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206篇,用时1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读《敦煌诗集残卷辑考》札记

    ,辑考第814页,辑录〔缺题〕一首,原“序”云:   圣者大迦枼(叶)波来佛付嘱流之经年 28 ,伏陀密□已当阐化 29 ,恐怕人粮残薄 30 ,绝俗难通,故□头陀再来此会 31 。诗曰:  辑考...总知。发心归路平原客,北戍年满也不除。   S1494,辑考第861页,录补题作〔咏卧轮禅师看心法四首〕之二,诗云:  辟(譬)如求苏攒媱水 35 ,力尽不获熟(实)由愚 36 。智者求心不求佛,了本...

    张锡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52356992.html
  • 傅大士禅法的师授和嗣承

    。《三教搜神大全》卷二谓大士所遇为“天竺三僧嵩头陀”31,误衍“三”字。  离开傅翕后,嵩头陀行至莱山,建莱山寺。《[崇祯]义乌县志》卷十七〈仙释〉、《[康熙]金华府志》卷二二〈仙释〉称该寺(崇祯志作...言“冬,嵩头陀入灭”,谓乃“本《录》”35,《释门正统》卷八〈护法外传〉亦谓“光大二年冬,嵩示寂龙丘岩”36,程俱〈双林大士碑〉也称“光大二年冬,嵩头陀死于龙丘岩”,《佛祖统纪》卷二二则仅云光大二年“...

    张勇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52656995.html
  • 《楞严经》之念佛方法论及其理论意义

    言父。 ”[31]  如此则吾人可知,就存有论而言之,是自他不二,生佛众生三无差异;但就实践之功夫论上来说,实则需要生感佛应之自他二力之交互作用才能有所成就。因为就实践工夫欲能有所成就来看,念佛法门虽...的识。在《楞严经》处本具者只是无分别执著之智心而非识心,故而去妄即能显真,《楞严经卷五》说:“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云何是中更容他物。”[35]故而幽溪大师说:“一立一切立...

    般若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55057020.html
  • 弥陀净土法门

    法门的“正行”,其他礼拜,供养乃至余善等,皆属“助行”或“杂行”而已,皆非正行[31] 。此外,称念佛名固然以“往生极乐”为最大的目的,但称名念佛尚有灭罪去障的功能,这尤其也是持名念佛法门的重要修行利益...契机性的原因在[35] 。  (二)持名念佛之实践  持名念佛既如上节所说,有其不可思议的殊胜及特异的方便性,然而既使是如此,关于要如何“持名”,以及持名念佛之后要到达怎样的标准,才能获得往生的确定?...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62957062.html
  • 宋濂与佛教

    佐太祖平定天下,又能在宦海中保全“本我”、“自我”而不迷航!儒佛二家在导人为善方面,是一致的,“天生东鲁、天竺二圣人,化道蒸民,虽设教不同,其使人趋于善道则一而已。”(注31)孔丘、释迦二圣都应加以...离家不肯奉养父母,宋濂则谓佛教孝亲:“古之少恩者,虽如申、韩、商、邓,著书排击尧、舜、孔子之道,且不敢遗其亲,况于佛氏以慈仁为教者乎?”(注35)佛氏慈济大众,绝对不可能弃亲不养。又说:“予闻佛说...

    龚显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90557218.html
  • 止于至善:朱熹对《大学》阐释的一个向度

    ”又云:“孝莫大于尊亲,其次能养。直是到这里,方唤做极是处,方唤做至善处。”(《语类》,卷17第31条,叶贺孙录) 可见,“至善”在朱子的思想体系中不能当作一般意义上的“善”字来看待,大学之所以为“大...消磨旧习,几时便去教尽!须是只管磨礲,教十分净洁。最怕如今于眼前道理略理会得些,便自以为足,便不着力向上去,这如何会到至善田地!(《语类》,卷16第35条,叶贺孙录) 朱子又以磨镜为例说: 如一镜然,...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92557242.html
  • 临济禅中的“有”与“无”

    事上不滞,唤作修道人。取善舍恶,观空入定,即属造作。更若向外驰求,转疏转远。但尽三界心量。一念妄想,即是三界生死根本。但无一念,即除生死根本,即得法王无上珍宝。”[31]  马祖指出,凡通过有为造作而...看。乃问:“这一堂僧还看经么?”师云:“不看经。”侍云:“还学禅么?”师云:“不学禅。”侍云:“经又不看,禅又不学,毕竟作个什么?”师云:“总教伊成佛作祖去。”[35]  这就是禅的高峻的门风,没有...

    戈国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93457253.html
  • 汉月之禅法与教学特色

    透教便无理路。理,有证到之理,有拟到之理,俱有开阖,不可一途溷说。[31]  虽然在《语录》中,仍可见到汉月引用经教说示禅者,[32] 或以一密咒融摄五家宗旨,[33] 然其作为皆是因机逗教,似乎不能...,若是说玄说要,便是受惑底人了也。虽然,透过大法底人,方好扫除大法。若是不透大法,临济立地处敢保未梦见在。[35]  这些得少为足,未透过大法而扫除大法的人正是令汉月痛心的“竞抹宗旨”之人:  ……...

    释见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94157260.html
  • 紫柏真可的经教思想

    对于世亲所传之学,在认知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差异。(注[31])而中国的法相宗乃是由玄奘自印度取经回来之后所建立,玄奘学于戒贤,戒贤之学源自于护法(五三0~五六0),因此中国对于唯识的理解,也多是传承...证分的存在。《成唯识论》中解释道:“似所缘相说名相分,似能缘相说名见分。……相、见所依自体名事,即证自证分。”(注[35])真可于此解释四分,缘以“真如照极反昧”、“生灭与不生灭合”解释阿赖耶识,以之...

    范佳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94757267.html
  • 大乘禅波罗蜜‘止观法要’之抉择── 新世纪的新禅学刍议

    体悟上,并且是相互融通的’,《中阿含经》‘已为组织的说明,多论四禅、八定或九次第定,重在修行次第,重在禅定的渐离上。’[31]  而印顺导师又以‘定慧分别’的原则,运用在两方面的解析上面,一是简别定、慧...相依相成的(故无自性)。故普缘有情的慈悲——无缘慈,也是能契入空性的。故印顺导师强调:无量三昧不只是色界禅定而已,它与三三昧,同是‘空于贪、嗔、痴,而能得无我、我所的解脱。’[35]  事实上,《阿含...

    性广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33257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