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206篇,用时316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回应林建德先生之考察现代禅

    与利他的心行,是并不相碍的。”[29]“解脱的心行,决不是没有慈悲心行的。”[30]“要通过无我的解脱道,才能有忘我为人的最高道德。”[31]就不会有以上的矛盾情形。“悲智双运”是大乘佛法的基本性格,...入手,可能会给学人带来厌世、弃世的副作用。但佛教的发展从大乘佛法开始,就提倡从空入手,于世间不取不舍,并不强调厌世弃世,因此大乘法门可以不舍众生。而禅宗的修行法门在这方面,比起大乘经,又更加的具体[35...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13653233.html
  • 巴利五藏注疏-下

    1905年编辑铅印。又称日本藏经书院大藏经或校订藏经。据《黄檗藏》校勘本,用4号铅字排印,线装书册式,共37函(包括目录和索引1函2册)。1~35函每函10册,第36函分为甲乙两套:甲套2册,乙套3册...详载所译经籍名称、卷数、译时、译地、译本单重及译人小传,并附失译各经于末,间及此土撰述。最后一卷为叙列古今诸家目录,载已佚之古代目录31家及现存之目录10家。对现存者详载内容并有所评骘。别录以经籍为主,...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82853609.html
  • The Wheel of Sharp Weapons——利器之轮英文版

    see the impermanent nature of things). (31) When all our affairs, both religious and worldly,Run ...prejudiced views. (35) When we lack all control over where we must travelAnd always must wander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14753798.html
  • 从长寿经的真伪谈起从长寿经的真伪谈起

    大藏经的编修为例,中国就有近二十次之多,高丽有三次,日本有七次,在此难以一一详述(31)。修藏的过程,因确有伪经问题的存在,也存在一个防伪、辨伪的问题,各国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当时参与的人,也都是各国...也是六祖大师所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35)的道理,从而于佛陀的圣言量——佛经生起大信心,依教奉行。至于有人疑问的佛为什么不广说科学规律,以科技利益人类的原因,那是在于佛已认识到向外驰求虽带来了一些...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32353890.html
  • 僧思想研究

    不遇名师点拨,则译事恐将废绝,於是乃:「发心启 ,於此讽咏研求,以为喉衿。禀玄指於先匠,亦复未识其绝往之通塞也。既蒙究摩罗法师正玄文、摘幽旨,始悟前译之伤本,谬文之乖趣耳」(注31)。「幸遇究摩罗什...」(格义)之方法,以探研般若经典。僧 曾云:「亡师安和尚,凿荒涂以开辙,标玄指於性空,落乖踪而直达,殆不以谬文为阂也」(注35)。 道安立义以本无为宗,倡一切诸法,本性空寂,主宅心本无,以息异想,与...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05954302.html
  • 佛教问答750题(1)

    成圣种;教化罗汉,令作菩萨;教化菩萨,令入佛位。  31.问:何为凡人?  答:庸愚之辈,六道众生,皆是。  32.问:何为六道?  答:世间凡夫,分为六辈,各由其道,故曰六道。其名曰地狱,饿鬼、旁生、天、人、阿修罗。  33.问:何为众生?  答:即是一切有生命之物,以其受生因缘不一,故曰众生。  34.问:何为地狱?  答:居于地内,状若牢狱,此辈众生,受苦最剧,有八热八寒等类。  35.问:...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12254323.html
  • 略论一乘家与三乘家的种姓之争(1)

    般泥洹经》卷六说︰  若阿练若愚痴无智,状似阿罗汉而诽谤方等,……言方等经皆是魔说……作是说者名一阐提。[30]  又《大般泥洹经》卷六说︰  诸增上慢一阐提辈,以何为本?诽谤经法不善之业以是为本。[31...。[35]  应当注意的是,此经中除了将菩列入特殊的一阐提外,还认为断善根的一阐提,亦可以成佛,认为此等阐提众生,若遇诸佛菩萨等善知识的教导,便会发提心,入于涅槃,说明此经还是主张“一阐提”仍可成佛的...

    昌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30554419.html
  • 许国霖与敦煌学

    展出,向达和王重民编写的《展览概要》就记为1936年出版[31]。《八十年来我国之敦煌学》[32]和《中国敦煌学史》也都说是1936年[33]。至于《敦煌学大辞典》“敦煌石室写经题记与敦煌杂录”词条和附录《敦煌学纪年》均系之于1937年8月[34],大概是因为作者自序署“民国二十五年八月”,便以此为出版时间,但推算有误。准确的记载是容媛刊于《燕京学报》的书评[35]。这是我们所知,最早评介此书的文章...

    余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54254555.html
  • 比丘波提木叉

    与一比丘尼秘密地共坐者,波逸提。  第三 教诫比丘尼品  31.在普施食的住处,无病比丘可以食用一次,假如从那(规定)食用超过者,波逸提。  32.(成)众(受)食者,除了适时外,波逸提。这里此适时...。  34.当比丘前往俗家,假如以饼或炒粮邀请可随意取用,想要的比丘可以接受两、三满钵,假如从那(规定)接受超过者,波逸提。接受两、三满钵后,应从那(里)带回与诸比丘分享,此在这里是如法。  35....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85054768.html
  • 试论僧肇《般若无知论》的易理思维

    全尽。亦即言辞、图形等概念对本体描述、刻画,是有局限性的,所以道不落言诠,所言诠者非道也。此早在老子《道德经》即有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31]  王弼在此似乎看通此理,故强调...方能真正识理。《金刚经》亦有云:“但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35]正表明不可执取表象,要能体悟象外之象,意外之意,深悟其中道理。僧肇在此即强调此等说法。又《般若无知论》亦云:  经云:般若义者,无名无...

    张晓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91054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