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674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经幢的形制、性质和来源──经幢研究之二(1)

    文物调查记〉  31  唐济寺石鼓形经幢  唐代  2.14米  张崇德,〈礼泉赵村镇唐代鼓形经幢〉,《考古与文物》2(1984)  页651  32  山西广济寺经幢  唐代  约4米  祁英涛等,〈...母在福建龙游共建的尊胜经幢,上有“画人邵琮、陈囗、黄照、林照的”题名。[31]《江苏省通志稿》认为包山寺两幢之相轮下刻佛像,故有“画人”这种工匠的题名。[32]  经幢上的帖金,不只为的是庄严经幢,更...

    刘淑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3948115.html
  • 禅宗第七祖之争的文献研究

    祖堂,修《法宝纪》,排七代数。....为无传授,所 以不许。(注31) 又今普寂禅师在嵩山竖碑铭,立七祖堂,修《法宝纪》 ,排七代数,不见著能禅师。□...大东出版社,1984年),页10-12等。注29 《遗集》,页262-63。注30 同上注,页281-82。注31 同上注,页283。注32 同上注,页289-90。胡氏对此段语录的分析,见页...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4348124.html
  • 庄子与禅(1)

    以客观来说,便没有生灭的现象。所以说,没有生灭现象的相,才是万事万物的真实本体。(31)这完全是一个人在内心中的体认,不是在外表上的判断,而禅师们最明显的特质,正是强调内心的自证,这种自证的工夫,日本...,即是接引不同阶段中人的四个方法。据《指月录》卷十四:至晚,(义玄)小参曰:“有时夺人不夺境,有时夺境不夺人;有时人境两俱夺,有时人境俱不夺。”  (31) 参考张起钧及吴怡合著:《中国哲学史话》(...

    罗锦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4648129.html
  • 编修年普要实事求是一评林子青《弘一大师新谱》(1)

    31]根据编者二次宣说,似乎刘质平一九二0年执教上海新华艺专,言之确凿,无容置疑。一经查考,便确证其非:根据《中国音乐辞典》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年)辞条载:刘质平“一九一九年与吴梦非等创办...教育),《浙江青年》3卷l期(1936年)。(30) 同注(10),页171。(31) 同注(10),页173。 66页二日(致李圣章信)云:“二子(按:指门生刘质平、丰子恺)皆在上海专科师范,是校为...

    秦 启 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5048142.html
  • 定义大乘及研究佛性论上的一些反思(2)

    见陈真谛译,《转识论》,《大正》卷31,页61-63。76 见后详述。 页57 以其不去。然者所造未尝异,所见未尝同……既知往物而不来,而谓今物而可往。往物既不来,今物何所往?何则?求向物于向,..._____________ 83 见后详述。84 天亲菩萨造,陈真谛译,《佛性论》卷2,《大正》卷31,页800下。 页60 去谈一阐提能否成佛的问题。《大般涅槃经》的心理或知识论学说如果没有与...

    古正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4348414.html
  • 智者天台教观中之心的涵义

    之真理),印顺:《点校本大智度论》(香港,佛慈净寺,一九八二年),页 10。《摄大乘论》中之“四种意趣、四种秘密”《大五藏》册 31,页 141 上、中。《显扬圣教论》中之“四种施设建立”,同上,页...~696 上。《法华文句》卷一上:“观心者,中道正观不漏落空假二边,二边烦恼灭也。能观心性,名为上定。”《大正藏》册 34,页 8 上。31 同注 29,页 486 上、中。32 同注 29,页 ...

    邓克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4548416.html
  • 实在与知识

    物理的因果来说,就迫使人产生相应的行动(注31)。但知识仅是报导性的,它不迫使人产生相应的行动,这就是心理的因果了。   首先我们会觉得此种正确知识的界说似乎是经验性的。所谓正确知识也就是日常生活的...prapakam jnanam。   (注30)Karaka-jnapaka。   (注31)Nyayabindutika by Dharmottara。,P3.8。   (注32)同上,P。3.12。...

    张尚德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4548418.html
  • 从“陆王学派”一词的商榷论儒佛会通

    大本由“静坐-人手,“静为门户”。白沙已经明言“致实-的“实”指的是“本心”,“善端”(注30),阳明也早已发觉,所以曾说:“龙场以后便不出此意”.但是“实”这个白沙“真圣门正法眼藏”(注31)“实千古... University Press,1980。   注31:《王阳明全书》.四.页125。  注32:同上。   注33:《南川冰檗全集》,卷末。  注34:同上。又见《陈献章集》下,北京中华书局....

    姜允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5548440.html
  • 禅话传统中的叙事与修辞结构

    Life of Lin-chi I-hsuan," Eastern Buddhist, 5/2 (1972), 73。 194页 望,有念和无念之后而产生(注31)。当然,这开悟的情况各自不同。...-------------------- (注 31) 关于禅学问题的一个有趣的当代说明 ,可参见Morinaga soko, "My struggle to Become a Zen Monk,"...

    吕凯文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0548458.html
  • 早期天台禅法的修持

    故道宣在《续传》中称赞道:“当朝智顗亦时禅望,锋辩所指,靡不倒戈。师匠天庭,荣冠朝列,不可轻矣。”(注31)可谓实至名归。智顗开始在瓦官寺弘传禅法时,四十人共坐学禅,有二十人得法。次年有百余人共坐,...,《大正藏》卷五○,页192中。 (注 30)同上卷,页192下。 (注 31)《续传》卷二○,《大正藏》卷五○,页597上。 146页魔变”,而智顗不为所动,安心湛然空寂,逼迫之境界自然散失。...

    释慧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0548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