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880篇,用时20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白莲宗析论(1)

    丹阳县志》卷九“寺观篇”中,另杨讷<关于元代的白莲宗或白莲教>载有全文。  页54  徒果贵”,均可作为白莲宗也有以僧众为主体的佐证,否则优昙又何必大费周章“必复其教”?二、优昙的复教是透过灌顶国师的...。[54]  --------------------------------------------------------------------------------  52. T.47/...

    释印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44159972.html
  • 《坛经》禅宗思想来源初探

    1983年,第46—47页。  [34] 同上,第54页。 ...

    许抗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44259974.html
  • 论法藏对《大乘起信论》中“真妄和合”思想的探讨

    三、如来藏与烦恼和合?非一非异42  四、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的阿梨耶识46  第三章 从法藏的诠释进探“真妄和合”思想之成立基础 51  第一节 真如:不变?随缘 54  一、真如不变义55  二、...

    廖宫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4160031.html
  • 论佛道儒三教伦理的交涉——以五戒与五常为中心

    ]但是,很明显,沈约并没有看到《提谓经》,只是意识到佛教的五戒与儒家的仁义是不矛盾的。   最早接受五戒与五常的配对应该是北齐的颜之推[54]。他在《颜氏家训?归心篇》中说:   内外两教,本为...;智”。   [52] 441~513年   [53] 《广弘明集》卷5,《大正藏》卷52,121c。   [54] 531~590年   [55] 《广弘明集》卷3,《大正藏》卷...

    圣凯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4260032.html
  • 论一心二门及其对理学思维模式的影响

    一言以蔽之,不过曰万理归于一理也。又问:未知所以破它处。曰:亦未得道他不是。”[54]万物虽有差别,但皆从此理来,理只有一个,是万物的根源。但是,程颐并没有讨论万理与一理的关系。显然,理一分殊的...》第54页。   [53] 《伊川先生文集五》,《二程集》第609页。   [54] 《河南程氏遗书》卷十八,《二程集》第195页。   [55] 葛兆光先生认为,理一分殊的道理其实并不是宋儒的...

    圣凯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4560035.html
  • 战后台湾传统佛教的教派发展与现代社会(1)

    高雄比丘参加。”[54]天乙尼的高徒、战后在嘉义县竹崎乡创立著名尼众道场香光寺的悟因尼回忆那次龙湖庵传戒的风波说:“整个夏天我都陪师父东奔西跑,请长老比丘、比丘尼当十师、引礼、引赞,但他们大部分都没有...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0460056.html
  • 宗喀巴对于大、小乘戒相融之思考(1)

    小乘教法则有其未及于大乘之处。[54]此外,二者关于实践的方法则稍有所别。   (一)二乘形式之差别:   宗喀巴认为大小乘主要在形式上的差别,是其各自所据的经典和乘有所不同之故:   “大小乘所有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1060063.html
  • 十善业道是菩萨戒的共轨论

    原始的圣典中,十善业是跟十恶业相对,(注53)而其相对的用语,尚有十增法与十退法,增者为十善,退者为十恶;(注54)妙行与恶行;(注55)善根与不善根。(注56)原则是消极地不行恶行不造恶业,便是善行与...13,于十善法的名目,做过五种经典资料的对比,本文对照表中的前五种经典,即是参考该文。  (注53)例如《中阿含经》卷15第70的《转法轮经》。《大正藏》卷1,页523上。  (注54)《长阿含经》卷9...

    释圣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1460068.html
  • 初探菩萨修习禅定不生长寿天的善巧方便

    于味静虑见为功德,是名有犯。”[54]的原因了。  综合以上之探讨,会投生到长寿天有三因素:(1) 若禅修者在临终时,还具有能力证入色或无色定,那么他就会投生到与他所修之禅定相等层次的天界。不过,如依...大正25,338c28~339a4。  [53]《空之探究》,33页。  [54]《瑜伽师地论》卷41,大正30,519a12~15,《菩萨戒本》卷1,大正24,1113c5~9。  [55]《...

    释真昊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82560179.html
  • 《永嘉证道歌》原作者溯源并歌文比较

    弟子」中名列最后一位(依敦煌本),但宗宝本则移到第四位;[53]同时「来访弟子」也由四位增加到十位,[54]耐人寻味的是神会在敦煌本的「来访弟子」被称「僧」,而在宗宝本则被冠以「童子」,另外传统以为该...》收录于《大正藏》册48,页337~345、页345~365;「身边弟子」在此系指惠能之徒弟,在他死于713年时,尚在身边者。  54、在此系指惠能之徒弟,在他生时,来拜访请益者。  55、参阅...

    陈盛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83160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