辩----异议者澄的佛学思想分析(2)

    著重的区分,见《卍续藏经》第九十七 册,页735上。 注52 同前注。 注53 同前注。 注54 同前注。 注55 同注47。 注56 可参考宗密( 780-841 )撰...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945686.html
  • 世亲“识转变”与胡塞尔“建构性”的对比研究(1)

    基础。因此“识转变”即具备“三性”的相关特性,以此安立我法假说,也藉此才能充分开展唯识性(注 54 )。《三十颂》第一及第十七颂,即前后呼应地交待了识转变的存有论分位。  [第一颂](注 55 )  奘...

    蔡瑞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4045688.html
  • 世亲“识转变”与胡塞尔“建构性”的对比研究(2)

    其《印度哲学研究第六》,PP.416-18。  注54 参考,长尾雅人,前揭书,  p.466-69。  注55 第一颂:  AAtma-dharma-upacaaro hi vividho ya...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4145689.html
  • 《大智度论》所述“大空”与“无始空”之研究(1)

    在一切处与一切色的、常有的、有益世间与众生的,没有一样事物能比它大,因此,将“十方空”命名为“大空”。龙树认为,“十方空”页55之所以称为“大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十八空”中其余的“空”,...

    游祥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4445696.html
  • 唯识宗哲理略论

    ,他趣不 能用;二共中不共,如己田它,及鬼等所见猛火等物。人见为水,余 趣余人不能用故。余房、衣等准此可知。”(注55)此中“趣”字, 即六趣,亦称六道。 ...53 《成唯识论》卷2意引《摄大乘论》,《大正藏》卷31,第8页。 注54 同上。 注55 《大正藏》卷43,第321页。 注56 《大正藏》卷31,第11页。 注57 《大正藏》卷30,第...

    韩廷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4545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