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第六章、 荣格「神秘合体」理论与藏密双修观念之研究 83 第一节、 荣格的「神秘合体」理论 83 第二节、 论「神秘合体」与藏密双修观念之相应 86 第七章、 荣格对「曼荼罗」的...
王信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12652168.html
-
83 下。(4) 《大正藏》第 20 卷,页 125 上、中。(5) 《大正藏》第 20 卷,页 138 上。
页 294
有本尊像,号千手千眼……离热住三昧,跏趺右押左。”(6)三部言及千手观音...图、锻铁图。该变相左右对称并完全相同,实际上表现观音手执法器、物品以及人物活动场面只有 83 种。其中只有 31 种见于《千手经》和《仪轨》, 其他的则不见诸经传。 (31) (图版14)
参、四川...
胡文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1052271.html
-
信仰的佛教诠释学 由于在思想史文献史的关系中,净土宗的昙鸾的《净土论注》为唯识 83页 学的世亲的《净土论》的注解和进一步的阐述,昙鸾的往相回向和还相回向之说又有前述的相关于识转变和转依理论的...烦恼即菩提,因为佛可将他的功德回向给众生,而众生常常除了烦恼之外,没有善根可以回向。注32 长[木+尾]雅人在此所论的往相回向和还向回向、转换的论理和三性说的理论关连,和本论文所论是一致的。 83...
赖贤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1252273.html
-
等人,不是主 佛、儒合一,便是倡三教一致的。这种对异端说谋求调和的 倾向,也是因为中国人思惟有折衷融合的特性的缘故。而这 种折衷融合的民族特性,也促 83页 使了禅、净合一,教、禅一致思想的...○˙三四九˙上)。 (注 83) 支遁传说:“孙绰道贤论,以遁方向子期。论云 :支遁、向秀,雅尚庄老,二子异时,风好玄同矣 ”。(大正五○˙三四九˙下)。 (注 84) ‘世说新语’卷二、文学...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2052280.html
-
》第6期,台北:中华佛学研究所,1993年(此文后经修改收入廖明活,《净影慧远思想述要》,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99年9月第1版,第83-109页)。华方田,〈隋净影慧远的判教说〉,载杨曾文、方广锠...---------------------------- P.83 的根据,因为《大智度论》里有须菩提已听闻过《法华经》的文字[34],这就意味著难以遽然判定《法华》与《般若》何者先说[35]。二...
冯焕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2952287.html
-
从下面这段引文看出来: 郤前两种二谛[83],以不明中道故,就五种二谛,得论中道,即有五种三谛:约通入别,点非有漏、非无漏,三谛义成。有漏是俗,无漏是真,非有漏、非无漏是中。当教论中,但异空而已。...《天台缘起中道实相论》(台北:东初出版社,1995)各章。 83 指藏教和通教的二谛。藏、通二教虽有二谛,郤没有中道。 84 智顗,《妙法莲华经玄义》卷3-上;引见《大正藏》卷33,页704,...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852381.html
-
佛体显如日,远现悉闻音。毛软亦绀色,一一生上(一作右)旋 。…… 而(一作两)膝平博好。安平足如画,于下生相轮。……[83] 偈颂中,细致详实地描绘出佛陀容貌、音声、乃至肉体各局部,可说是极为...: -------------------------------------------------------------------------------- 83 见《离垢施女经》(《大正...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952383.html
-
正藏八五、 S. 2467,北京本北66、芥83、光8等)、最妙胜定经(大谷光瑞搜集敦煌本、旅顺博物馆出陈)(注22)、观世音三昧经(京都博物馆藏守屋本之奈良朝写经、 S. 4338,北京本日62、...到何种程度,则存有疑问。在法经录作为疑惑的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S. 2342,5978)、随愿往生经(S.6901)、占察善恶业报经(北京宙83)、 梵网经与大乘起信论等,在开元录则作为翻译有源,对...
牧田谛亮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1252900.html
-
苦边时,思量彼行何因、何集、何生、何转?知彼行无明因、无明集、无明生、无明转。彼福行无明缘,非福行亦无明缘,非福不福行亦无明缘。是故,当知彼行无明因、无明集、无明生、无明转。(T2, p83b)
...如是如是纯大苦聚灭。」佛言:「善哉!善哉!比丘!我亦如是说。(T2, p83b)
非福行是黑业(恶业)。福行和无所有行(即不动行),是白业(善业)。在「无明」下所造的非福行、福行、不动行,归属有...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80553016.html
-
实践 71 第五章 当代台湾人间佛教佛陀观及其宗教实践 83 第一节 人间佛教在台湾的发展 83 第二节 人间佛教佛陀观的思想内涵 84 第三节 人间佛教佛陀观的宗教实践 93 第四节 结语...
廖淑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15955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