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283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儒佛道三教关系和我国佛教的发展

    抬高佛教、贬低儒家的倾  向,例如虔诚的佛教徒梁武帝就认为儒家“止是世间之善”,只有佛教才能“革凡成圣”[34];  北周释道安则在《二教论》中强调了佛儒的内外精粗之别:“释教为内,儒教为外。……佛教...弘明集》卷八。  [31] 《南史》卷七十《郭祖深传》。  [32] 《广弘明集》卷七《荀济传》。  [33] 《梁书》卷四十八《范缜传》。  [34] 《广弘明集》卷四《舍道事佛诏》。  [35]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4960040.html
  • 真谛三藏行历及其以广东为核心的翻译活动考实

    录没有将其任何在晋安的译籍标注为永定二年。《历代三宝纪》卷九记载:“《立世阿毗昙》十卷,永定三年出。”又“《正论释义》五卷,于晋安佛力寺出。”[34]另外,《广义法门经》一卷是否在晋安佛力寺译出,有...隋·吉藏:(法华玄论》卷2,《大正藏)第34卷,第380页中。  [32] 隋·费长房:(历代三宝纪》卷9,《大正藏)第49卷,第88页上。  [33] 唐·智升:《开元释教录》卷7,《大正藏》第...

    杨维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0660058.html
  • 朱熹的“居敬”概念与菩萨戒的“发心”之对观──浅论道德实践的基础

    开示或言语知识引   发之外,尚有由实修的证量,通达法性(法无我、自他平等性、佛   与自己的法界无差别、除他之苦如除己之苦)34的方式。此外,发愿   心之后,还要修学令今生及后世不退心的方法...

    王惠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0960062.html
  • 宗喀巴对于大、小乘戒相融之思考(1)

    尊者总集大乘之二大车轨,即深观派(中观)与广行派(瑜伽)的思想,故其所主张的菩萨律仪系依无著(瑜伽)与寂天(中观)的传承。而在《难处释》中曾说到:应当依其仪轨所融合之受戒法而行。[34]  关于菩萨戒...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1060063.html
  • 十善业道是菩萨戒的共轨论

    戒五学处,若可能时增为十学处,依布萨支,为八学处,此为在家戒。(注34)  此引文中的五学处、十学处、八学处,即是五戒、十戒、八戒,而其十戒的内容,根据该书的注释,引用《无碍解脱道》中所说,五戒与十善...六不恶口,七不绮语,八不嫉妒,九不嗔恚,十者信善得善。是名十戒,此优婆夷所行。”此经的十善戒,前五与五戒全同,与一般的十善戒略有出入。  (注34)觉音论师造,叶均译,中国佛教协会发行《清净道论》,页...

    释圣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1460068.html
  • 大乘菩萨入世性之研究 ——以六波罗蜜为论述范围

    2004年)  张曼涛着《涅盘思想研究》蓝吉富主编《现代佛学大系》34册(台北:弥勒出版社,1983年)。  陈朝栋着《大智度论概要易读》(台北:大千出版社,2004年)。  陈慧剑译注《维摩诘经今译》...

    刘玉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5460102.html
  • 初探菩萨修习禅定不生长寿天的善巧方便

    清净道论》甚至将生到色界天认为是一种“胜有”。因此笔者不将欲界及色界诸天认为是“长寿天”。  然而《大般若波罗蜜多经》[34]郤将色界、无色界定为“长寿天”。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是...比丘英译中《南传菩萨道》上册,派色文化,高雄县,1999年,25页。  [33]如石法师《现观庄严论一滴》,法鼓文化,台北市,2000年,330页。  [34]《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592,大正7,...

    释真昊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82560179.html
  • 《永嘉证道歌》原作者溯源并歌文比较

    普寂与禅师二人,即东山继德七代于兹矣。[34]  又,李邕于 742 年为神秀排行第一之徒弟普寂禅师(寂于739年)写《大照禅师塔铭》中有云:  〔普寂〕诲门人曰:「吾受托先师,传兹密印;远自达摩菩萨...的「知见力」。  (七)作歌者强调「觉」的重要  除了「知见」外,作者在歌中也有提到「觉」字,其出现次数(见第6、15、19、34、111、184句)仅次于「顿」,此可了解「觉」的运用也是歌中作者的...

    陈盛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83160186.html
  • 佛教善恶观与现代人心的净化

    心所法;二、不相应无记,谓无记色、不相应行;三、真实无记,谓虚空非择灭。”[34]第三,四分法如下:“善,有四者:一、自性善,谓信等十一唯善心所;二、相应善,谓信等相应心、心所法;三、等起善,谓诸善色...法华玄义)卷8上,《大正藏》卷33,第780页上。  [3] 详见隋·智顗:《法华玄义》卷2上,《大正藏》卷33,第780页上。  [4] 隋·智顗:《观音玄义》卷上,《大正藏》卷34,第882页下...

    杨维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90160224.html
  • 对劳思光先生道佛诠释的方法论反省

    所谓之宗教部分而非哲学部分的理论问题[34]。  仍欲追问道佛价值之是否为真理观者,若究其实亦有一方法论问题上的根本理论困难者,此即“它在世界”宇宙论知识之如何确断之问题者。佛教、道教皆有它在世界观念,...作为求不死之方而已。”(卷二页二八九)  [34] 参见其言:“佛教之宗教面,本书中不能涉及。就其哲学面言之,则佛教哲学是一与先秦儒学不同之心性论哲学;其精采处皆落在价值问题上。”(卷三上页四)  [...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13160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