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和乙「北8204号(人22)」本,两个版本,并由甲、乙底本衍生出甲A、乙B的删节本。[19] 甲A本现存最早的就是上文列举的安
13. 《敦煌宝藏》册109,页224~225。14. 同上注,...部经典,思想上也是吸收了儒家父母恩重的
32. 《正统道藏》册2,页607~608。33. 《正统道藏》册2,页607~608。34. 《正统道藏》册19,页205~209。 页128对大足宝顶《...
胡文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84449138.html
-
中,复有八万四千光明 ,一 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19GCK@11>19 岂非正是十玄门中所说的,帝释天宫,珠帘互影,重重无尽的境界吗?佛之相好如 是,众 生各自修行...
释能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0349181.html
-
ldquo;坐禅”和“坐禅仪”二小节,对坐禅的时间、程式以及应注意的问题都作了明确说明19。后来日僧无著道忠,收集百丈古清规以下各清规有关禅林规矩、行事等语、名目的起源和...北宋杨亿《古清规序》,《大正藏》第48卷第1157页下~1158页中。又,现存元代百丈山德辉的《敕修百丈清规》,与百丈原来的清规面目已大不相同了。
19 详见《大正藏》第48卷第1121页,第...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0449182.html
-
皆执文咨义。汉王扬谅推举志念法师升座讲论,辩义与之辩论三日。道岳法师专宗《俱舍》,亦随辩义请析疑义,赞曰:“余之广扬对法,非义孰振其纲哉!”[19] 大业2年(606)卒于住寺,年六十六岁。东宫舍人郑颋为之...19] 见《续高僧传》卷11〈辩义传〉(《大正藏》册50,页510)。 [20] 见《续高僧传》卷11〈明舜传〉(《大正藏》册50,页510~511)。 [21] 见《续...
王亚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2149226.html
-
纪元1915),台湾发生了西来庵事件。由于此事件与在家佛教即斋教有密切关连,因此台湾总督府对台湾旧有的宗教,实施全面的调查而作成的《报告书》。[19] 因此《报告书》的内容,实足以反映大正时代以前台湾...落发亦经二十载之纪念,偶题一绝。 又《南瀛》卷2之5.页19“善慧方丈莅闽宣讲佛教”(大正13年10月13日)中云: 鼓山、怡山两寺住持,敦请台湾月眉山灵泉寺住持兼台湾佛教中学林校长善慧方丈莅闽,...
释慧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2249230.html
-
19] 或者是在阐发佛理时作出迎合儒家伦理的引申发挥,有时干脆在佛教中加入儒家名教的内容。有关这方面的突出例子是中国佛教对“孝道”的阐扬。印度佛教中虽然也有尊奉父母等思想,但...1996年第6期。
[19] 请参阅日本学者中村元〈儒教思想对佛典汉译带来的影响〉一文,载《世界宗教研究》1982年第2期。
[20] 《诸经要集》卷7中说:“无始已来一切众生...
洪修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2349232.html
-
思想之早期著作,然后才有《法华玄义》一书判教;智者之圆教思想透过判教,对佛教典籍作一比较而显其圆教义;到了他讲《摩诃止观》时,他的圆教观思想才臻于完善。
(一)、智者之判教具有三个基本标准[19...圆果。”《大正藏》册46,页722b。
[19] 同注7,卷1上,《大正藏》册33,页683b。
[20] 同注7,卷2下,《大正藏》册33,页700c~页702a,又《大正藏》...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2549235.html
-
“六相圆融”不言自明的前题条件。慧远总结:“此六(指六相)乃是大乘之渊纲,圆通之妙门。若能善会斯趣,一异等执,逍然无迹”。[19] 理解六相的宗旨,把握其精髓,就不会迷惑于同一(一)和差别(异),不会...] 《地论》卷1。 [17] 《地论》卷3。 [18] 《地论》卷1。 [19] 上引均见《大乘义章.六相》。 [20] 《华严经.如来光明觉品》。 ...
魏道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2549236.html
-
父母七生,师僧累劫,义深恩重,愚者莫知。”[19] 意思是说,对父母应尽义务为七世,而对师僧所要尽的义务则要长达数劫,认为师僧教导解脱之道,更为义深恩重。中国情况不同,古代中国是以血缘关系...rdquo;。
[19] 《净心诫观法》卷下,《大正藏》册45,页833中。
[20] 《大正藏》册39,页505上。
[21] 《孝论.原孝章第三》,《镡津文集》卷3《辅教篇下》,《大正...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2649239.html
-
23期,第18~19。
4. 《般若无知论》中说“异端之论,纷然久矣”;慧皎的《高僧传》卷6〈僧肇传〉也载“先旧所解,时有乖谬”。
5. ...rdquo;,也就是说,“形式实在论”还是对根源实体主义的反动。因此,无论是绝对主义或是现象主义,对于空的非实体或非自性的观念,都有著几乎相同的立场。[19]
应该说,&...
龚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2849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