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993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试论中国佛教的禅净双修传统

    人涉远,以到为期,不敢途中强分难易。”(注:《竹窗三笔》,《明嘉兴大藏经》第33册第60页上、中。)  第三,净土念佛与禅宗参禅可以双修。  @①宏驳斥了在净土与禅宗上的错误观念之后,又从佛教的根本...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10361481.html
  • 皈依佛教的精超越之旅宗炳的佛学活动及其对晋宋之际佛学思想的诠释

    游之。”’宗炳与何承天进行辩论时,已年近60岁,到了“老疾将至”的年龄。据此,可以臆测,宗何之辩的时间正是宗炳结宇衡山之时。在《答何衡阳书》之二中宗炳自叙:“老将死,以此续其书耳。”此语气与“老疾将至...

    杨遇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41661673.html
  • 明清时期的五台山佛教音乐

    59)  福城东际,童子南询,百城烟水渺无垠,知识异常伦。五十三人,一曲和阳春。(卷60一卷80)  普贤行愿,功德圆满,普资恩有利人天,福寿广增延。灭罪无边,同愿礼金仙。(卷81)  举字母赞:  ...

    崔文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54861777.html
  • 成都佛教两千年

    缕数。”(引民国《华阳县志·古迹四》)吴道子、卢楞伽、李升、黄筌父子、李升、孙知微、孙位、赵公佑、赵温奇、,范琼、左全、常重胤、常粲等60多位一流画家均绘有精妙冠世的作品,代表中国唐宋时代绘画的最高...

    向世山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55661785.html
  • 华严经中普贤菩萨之研究

      (三)广修供养 58  (四)忏除业障 60  二、大悲菩萨行 62  (一)随喜功德 62  (二)请转法轮 62  (三)请佛住世 66  三、回向菩提 68  (一)常随佛学 68  (二...

    柯惠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00561970.html
  • 从善到永远——记香港旭日集团杨勋居士

    的目标是:做中国的GAP!为此,除了进一步提升真维斯的知名度与形象外,继续发展百城千店外,还将实施真维斯销售额的三个五年计划:从今年起,“一五”要达到40亿,“二五”要达60亿,“三五”要达100亿!...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51962253.html
  • 契机契理的心中心法—达照法师谈心中心

    说让我替他给吕老灌顶。灌顶那天,是99年北京天气最热的一天,记者一般的报道是42℃。当时有人到北京西直门的桥上,那里有60多度。中午灌顶的时候,十几个人在一起。吕老是92岁高龄的人了,那么热的天气,跪...

    达照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384862707.html
  • 峨眉山与普贤崇拜

    rdquo;则又是有关道教徒的了。岑参做过嘉州刺史,峨眉距嘉州仅60里,他登过凌云寺,做了一首《登嘉州凌云寺作》的诗,以志盛游,如果峨眉有什么名迹,他难道不会去游览作诗?峨眉是嘉州的属县,他视察工作,...

    龙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410962810.html
  • 加快峨眉山旅游城市建设步伐的思考

    、道教文化内涵,将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努力实现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及川西南民俗文化的相融共生、繁荣发展。抓住开放建成大佛禅院这个龙头,向符溪镇延伸,重建进山苑佛教寺院、壁山庙、钟鼓楼等,形成近60...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415162845.html
  • 太虚大师“教理革命”的现代价值

    太虚大师“教理革命”的现代价值  《郑州大学学报》编辑部 辛世俊  在中国近代佛教史上,太虚大师是一位伟大的佛学家、改革家,他提出的三大革命,即教理革命、教制革命、教产革命,拉开了中国佛教现代化的序幕。尤其是以“人生佛教”为标志的“教理革命”,在当时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正是这一革命,促使佛教反省、改革,走上了适应社会发展的现代化的道路。在纪念太虚大师圆寂6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重温大师“教理...

    辛世俊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473162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