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禅与印度禅那,在内容上的不同,而周先生却说的是禅为禅那的简称,名相上是一样的。 114页 了禅,使我们在宗教的感情上,得到了最大的满足。”(26)按顿悟的事实,在佛经中早已有了,只是没有把它归纳为...
罗锦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4648129.html
-
训练,同时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机锋酬答。不过,他承认自己“老僧生平极懒看书”(《略说》卷九,《续藏经》114册,页0356),或许也是事实。
其二,因为要纠正时弊,返朴归真...益见汉月密嘱之祸,不得休息,老僧岂忍坐视也。”(《续藏经》114册,页0219)如果联系圆悟所作《略说》是在法藏、弘忍都去世之后的事实,不能不对他的目的提出疑问。佛教提出“缘觉&...
刘元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20448174.html
-
470。
页 114
四、注解《大品般若经》彰显“般若”的“教判”地位
1. 南朝初期《般若经》地位的衰微
大品般若经系的《放光般若经》于西晋元康元年( 291)译出,在东晋时代形成般若六家...
颜尚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4448415.html
-
也不能否定任何对像,这种情况是不能不令历史学失措的(注114)。关於宇宙的实在性,Vaisesika学派也是采取佛陀这种观点的。为了建立客观的实施在,便举出许多理由,我们却用具有同样力量的理由乙来驳斥甲...
张尚德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4548418.html
-
。 撰塔铭序的宋复,自书为“贡士”,故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书生。贡士乃及第会试,未经殿试(御前考试)者的称呼,当然是有才学之人。也许他是佛教徒而与龙兴寺仁王院广越法师有深交。 p. 114 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61348790.html
-
?师曰:祖佛俱不礼。塔主曰:祖佛与长老有什么冤家俱不礼?师无对。师后还乡党,俯徇赵人之请,住学城南,临济禅苑,学侣奔凑。”[114]师咸通七年(八六七)圆寂,敕谥慧照大师。 p. 177 (二)...] 同书,二七二。 [113] 同书,景德传灯录卷十二,大正,五一、上、中。 [114] 同书,下。 [115] 景德传灯录卷二八,大正五一、四四六。 [116] “禅学讲话”一三七-...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61548793.html
-
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113~114页,〔台〕法鼓文化1998年版。)如傅文认为“第一阶段客观之物与主观心智相隔,主体对客体处于‘无知’状况;第二阶段客体之物与主体情感相隔,客体成了主体思想情感的载体之一;第三...
吴言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73449000.html
-
天竺
开皇十六年
596
入长安译经后抵广州弘法
高僧传合集P114
27
达摩笈多
南天竺
仁寿元年
606
...
易行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74549007.html
-
为学佛之园地,而非只为研究佛学者;标举“学佛当以学行兼顾为施教方针,期培育佛教弘法人才,净化思想,菩萨精神,发扬华梵文化,自度度人为宗旨”。114 2.课程安排方面,遵循内外学行兼修、教观二门并重之...仑心语》,页377、页378。复次,华梵佛学研究所亦秉持“教观并重”、“禅戒合一”之施教方针;详见释晓云著《觉之教育讲话.华梵佛学研究所成立三周年纪念致辞》,页49。 114 释晓云,《三山行迹....
陈秀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00449318.html
-
之『瑜伽師地論記』俗稱 『倫記』﹐乃有二十卷本。(宋藏遺珍)﹑二十四卷本 (大正 大藏經)﹑四十八卷本( 114頁 ...
楊白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1250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