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铜锣九华山大兴善寺以食物宏法的无名比丘尼、致力传戒制度的圆融与天乙法师、于国际弘法的佛光山比丘尼,还有Mei-huwa Chen讨论比丘尼对人间佛教的贡献,都扩展了台湾比丘尼研究的领域。[31] ...举办比丘尼传戒。他并且建议圆融至少再等十年,以待合格的律师出现。[35] 当时代表释圆融公开说明的,是东山禅寺传戒的戒师道源和尚。他公开批驳崔玉衡的论点似是而非,因为传戒对佛教僧团的存续是必须而且...
李玉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93656212.html
-
nyayanusara`)(31)都提到了乔底迦自刎的事,彼
此间的观点正好相反。世亲虽然从说一切有部(`Sarvastivadin` )出家,但对其教义颇有异议,在“俱舍论&...
所退阿罗汉果,故自杀。自知应果由此还证。”(35)否则,众贤认为如果依照世亲的看法,则乔底迦“本有学者自知命终,烦恼
必行更招后有,增生死苦何容自杀。若如彼(世亲)...
恒清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95156221.html
-
的圣者,如他在 (简称Spk )说: [31] 此外,关于此经的注解,近人 Bhikku Bodhi 于其现代译语之“ A New Translation of the 大作中,同样引用...是泥洹。复次,种殖泥洹者名性除,如阿毗昙所说。除生名性除,度无生亦名性除。复除生因名性除,度无生无相名性除,于泥洹是初引路,从外起转慧,此性除总语言。[35] 由此看来,能真正将涅槃种植于心者,起始...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12656274.html
-
与“道谛”“灭谛”相应的“出世行”就是“出到菩提[31] ”,最后完成现观道谛──“三菩提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自作证灭谛──究竟漏尽般涅槃。换句话说:以“现观四圣谛”说具足胜义的“菩提心”,依...成就“三十七品道”。“七觉支”之每一觉支的修习,皆须要“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35] ;“三十七菩提分法”之每一菩提分的修习,悉皆须要“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36] 。 “依远离...
杨郁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50756394.html
-
不存在,这种推论似乎存在跳跃性的论证。[31]这就与龙树的语言哲学有所差异,龙树的假名理论只说明了因为事物的无自性故无法以言语来描写,但外物并非空寂不存在。显然的,以缘起法来解决“有”、“无”争论的僧肇,...不去。覆而求今。今亦不往。是谓昔物自在昔。不从今以至昔。今物自在今。不从昔以至今。”[35],于此僧肇将常人所视为连续性/同一性的事物与时间割裂为“向”与“今”两类,并进行“向物”与“向”的封闭对应、...
周延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75956493.html
-
周贯仁、福善、慧明、印法、天慧、超明、北海、常光。”[31]一九四四年八月太虚大师在缙云山开座谈会,出席会议的有陈真如、黄忏华、潘怀素、张剑峰、陶冶公、金觉范、龚星楼、卫立民、印顺、苇舫、尘空、妙钦、正果...是在一九四五年,太虚法师与王恩洋一起住在重庆长安寺。[34]太虚法师的弟子都在他的身边,印顺法师这时还没有离开重庆,他是在第二年假道宝鸡、西安回到了南方。[35] 三、《印度之佛教》与《读印度之佛教...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80856503.html
-
,次第传授”。慧远写的序中仅提到“阿难传其共行弟子末田地,末田地传舍那婆斯……其后有优婆崛”,最后也提到达磨多罗。[31] 北宗最早利用慧远的《禅经序》编制祖统说。现存河南省嵩山会善寺遗址的《唐中...,菩提达摩答如《禅经序》说。”[35] 可见,神会所引证的名字已超出了慧远《禅经序》的范围了,而且利用了正文之序。同样,也是把达摩多罗说成是菩提达摩。在法统说上,神会的最大贡献乃是确立了慧能作为...
宋道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91956582.html
-
,当她遇见了鸠摩炎时,在僧祐的笔下很明白地写出是国王强行促成了这桩婚事(“王闻大喜,逼炎为妻”)。但是慧皎的笔下则变成了是在耆婆的强迫之下鸠摩炎才娶了她(“心欲当之,乃逼以妻焉”)。[31]再有,僧祐...庞大的僧尼群体存在。[35]但这些都不足以解释耆婆这种形象的出现,因为在现存的印度与中国的早期佛教著述中,似乎并没有像慧皎对耆婆这样的大胆描写求道女性的形象的存在。几乎可以肯定,这种对母亲在鸠摩罗什生命...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93756604.html
-
清净;若见外境不净,即是自心之不净,而误为外境不净。佛与众生同住此境,因佛本心清净,故见尘境清净无尘。是名见尘非尘,故曰:见尘非尘即见如来。 30、人与法差,法为人病,法不缚人,人心自缚。 31、...体悟到“大陀罗尼法”,译为总持法,即可贯穿万法,就像一串佛珠一样,不会有遗珠之憾。修多罗(经),梵文就是綖线的意思。 35、楞严经是声闻乘回入菩萨乘的经典,故楞严经里叙述著很多种声闻境界,只能称善境界...
吴耀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01856650.html
-
很简单的,它就是一个「一气通流」的世界,「天地与 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31]〕它的本来实相如此,在认识上人们不需多加臆测,尤其不要以世间社会的任何目的性的思考来分裂这个整体为一的世界,于是这个...一个直截强悍的风格而已〔[35]〕。所以我们藉由<四行观>一文的文字义理所要说明的,就是这个强调作功夫的早期的朴实观念型态,并且连带见出佛家世界观的基本义理结构。也就从这两路进发,我们将展示一个佛教...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20056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