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6550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中国佛教劝善书初探

    ldquo;三教之书,各以其道善世砺俗,犹鼎足之不可缺一也。”B19且认为“世道不古,人心浇漓,礼教刑罚都不济于事,惟感应(即因果报应)二字可以动其为善去恶之心”...   B19(宋)张商英《护法论》,见石峻主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三卷第三册,133页。   B20明世宗《感应篇序》。   B21见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东方出版社,...

    王月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65148888.html
  • 论海德格尔的“无”

    1987年版,第19页。)“只要存在进入此在的领悟,追问存在的意义就是追问存在本身。”(注: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三联1987年版,第186页。)而“在存在论上……情绪是此在的源始存在方式……此在以这种...让其自身显现,才是真正的存在之思。后期海氏思想正是这全新的境界:“存在并不存在”(注:海德格尔:《面向思的事情》,商务1996年版,第19页。),而是“有”存在(Es gibt Sein)。海氏指出:...

    王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65848909.html
  • 理学与禅学

    他们还认为:“释氏之学,又不可道他不知,亦尽乎高深。”〔19〕但是,无论褒扬,还是贬抑,他们对佛教思想的亲合及深刻了解则是事实。他们在致学、修养上采用静坐、用敬、致知的方法,...自心除虚妄;法门无边誓愿学,学无上正法;无上佛道誓愿成,常下心行,恭敬一切。   〔16〕《二程遗书》卷二上   〔17〕朱熹《近思录》   〔18〕程颐为文彦博题明道先生墓序   〔19〕《...

    麻天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70248915.html
  • 吐蕃时期的禅宗传承

      吐蕃时期的禅宗传承   张亚莎   [咸阳]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19-27页   ---------------------------------------...1994,PP.74-78。  [18] 《新唐书?吐蕃上》卷二百一十六上。  [19] 才旦夏茸《喇勤?贡巴饶赛传略》,尼玛太译,《西藏研究》1987年第1期;又见蒲文成《河湟地区藏传佛教的历史变迁...

    张亚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70348920.html
  • 《楞严经》思想之特色 -- 富有文学与哲学价值

    有住?”倘就理而推之:诸法不自生 [19] ,何得有住法?就有为法“三相”言,生、住、灭,乃相对而存在者,有生就有住,有住就有灭。而“住”者,乃指现在暂时存在者。“不住”者,自指不能暂时存续者。今既曰... 20册 明 蕅益《楞严经文句》卷一 页478  [19] 《中论 观因缘品》云:“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大正藏 第三十卷 《中论》卷一 页2  [20] 圆瑛法师《大佛顶...

    熊琬教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71248946.html
  • 达摩之禅宗和对般若心经讲说小考

    有新译语. 所以六反震动 娑竭罗龙王等是也. 或者说此经本虽是旧译 后人改成新译语欤19). 以笔者推之 神人鉴玄奘机于罗什所译旧经更作新语授之欤 可能有想一想的问题 杂新语是分明以后由于编辑关系. ....  18) 佛教经咒汇编 台湾妙音菩提精舍. p117. p122 参照.  19) 校正纂文注于少室六门集(干) 可说先德尝评之意.  20) 新译薄伽梵母智慧到彼岸心经诠释 贡噶唿图克译. 佛说...

    苏真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72948983.html
  • 论原始及部派佛教的“六识”说

    而不与心相应,故非‘心所’,故曰‘不相应行法’。”[19] 其实牟宗三的这番话或许更适合于唯识百法中的不相应行法,因为在那里它们更完整,有...;》,载查常平主编《人文艺术》(第3辑),310-333页,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等等文章。   [19] 参见牟宗三著《中国哲学十九讲——中国哲学之简述及其所涵蕴...

    陆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75749039.html
  • 从“心性本净”到“心性本觉”

    这时谈“心性”,就如《辩中边论》所说,有空与不空二义:离二取,故说“空”;有无二取所显之性,即空性,故说“不空”[19]。这样,&...18]见《解深密经》卷二“无自性相品”第五,《大正藏》卷16。   [19]见《大正藏》卷31。   [20]见《大正藏》卷12、16。   [21]见吕澂《起信与禅》及...

    周贵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75749040.html
  • 《随自意三昧》中的无明与空

    “性空缘起”的实相,那么心性就只是世间心之“性”[19]。  相应地,有始无明是根、尘相对时所起心念,故名“欲念心”。它有两重涵义,一重是指在无始无明基础上,以“我”为根本而起的对法的分别;另一重是指...三关阿赖耶识是“众生真爱著处”的说法。这种根本性的贪着与迷惑是生死的根本。  [19]《佛教禅学与东方文明》第四章第三节《佛教禅学与宋明新儒学》之“禅宗与理学心性论”部分讨论了佛儒两家对心性看法的根本...

    刘朝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75949045.html
  • 如来藏学研究小史

    Kenkyu, 19:1, 1970, p.1-11.   15. Ruegg, David Seyfort. "On the Knowability and Expressibility ...Buddhist Studies, 19, no. 2 (1971), p.1-10.   18. Abe, Masao. "Dogen on Buddha Nature", East ...

    杜正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82149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