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空所显真如。” [38] 这样,佛性也就是体现于众生之中,并作为一切众生脱凡入圣的本体论依据的真如空理。《佛性论·显体分》中又以三因解释佛性。三因佛性乃众生体证佛果的可能...元晓《涅槃宗要》,《大正藏》第 38 卷,第 249 页中。
[37] 隋吉藏《大乘玄论》卷三,《大正藏》第 45 卷,第 35 页下。
[38] 梁真谛译《佛性论》卷一,《大正藏》第 ...
杨维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42867027.html
-
出家才能修行的观念。 (38)42-43页:“大师言:‘善知识,慧能与道俗作《无相颂》,尽诵取,依此修行,常与慧能一处无别。”’校记谓:“原本‘慧能’(案,指末句中)下有‘说’字。”案,删“说”字误...
邓文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75867222.html
-
38]] 以上真如自体及用薰习诸义,使诸众生依于薰习而有境界提升之作用而有境界之差异,一为不相应境界一为已相应境界。此境界之差异以尚未证清净本性,未得无分别心境界与真如自体相应,未得心自在作用与真如...作业。所谓众生依于三昧,乃得平等见诸佛故。” [38] 页一二三、一二四。“此体用薰习,分别复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未相应。谓凡夫、二乘、初发意菩萨等,以意、意识薰习,依信力故,而能修行。未得无分别...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90467298.html
-
、“空”字,阴刻;第2、3、4、5行末字分别为“萨”、“空”“有”、“散”字,除“散”子字外,俱为双勾字。字径均38厘米,其它仅四、五个界格内残留字之一、二笔划,余均看不出原来刻字痕迹。 14号:僧安...“避地徐邦,仍受请入吴。**继转,胜幢屡建,皆随根获润,有闻南北”○38。周武帝灭佛后,那位收养过隋朝文帝的河东蒲阪神尼智仙,“就隐皇家,内着法衣,戒行不改”○39,西京禅定道场释昙迁: “逮周武平齐...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45467657.html
-
时候才是解脱、才是成就。 38、火点燃了,灰自然就有。你只要去做利益众生的事情,世间的福报自然而然就来。 39、有智慧的人,为自己的时候去为众生,却使自己得到解脱;没有智慧的人,为自己的时候就是为...
达真堪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52267681.html
-
不允,盖不耽逸乐也。”38这表明大师谨记佛陀教诲,不以眼耳外驰,沾染声色为乐,而以断绝向外攀缘,清净自心为务,实是将持戒行为融入生活之中,生活即戒律,戒律即生活,真正达到了生活与佛法不二,佛法与生活为...文物馆编《弘一法师》,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第266页。 37广义:《弘一大师之盛德》,林子青:《弘一法师年谱》,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年版,第299页注15。 38林子青:《弘一法师年谱·自序》...
刘泽亮 贾应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31867989.html
-
没有看到有关宗教学理论方面的阐述。[38]尽管从20世纪初至解放前,中国学术界在宗教基本理论、宗教学体系和各大宗教研究上推出了一批重要成果。[39]但是,佛教界对宗教学理论本来就不重视,所以欧阳竟无关于...;译序”,陈观胜、李培茱译,上海人民出版
社1989年版。
[38]葛兆光〈西潮却自东瀛来——日本东本愿寺与中国近代佛学的因缘〉,《葛兆光自选集》,
...
圣凯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32067991.html
-
中国华严净土思想之研究》、法臧馆2001·03)、(《日本佛教学会年报》第六十七号、2001年度)、(《同朋佛教》第38号、同朋大学佛教学会2002·07).viii 道端良秀《中国佛教史》(改订新版、...
李贺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33768001.html
-
:“依如之义而有谛现观。”[38] 所以,在〈谛论〉才会说四谛是同一通达的。也就是“一时见谛”。为什么四谛能同一通达?因为四谛是同一所摄,如〈谛论〉说: 同一所摄则一性,一性则依一智通达,故四谛同一...
释开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41468036.html
-
留住三年,就胜光法师学《中》、《百》等论,复就宝师子大德受《瑜伽十七地》”。[37]又像智弘,也是“学律仪,习对法,既解《俱舍》,复善因明,于那烂陀寺则批览大乘,去信者道场乃专攻小教”。[38]从这些...38]见义净著《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 [39]吕澂著《奘、净两师所传的五科佛学》,引自黄夏年主编《近现代著名学者佛学文集·吕澂集》,第 293页。 [40]吕澂《内院佛学五科讲习纲要讲记》,...
程恭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20968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