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家 人物知其名姓者,仅周颠仙、张中、张正常、张宇初、尹蓬 头、刘渊然、丘玄清等数人而已,至若张三丰,太祖是觅之 而 69页 不可得。(注34)诸人为太祖所尊崇,多是因为有归附及护翼 策算...太祖平张士诚后,免婺州 加倍粮,惟憎道不免。(同上书,页一九上) (注 33) 明初事迹,页二三下至二四上。 (注 34) 明史,卷二九九,页七六四一,张三丰传。 (注 35) 明史, 卷...
朱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43371097.html
-
西藏分布的甚广。 西夏( 1032 - 1228 年)立国之初, 即积极推展佛教,其一方面吸收宋朝佛教的精髓; 另一方面也受到西 藏佛教的 34页 影响,西夏佛教艺术也对这两个系统的作品采居兼容...
李玉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43571100.html
-
主夜神。 34.画面表现天女形象,表现参摩竭提国菩提场的喜目观察众生主夜神。 35.参摩竭提国菩提场的普救众生妙德主夜神。 36.参摩竭提国菩提场的寂静音海主夜神。 37.参摩竭提国菩提场的守护...
谢继胜 谬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43971104.html
-
泥洹永存,为应照之本,大化不泯,真本存焉。」[注33] 其中所云的「泥洹不灭,佛有真我」正是大般泥洹经中再三强调的「当知如来长寿无量,当知如来是常住法,当知如来非变易法,当知如来非磨灭法。」[注34]...42.a [32] 大正藏 V30 p23.c [33] 大正藏 V55 p41.c [34] 大正藏 V12 p870.a [35] 大正藏 V12 p866.a [36] 大正藏 V [...
涂艳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44371109.html
-
70 │540 │ ├──┼──┼───┼──┼───┼──┼───┼──┤ │1975│38 │-.03 │177 │+.34 │215 │+.26 │- │ ├──┼──┼───...宗教史的研究论", 食货月刊 3:5, pp.228-236。 15.李子宽, 1953, "为处理日僧寺产进一言", 海潮 音 34:12, p.2。 姜韵华, 1985, "中国社会与禅宗丛林...
姚丽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0171184.html
-
,入唯识性。」入唯识性,非先说唯识不可,而说唯识结果 在为入唯识性。换言之,为得「转依」 34页 而说唯识。所以说「转依」是唯识宗产生的源泉。因此之故 ,我要特别宣谈「转依」义。 二、正论 ...
慧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0871201.html
-
僧人从礼(846-925)有诸多感动鬼神之神异事迹,便立即召他入州府建金光明道场,对他檀施优渥。[34] 钱镠除了建金光明道场以外,亦非常勤于兴立经幢。经幢为刻有经文之石柱,一般多使用八角形之石柱,其...。参《十国春秋》,卷89,《吴越备史》,卷1和诸葛计《吴越史事编年》,页34-35。 [30] 〈天柱观记〉一文,见于《全唐文》,卷130,页580-81。钱镠另作有〈真圣观碑〉,收于《全唐文》,...
黄绎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1671217.html
-
。这是由于行蕴的第一层心所的涵意[34]。意识有二十二种异熟识,包含了上述的两种。《清净道论》解释共有三十二种异熟识形成转生的识[35]。因此,转生识的所依是六识,也就是表示当行蕴升起时就有一认知的...Swearer 1989:117。 95. Buddhadasa 1992:33-34。 96. Buddhadasa 1992:33。 97. 《摄阿毗达磨义论》解释「有」可以是善或是不善心所。...
Michael S. Drummond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82571284.html
-
对象「色处」而言,至于「无见有对色」(专指其它的九处而言) ,「无见无对色」(专指无表色而言)已超出「色处」范围,不在 话下。(34) ────────────── 34.参阅阿毘达磨俱舍论第...
张瑞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83071290.html
-
纪念大师〉文末云:「我们要认识大师一生得力,在一个实字。教人也是一个实字。」[注33] 一、思想 印光大师的主要志趣是在宗教生活,而非宗教哲学[注34]。因此印师著作中,较少专为探讨抽象义理之论述...宗教趋势》(台北:文殊出版社.1987年11月),页84。 [33] 同注1,〈印光大师记念文集〉,册七,页256。 [34] 同注32。 [35] 同注8,页2390。 [36] 同注13,...
陈秀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93271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