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002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新唯识论》研究·导言

    讲习35而晚近的欧阳渐在办学时也一再强调小乘的重要性36。而从六家七宗37开始的另一思想趋势则尝试绕开小乘佛学,以“格义”38的方式使经子之学直接与大乘佛学相嫁接――这就好象希腊知识分子在接受基督教的...

    陈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1660002.html
  • 憨山德清三教会通思想研究

    、 世学29  (一) 儒家之学29  (二) 道家之学31  二、 内学31  (一) 禅学32  (二) 华严学34  (三) 楞严学38  (四) 会通性相42  第三章 憨山德清三教会通思想─...

    蔡金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3060018.html
  • 论佛道儒三教伦理的交涉——以五戒与五常为中心

    发狂死亡。   根据《提谓经》的叙述,我们可以列表如下[37]:   五戒   五常   五行   五方   五星   五脏   不杀生   仁   木   东方   岁星[38...”。   [37] 任继愈《中国佛教史》第557~558页   [38] 木星   [39] 水星   [40] 土星   [41] 火星   [42] 庞朴《主法与杂多》,...

    圣凯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4260032.html
  • 论一心二门及其对理学思维模式的影响

    张载的太虚即气   张载出入于佛、老,又返求于儒学,通过对佛、老的批判建立其新的儒学体系——元气本体论。[38]所以范育说:“浮屠以心为法,以空为真,故《正蒙》辟...本原。   [36] 冯达文《宋明新儒学略论》第59~60页   [37] 侯外庐等主编的《宋明理学史》,中国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版第60页。   [38] 据《释门正统》记载,杨龟山认为张载...

    圣凯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4560035.html
  • 儒佛道三教关系和我国佛教的发展

    佛教是夷戎之教,悖理犯顺,有违孝道,不如道教来得更为适合华夏民族,因而他提出“舍华  效夷,义将安取?”[38]顾欢的《夷夏论》在南朝宋齐之际引起巨大反响,佛道之间就此展开了  一场激烈的大争论。此后...37]《广弘明集》卷八。  [36] 请参阅拙文《老子、老子之道与道教的发展——兼论“老子化胡说”的文化意义》,载《南  京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  [38] 《南齐书》卷五十四《顾欢传》。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4960040.html
  • 真谛三藏行历及其以广东为核心的翻译活动考实

    邀请。谛又且修人事,权止海隅。[38]  上文需要澄清的要点有三:一是梁安郡的地望,二是梁安太守王方奢的情况,三是真谛离开晋安以及到达梁安的时间。以下稍作考辨。  真谛到达的梁安郡在什么地方?关于...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中华书局,1983年,第620页。  [37] 唐·道宣:《续高僧传》卷21,《大正藏》第50卷,第印9页中。  [38] 唐·道宣:《续高僧传》卷1,《大正藏》第...

    杨维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0660058.html
  • 宗喀巴对于大、小乘戒相融之思考(1)

    圆融的共道基础等思想的渊源,则需进一步追溯阿底峡尊者的佛学背景。   贰、佛学思想的渊源:   宗喀巴承续阿底峡的噶当派的菩萨戒传承,并进一步融合其所具的深观派与广行派的思想传承。[38]此可从阿底峡...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1060063.html
  • 宗喀巴对于大、小乘戒相融之思考(2)

    对于无师法的讨论,宗喀巴采取《学集论》(No.3940,<空品>[38b3-59a6])的看法补充《菩萨地?戒品》的说明。关于菩提心与持戒的讨论,如行心、愿心等,宗喀巴颇多引证《入行论》(No....阿底峡与菩提道灯释》时曾给予重新译注,以下即引述自其译文内容。以下所引述的内容在页六七~七○。   [38]依宗喀巴所造,<启胜道门道次师承祈请文>可知其道次第的思想传承,系依深观及广行派。在印度大...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1160064.html
  • 十善业道是菩萨戒的共轨论

    斯众善法,白净十业道,悉能修行者,必得生天上。(注38)(2)《杂阿含经》卷20,第548经有云︰行十善业迹,离杀生,乃至正见,当生何所?......当生善趣。(注39)(3)《杂阿含经》卷37,第...卷28,页188上~中。  (注38)《大正藏》卷2,页476上。  (注39)《大正藏》卷2,页142下。  (注40)《大正藏》卷2,页274中。  (注41)《大正藏》卷2,页273上~中、页...

    释圣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1460068.html
  • 敦煌北朝时期《法华经》艺术及信仰考察

    先河,具有承前启后,承上启下的里程碑意义。稍早的类似的表现形式还见于云冈石窟第6窟、第38窟等窟。   相对来讲,北壁的组合较为复杂,争议也较多。由于北壁的这一铺“释迦、多宝”并坐像以“同龛分座”的形式...

    张元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5360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