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劫 一切十方诸世界 于无量劫净庄严 一一佛刹皆悉见[19] -------------------------------------------------------------------...54,页431上。 41. 《大正藏》54,页434下。 42. 《大正藏》39,页580上。 43. 《大正藏》18,页19中。 页339 以对应。《八十华严》中,毗卢遮那佛是莲华藏世界之...
赖文英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452375.html
-
谛。 [19] 《璎珞经》说到了有、无和中道第一义等三谛,在一般经论所说的有、无二谛之外,特别标举第三中道第一义谛,有其特殊的意义。但对中道第一义谛,并没有详细的说明。相反地,《仁王经》除了在空、色...解心见不二”当中的“照解”和“解心”。 19 引见《大正藏》卷8,页829,上。(引文中括弧内字句,乃笔者依文义所加。) 页76 分别相貌如次第说。[21] 关于三谛的唯心化,本章第一节末曾提到...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852380.html
-
道路(道);相反地,知识即是正确认知苦的结果、苦的生起、苦的止灭、导向止苦的道路。[19]亦即,当人受无知所蒙蔽且受到渴爱及苦所束缚时,他错误地认知人(即五种集聚要素或五取蕴)是我、我所有的、我的自我。...1.8.4. 18 S. 14.2.13. 19 S. 56.2.7-8. 20 S. 22.99. 21 S. 22.135. 22 S. 35.2.1.53. 页8 正道)。...
林煌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2052384.html
-
欲旧不能,这种半调子的教育,结果四处挂着此路不通的招牌。所以近年来的僧教育,越办越不通,越办越糟糕。” [19][19] 所以面对如此糟糕的佛教教育,他提出:“我以为今日的僧教育,马马虎虎的不想办好则...
黄夏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42952531.html
-
解决的问题。道端良秀先生认为,五戒与五常在数目上都是五,数目的一致是突破口。[19]因为从汉代以来,“五[20]其比,偶其类”的主观类比方法非常盛行,五戒与五常一致便能进一步与五星、五岳、五脏、五经、...;6)疗病、迎福等迷信类。 [18] 见大野法道《大乘戒经の研究》第383~386页。 [19] 道端良秀《唐代佛教史の研究》第361页,法藏馆,京都,1957年。 [20] 通“伍”。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44552574.html
-
传教区域因而净土信仰具有浓厚群众基础的有利条件,法照在并州传播净土五会念佛法门才大获成功,以至于他于大历六年在并州治太原传教时,“未经旬日,即有数千人誓为法照念佛弟子,各请愿闻,终身修行”。〔19〕也...《鸠摩罗什传》。 〔16〕〔17〕见唐·道宣《广弘明集》卷15《佛德篇》。 〔18〕见唐·善道《依观经等明般舟三昧行道往生赞》。 〔19〕〔20〕见P.2130R1《法照和尚五台山、太原、...
张先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64752839.html
-
著录:平目16上,庙宇74,首都93,沿革、正风19/113 [录文]圭四面刻字: 一面:皇图永固,帝道遐昌。佛日增辉,法轮常转。 一面:天地三界。十方真宰。 口口口口口口信女口口口口春,王妙口...行十至十八字不等。 陈万青正书并跋,袁治镌。 嵌于悯忠台西壁。 已见著录:平目75上,庙宇74,首都93,沿革,正风19/112。 石文不录。 ——录自北京图书馆藏拓北京812号。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65652859.html
-
,审物之妄”。知性之真,即复性,复性就必须忘我,他又说:“先身而后名,贵身而贱货,犹未为忘我也。夫忘我者,身且不有,而况于名与货乎?”[19]忘我,就是要忘名忘货忘身,按佛氏之说,即不执于“我”,也不...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年版,第305页。 ②③《老子解》卷末附记。 ④《首楞严经》卷6。 ⑤[14][23]《老子解》卷2。 ⑥[11][12][18][19]《老子解》卷3。 ⑦⑨[10][...
刘固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1652914.html
-
五代时期弥勒礼忏仪的制作与流行
中国佛教礼忏仪的制作与完善,真正开始于天台智顗,他除去了以前忏悔的世俗祈愿的特点,将忏法摄入坐禅实相正观的前阶段。[19]唐代初期,善导(613-681)制作了...,1986年。
[18] 船山彻〈六朝时代における菩萨戒の受容过程——刘宋·南齐お中心に〉,《东方学报》第67册,第64页,1995年。
[19] 盐...
圣凯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2152925.html
-
“熟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所谓丹丘子是《茶经》中饮茶成仙的人物[19]。该诗还说:“一饮涤昏寝,情来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清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特征。 (19)《茶经》七之事:“陶弘景杂录,苦茶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山君服之。” (20)在《全唐诗》中“拍”作“怕”。在《茶经》三之造中有“拍之”,乃是将茶叶捣烂装入模子中成为块状体,故正...
[日]高桥忠彦 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2952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