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7、38页)这也就是所谓“识心见性”或“见性成佛道”。因此慧能将自己的禅法笼统地称为“摩诃般若波罗蜜法”,是有道理的。正因为这个原因,后世也把禅宗简单地称为“空宗”。 三、《维摩经》和慧能禅法对...
杨曾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53064296.html
-
称为“多闻者”(bahussuta)、“诵经者” (sutrantika)或“诵持修多罗者”[38];忆持戒律的名“持律者”(vinayadhara);学阿毗昙者称为“论法者”(...。 [36] 《增壹阿含经》清信女品第七,T.2.560a29—c04。 [37]《杂阿含经》卷第十六,T.2.115a28—b19。 [38]《阿毗昙毗婆沙论》卷一,T.28.6a。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65264347.html
-
智顗至金陵,“长干寺大德智辩延入宋熙”寺38 ,智辩为摄山僧诠四友之一的“领悟辩”;智锴在扬州兴皇寺听法朗讲《三论》,“善受玄文,有名当日”,又遇“天台顗公修习禅法,特有念力,顗叹重之”39:智顗亦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15264603.html
-
龙按:原注曰:出过去香莲华佛世界经。】 【龙按:以上据“经相”卷第二十四,页一三O—一三 一所有者校订。】 (38)轮王舍国学道 昔者有王,名曰摩调,时号遮加越王,主四天下,以正法治 ,不枉...
陈祚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41164745.html
-
首著名的偈即是此意。37连续出现在偈中的“无”字容易使人产生佛性也绝对虚无的印象,这大概是禅宗发展到“呵佛骂祖”地步这一解释学历程的一个不幸起点。38但是,我们如果注意到慧能对他最强调的“心”或“性”...
何光沪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75564846.html
-
八)若那译:《佛顶尊胜陀罗尼别法》(大?974F)(注37) 以上诸译本中,以佛陀波利本最为流行,流传最广。《开元释教录》记此译本云:「比诸众译,此最弘布。」(注38)在唐代经幢上所刻者,绝大多数也...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572064915.html
-
性相。” [38]意思是说,圣道断除所断烦恼的那一分也是灭谛。所以,此处所安立灭谛的性质,必须是无遮(med-dgag)──别别择灭。例如,远离瓶子的地方,以及在该处遮除瓶子的遮分,这两者都是“无瓶”。...见《大正藏》册31,页676上。 [36] 汉译本见《大正藏》册31,页681下。 [37] 汉译本见《大正藏》册31,页681下。“名言”一词,汉译本译为“世俗”。 [38] 同前注。 ...
释如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03465005.html
-
非即是无烦恼,也不是无烦恼的因,而正是在无烦恼之后的果,所以不是没有“实有”的涅槃存在。 提婆菩萨破斥说: 缚、可缚、方便,异此无用(修妒路)。38 “缚”是缠缚,缠缚名为烦恼及业;“可缚”...观生惑灭,故名作因。《百论疏》《大正藏》42,页300中-下。 35《大正藏》30,页180下。 36《百论疏》卷下,《大正藏》42,页300下。 37《大正藏》30,页180下。 38见...
体恒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14465080.html
-
苍山洱海之间,原建在崇圣寺前,寺早毁,仅塔存,三塔一大两小,大者为千寻塔,十六层,高58米,为多层密檐式砖塔,唐代南诏晚期(841-871年)建;两座小塔均八角形多层砖塔,十层,高约38米,约为五代时...
释藏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41965208.html
-
第38卷,525页下。
(1) “五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或不淫)、不妄语和不饮酒。
(2) “十善”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44365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