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得体”僧宝,有此僧宝才能续佛慧命、广度群生。 二, 于登坛前(即受戒前),戒师或剃度师必须为他们讲解戒律方面的几个重要内容:1、戒律三名,应当了知毗尼、尸罗、波罗提木叉三者的意义内涵及它们...:“故知受时必须用意,一生大事不可自轻。[1]”这句话虽是对戒子的警策,但戒子之所以能自策的原因:必须通过戒师或剃度师的提前指导和教育,才能做到呀!否则,除戒子无法得戒虚浪一身外,传戒常住或戒师或剃度...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04641563.html
-
集注中曰:“相似见理名内,未得似解名外。”
【十信】 菩萨五十二位修行中之第一十位也。十信云者,入佛之教法,先以信所以能入也: (1)信心:灭尽一切妄想,而中道纯真之谓也。 (2)念心:真...方便】 小乘之七贤位也,是为入见道之圣位之方便行位。又名七方便。详见七贤条。
【七贤】 (一)小乘俱舍宗所立七贤—— 谓声闻入见道以前之七方便位。又作七加行位。即: (1)五停心位:修不...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33641762.html
-
工作,又怎能安心工作?!这样的社会怎能发展?!所以在世界上,第一宝贵的是生命安全,人们爱惜自己的生命重过世界上任何一件东西,甚至是自己的妻儿。所以佛陀把“不杀生"放在第一位。 1—1、制戒因缘 ...明显减少,阿难报告佛陀所发生的自杀、他杀事件後,而制订“不杀生"戒。(《四分律》卷二、《十诵律》卷二、《善见律》卷十、《摩诃止观》卷九) 1—2、定 义 根据巴利《律藏经分别》,“任何比丘,若故意夺...
净因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72442015.html
-
:metta1 bha1vana1(修慈)——对他人生起善意。以前刚开始,可能只有口头上的修慈悲心,内心深处贪瞋仍继续者。而现在习性反应的过程有时会停止,自我的恶习消失,从内心深处自然地生起善意、慈悲...
葛印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62744902.html
-
就火化,是对死者不负责任,也是很危险又很残忍的事。下面了然法师举了两件事例为证: 1、江西省广昌县龙凤岩圆明上人圆寂,刚沐浴换衣后坐在椅上,这时他的徒弟圣金师翻阅历书说,今天是好日子,可以火化。...这点悲悯心都没有吗? 其次,人死亡后,由于各种因缘,也有回阳(复苏)的可能,例如: 1、江西省黎川藻林庵比丘德若,一次在大病中死去。众师父给他沐浴换衣后,把遗体停放床上,并轮班为他念佛。第二天,...
《蜀中净土》编辑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5247248.html
-
南传巴利律藏》和《四分律》的说法,依次列出如下。 (1)大众部的《摩诃僧祇律》说: 有十事利益故,诸佛如来为诸弟子制戒,立说波罗提木叉法。何等十?一者摄僧故。二者极摄僧故。三者令僧安乐故。四者折伏无...因为这二部(以及犊子部)都属未参与第二结集的会外广大僧众(注1),因而维持第一结集的内容与次第,这一编号次第,今称为A型。 (3)上座系化地部的《弥沙塞部和酰五分律》说: 以十利故为诸比丘结戒。何等...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3247820.html
-
地位。1 《禅林僧宝传》28卷《方会传》,《卍续藏》第137册。 《嘉泰普灯录》3卷《方会章》,《卍续藏》第137册。 《禅林宝僧传》21卷《楚圆传》,《卍续藏》第137册。 《大正藏》47卷,640—648页,载有三篇语录,可以参考。 《大正藏》13卷,906页上。 《大正藏》12卷,343页下。 《卍续藏》第137册 《杨岐方会和尚后录》1卷,《大正藏》47卷 646页中。 ...
圆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03049378.html
-
交流(2007/2/2)
赵朴初撰题联(2007/1/25)
赵朴初自题联(2007/1/25)
赵朴初贺赠联(2007/1/25)
...
赵朴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15350976.html
-
的《梁高僧传》为齐代高僧立传的有51人,其中译经1人(齐代译经不止1人,见下文)、义解17人、神异3人、习禅4人、明律5人、亡身2人、诵经7人、兴福3人、经师5人、唱导5人。这些人,无疑在齐代佛教界都是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 齐代的译经,据唐智升的《开元释教录》卷六载有沙门7人,所译经、律,总共一十二部三十三卷。译人和经、律名称简述如下: (1)沙门昙摩伽陀耶舍,华言法生称,中印度人,于齐高...
方 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5952343.html
-
关于梵语译音中“阿”字的发音 1、根据古代印度人的理论,“一切声音中都包含着a音”、“开口即成a音”。 关于“一切声音中都包含着a音”,可以参考第五个标题“《再探O-anm”的准确性》; 至于...汉语发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在我们汉传佛教中依然保留着这样一种传承: (1)、在梵语译音中,“那”字的韵母不发汉语拼音的“a”(ㄚ)音; (2)、在梵语译音中,“他”字的韵母不发汉语拼音的“a”(ㄚ...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2652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