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丝路明珠话敦煌
□ 李军 《寻根》 2005年第04期
丝绸之路,因中国古代的丝绸而得名,自汉至宋,它一直是中西方商业贸易的主干道。敦煌则是这万里丝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她身上所散发的幽幽古香、所蕴涵的深厚历史底蕴,直到今天还吸引着全世界探索的目光。
西汉武帝时,张骞成功出使西域,在历史上首次打通了联系中原和西域各国的丝绸之路,开启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新纪元。沿着张骞所开辟的...
李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234679234.html
-
时间: 2009-06-08 08:55:04 来源:长江商报
【编者按】
高考在很多人看来是影响一生的考试。不过,一扇门关上,必然有另外一扇门向你打开。社会发展的多元化让人有了更多的选择:复读、成考、自考、职业培训、网络大学、国外大学、直接步入社会工作、自己创业……任何人都可以根据自己和家庭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一...
佚名
|社会|教育|纪实|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6/15184583019.html
-
2009年09月12日 04:14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长久以来,跨国公司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行事风格可以用四个字概括——“自行其是”。
一方面,跨国公司有着自成系统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较为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在很多方面扮演着领导者的角色。尽管有时不免与“血汗工厂”、环保丑闻沾边儿,但不可否认...
佚名
|社会|教育|纪实|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9/07224490612.html
-
2009年09月15日04:43 舜网-济南时报
病床上的孙宏琦正和妻子商量今后的公益方案
病床上的孙宏琦为母亲讲解自己的慈善理念
如果世界还剩下一天,你会选择干什么?
有人可能会选择挥霍自己的所有,有人也许会选择与家人一起静静走过,还有人想要去自己未到过的远方看看……
可孙宏琦说,他会用这一天去完成自己的承诺,那些有关慈善...
佚名
|社会|教育|纪实|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9/20113890661.html
-
第244窟;于阗太子题记;尉迟输罗
中图分类号:K87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09)02-0004-04
一 第244窟题记再确认
莫高窟第244...
梅林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8321993345.html
-
离天最近的地方——布达拉宫
□ 赵莉 《丝绸之路》 2006年第04期
思想已展开翅膀
托着我的行囊我的梦
飞到离天最近的地方
沐浴着布达拉的阳光……
布达拉宫的骄傲
第一眼看到布达拉宫,是那种不可言状的心灵震撼。空旷的广场,蓝天白云烘托出洁净的布达拉宫,阳光照耀下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骄傲地耸立在世界的最高处。望着眼前的一切,再多情的人也会...
赵莉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8322493362.html
-
姚安与大理历史
□ 苏红军 《大理文化》 2007年第04期
2007年春,沐浴着姚安明媚的春风,我到姚安进行考察,着重了解姚安的历史文化,所见所闻,无不感到震撼。姚安厚重的历史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真让人惊叹!姚安的历史是文化的历史,姚安的辉煌曾经是文化的辉煌。历史上的姚安曾经发生过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出现过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
苏红军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13165893591.html
-
浙江大学生杨济源抓小偷牺牲 授予见义勇为称号
edu.ce.cn 2010年01月03日 08:04 来源:京华时报
同学们送别自己的英雄。图/CFP
2009年12月31日22时许,4名小偷在浙江工业大学北门附近行窃。这一行为被杨济源等大学生发现,他们勇敢地围上去准备抓住这些歹徒。其中一个小偷被抓获后,在挣脱过程中用随身携带的刀子将杨济源捅伤。杨济源被...
佚名
|社会|教育|纪实|
http://www.fjdh.cn/bnznews/2010/01/10385196328.html
-
2010年01月14日04:09 大洋网-广州日报
高考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向来是公众关注的焦点。教育部原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近日在媒体发言,“期望2020年的时候,能够取消全国统一高考。”这究竟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还是高考改革的时间表?高考改革的症结何在?高桥“独木桥”的出路何在?本报特约专家撰文,以飨读者。—...
佚名
|社会|教育|纪实|
http://www.fjdh.cn/bnznews/2010/01/18192996941.html
-
这对贫寒姐弟为何如此善良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0年01月18日04:01
他们家境贫寒,一日三餐以粗粮、咸菜为主,一年到头难得添置一件新衣裳,却乐善好施,利用课余时间捡废品、卖报纸的积蓄,几年间捐资近两万元,扶危济困、助人为乐。
他们经常在父亲精神病发作时遭受暴打,却至诚至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每周末去福利院、精神病院...
佚名
|社会|教育|纪实|
http://www.fjdh.cn/bnznews/2010/01/15362297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