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此发心度众生”的经世怀抱。谭嗣同更是“以救度众生为本根”,他用掷地有声的话语说道:“有一小生不得度,我誓不成佛”(16);又说:“嗣同既悟心源,便欲以心度一切苦恼众生。以心挽劫者,不惟发愿救本国,并彼...(16)(29)(30) 《仁学》,《谭嗣同全集》第365、325、350、320、318、372、352、351页。 ⑤ 《饮冰室文集类编》上册,第659页。 ⑥(15) 《论佛教与群治之关系》...
陈立忠/胡维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12142279.html
-
p192b。 [14] T25?p32a。 [15] 《中阿含经》卷28(T1?p604c)。 [16] T25?p308a-b。 [17] 这里所指的佛经主要指小乘经典而言,具体指四部阿含,...25?p308a-b。)[16] 优波提舍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对佛语的解释;其二是对佛语的敷演和深化,这种敷演和深化有一定的体例。就它与佛经的关系而言,佛经的作用是使我们“知其然”,优波提舍的作用...
萨尔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14642307.html
-
[北京]法音,2002年第5期 9-16页 ---------------------------------------------------------------------------...参加玄中寺修复庆典法会。1957年9月,沉默了多年的古刹玄中寺又热闹起来,以全日本佛教会会长高阶珑仙为团长,以菅原惠庆、竹村教智和冢本善隆为副团长的日本佛教友好使节访华团一行16人,在中国佛教协会...
温金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23542365.html
-
,故法藏云:“言一法者,所谓一心也,是心即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16),而澄观云:“法界者,是总相也。包事包理,及无障碍,皆可轨持,具于性分。”(17)“法界者,一切众生身心之...。 (14)澄观《华严经略策》第四十。《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2卷第2册。 (15)澄观《答顺宗心要法门》。 (16)法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17)澄观《大华经略策?第二明经宗趣》...
董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24042371.html
-
,念佛、念法、念僧即得证果。笔者认为阿弥陀佛的本愿功德就在于上述的思想方面(16)。 2、日本佛教净土真宗的“恶人正机” 在日本,由于净土真宗的“恶人正机”(17)的净土意识的影响,不管恶人...七》信仰的发展与现状” (《同朋大学佛教文化研究所纪要》第20号,2000年)131~148页和拙论“中国《念佛打七》信仰的形成”(《东海佛教》1999年,第44辑)62~76页。 (16) ...
嘉木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24342374.html
-
ldquo;处处在”,“便登佛地?16),因此,马祖特别注意于日常行事中启发人们去发现并认识自身的价值,把每个人自已视为无价之宝。大珠慧海初参马祖,欲求佛法,马祖对他说:&...》,中华书局版,第155页。
(15) 《五灯会元》卷三《大珠慧海禅师》,中华书局版,第155页。
(16) 《五灯会元》卷三《百丈怀海禅师》,中华书局版,第134页。
(17) 《...
洪修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42742499.html
-
原始的三藏,没有提到任何大乘经典,不少学者据此否认龙树与大乘佛教的关系,认为龙树根本不是一个大乘教徒(16)。这一说法与认定龙树的早出是相吻合的,然而其前提是否认《大智度论》为龙树的作品,而是将其当...142页,中华书局1988年8月,其时为公元629年,即贞观三年,其年玄奘三十岁。 (15)《印度佛学源流讲》124页。 (16)渥德尔《印度佛教史》347页及相关注释。另于五月的一次聚会上见到东京...
徐文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50342544.html
-
p. 62 除保护文化财外,使中印沿途之观光事业更繁荣,而增加观光收入。[16] 使印度五世纪以前之纪年,藉中文史料之厘清而较详细、确切、乃至获得重现。[17]印度五世纪以前之史料并无确切之...佛教观光景点,尚未可知。 [16] 如果沿途佛教圣迹能够勘察出来,加以修复即可成为一朝圣、观光路线,对该政府及地方之观光收入与文化保存都是有价值的。 [17] 尤其印度之史前史,不同之史家推展...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55042600.html
-
为本,而一本于真如谬也”B15,“随缘是相用边事,不动是体性边事,《起信》说真如不动是也,说真如随缘谬也,说真如随缘而不动谬也”B16。所谓真如生灭二门,乃指体用性相之别,真俗二谛之殊,而“凡法皆...124页。 ⑤⑨B13B15B16B18B19B20B22B23B26B27B28《藏要经叙·大乘密严经》据金陵刻经处《欧阳竟无内外学》本,下欧阳原文出处同。 ⑥⑦B17B21《唯识抉择谈》。 ...
傅新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64542665.html
-
retenanu
p.16 7.1︰
drainu retananu“三寶的”,複數,屬格,Kh. Drainu ratanānu
p.29 Glossary︰
to“你”
...
[iii] 對於這位學者我曾寫過兩篇論文來“闡述”他的看法:一篇是:〈再論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一篇是:〈論梵文本〈聖勝慧到彼岸功德寶集偈〉〉。頁16−40;後者見《文化:中國與世界》...
季羨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81242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