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來藏說」視為大乘佛法的三大方向之一,這是印順的始終如一的判教。印順在 《遊心法海六十年》 指出他早期在普陀山讀藏三年 (1933-1936,28-31歲),其結果是肯定如來藏說是大乘佛學的重要組成部...說「至得是其義」。法身藏的解說,是五義中最不一致的。……真諦所說的如來藏,是隨順《寶性論》說的。但瑜伽學本義,是以真如解說如來藏的,在陳譯《攝大乘論釋》中,也還保留這一定義。[31] 一方面,真諦所...
賴賢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3547504.html
-
大众」,词性是名词(集体名词)的「众」(vagga; savgha, gana, parisa),悄悄的改读成词性词义都相对虚化的汉语指人的个体量词「众」了!31 (按,汉语「众」的个体量词用法自先秦...指猪八戒)。很明显的,既指单一的个人,「众」便不是「集体名词」(群体、群众、大众),而是已经虚化的指人「个体量词」了。再看以下对照的例子,便更清楚:(31) 话说唐僧师徒三众,脱难前来,不一日,行过了...
蔡奇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3847510.html
-
改革方式中的一种。’[31] 而台湾现代禅教团的骨干温金柯,在《台湾居士佛教的展望》一文中,则把蓝吉富的含蓄意图进一步明朗化。认为印顺的上述议论,为理想而可行的居士道场作了具体而带有原则性的规划,更加...︰《隋代佛教史述论》,台湾商务印书馆,1974,1993。 [10] [22] [24] [31] [35] [38] [41] 蓝吉富︰《二十世纪的中日佛教》,新文丰出版公司,1990.10,第...
王雷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4547526.html
-
為四,再加意業的三項,共計成為十業道。除了飲酒是五戒的特色,未被列入通常的十善,其餘的內容,便是五戒的延伸。由於飲酒本身不是惡業,(註 31) 祇是飲酒之後可能造作身三、口四的七業,所以在──────...地獄、畜生、餓鬼的三惡道。又如《阿毘曇毘婆沙論》卷25〈不───────────(註 31) 《成實論》卷8 有云︰「飲酒非是實罪,亦不為惱他,設令他惱,亦非但酒也。」《大正藏》卷32,305頁下。
...
釋聖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4747529.html
-
〈沈太仆传〉(见《鲒琦亭集》卷27),及卢嘉兴〈台湾的第一座寺院竹溪寺〉。
283 页
庵,据毛一波氏撰“试论沈光文诗”所指,系是日后的大冈山的超峰寺,(注 31) 如此罗汉门山即是大冈山,目加...(后升为州),立镇开屯。 同时招徕闽之漳泉、粤之惠潮───────────(注 31) 参考卢嘉兴氏〈台湾的第一座寺院竹溪寺〉。
(注 32) 时台为荷人所踞,受一廛以居,极旅人之困,弗恤也。......
释慧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4947532.html
-
嘉义县 │ │ 92 │ 30 │ 43 │├─────┤ 48 ├────┼────┼────┤│嘉义市 │ │ 31 │ 21 │ 20 │├─────┼────┼────┼────┼────┤│台南市 │ 31 │ 46 │ 39 │ 50 │├─────┼─...
王顺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047534.html
-
27﹚三结、﹙28﹚三不善根、﹙29﹚三漏、﹙30﹚四瀑流、﹙31﹚四轭、﹙32﹚四取、﹙33﹚四身系、﹙34﹚五盖、﹙35﹚五结、﹙36﹚五顺下分结、﹙37﹚五顺上分结、﹙38﹚五见、﹙39﹚六爱身...阿毗昙毗婆沙》,《鞞婆沙阿毗昙》,共十四卷;建元十九年(西元383年),僧伽跋澄(SaMghabhUti)所译)当中,得知《鞞婆沙论》曾引用“婆须蜜经云何通30”或“婆须蜜经云31”。二、《阿毗昙毗婆沙论》,...
释如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647568.html
-
法者,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无明缘行,行缘识,广说乃至纯大苦聚集起。又复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无明灭故行灭,行灭故识灭,如是广说乃至纯大苦聚灭。比丘!是名第一义空法经。31 经上说的“此阴灭已...。 29 《清净道论》(简体版),p.567。 30 印顺法师《性空学探源》p.44~47有诠释此经之义。 31 《杂阿含经》(大正2,92c16~25);《增一阿含经》〈非常品〉第8经,〈六重...
释开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847574.html
-
灭谛的详名是灭圣谛(nirodhArya-satya),又作苦灭谛、苦尽谛、苦灭圣谛、爱灭苦灭圣谛。所谓灭谛,《中阿含经》卷7,第31经〈分别圣谛经〉云︰ 云何爱灭苦灭圣谛?谓众生实有爱内六处:...顺故。31 于同一页,有部以伐树譬喻来解说为何先知苦而后断集的次第,如说: 此顺世间伐树次第,谓伐树者先断枝等,然后拔根。伐生死树次第亦尔,先知苦者如断枝等,后断集者如拔树根。 有部认为在见道位...
释有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947575.html
-
净想亦培养无贪心所;死念:“我必然会死”,如此想念而断除邪求,更加增长自己警惕之心,以便不迷恋生活。31这更反映出死念能令无贪心所乃至无嗔心所生起。 3. 无痴 (依“择法觉支”及“如理思惟”为缘) ...地论》100卷 (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法师玄奘译)大正藏第30册,No.1579。 5.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16卷 (安慧菩萨糅,唐?三藏法师玄奘译)大正藏第31册,No.1606。 6. 《...
释见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1047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