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702篇,用时367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庄子与禅(1)

    坛经注释.附嘱品第十》(高雄:佛光出版社,1983年),页220。  104页  祖.尤其是自达摩以来,代代相承的这个教外别传的无言法门。唐代韩愈所说的“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

    罗锦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4648129.html
  • 净影寺慧远的佛性学说

    有关“本有”“始有”的争论,参阅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下册,页512-514 ;赖永海:《中国佛性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页89-104。 ...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4648131.html
  • 定义大乘及研究佛性论上的一些反思(2)

    104 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下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62,页157。105 同上,页148;并见竺道生撰,《妙法莲华经疏》,《续藏经》卷27,页1上。106 释慧琳,《龙光寺释道生法师...

    古正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4348414.html
  • 实在与知识

    Caraka派的哲学家却将知识的源泉扩为十一种。在十一种源泉之中,或然率为知识的一种独立源泉(注104)。从陈那的时代开始,佛教和Vaisesikas一样,只承认知识的两种源泉,即知觉与推论(注105)佛教将藉...

    张尚德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4548418.html
  • 从“陆王学派”一词的商榷论儒佛会通

    124。  注五:同上,卷104。  注六:《年谱》,四十岁条。  注七:同上,  注八:同上,见五十岁条。  注九:陈荣捷《王阳明传习录详注集评》,页290。  注十:同上。  注十一:《陆象山上王阳明...

    姜允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5548440.html
  • 南诏佛教考

    ,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论集》(台北:东初出版社,民  国79年),页101–104。  536 页  第七祖(神会)门下传法二十二人, 且叙一枝  者,磁洲法观寺智如和尚,俗姓王。 磁洲门下成都  ...753 ),……唐使张阿蛮领  青龙、白虎二  ────────  注104: 文见李霖璨,同注一八,页51、148-150。  注105: 尤中校注,《僰古通纪浅述校注》,页82。  注106: ...

    李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0148451.html
  • 南北朝禅学史上的一桩疑案

    101-104)。   然而这两件事都只是义理之争,与慧观的人格无涉(《道猷传》载慧观举荐道生弟子道猷一事,可见慧观在争议中的风度)。)但由於其立言宗旨的偏狭而造成的不当仍是一目了然的。(注:从慧皎对...

    黄夏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70448921.html
  • 麦积山133窟10号造像碑的图像源流与宗教内涵

    麦积山133窟10号造像碑的图像源流与宗教内涵 [*] 陈清香文化大学史学系教授 中华佛学学报第18期 (p75-104)台北:中华佛学研究所 p. 75提要麦积山133窟10号造像碑,制作于... can be found in Central Asia and India.p. 104 This article first discusses early records of the ...

    陈清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84549139.html
  • 唐代宗密及其禅教会通论

    》卷104,及《宋高僧传》卷6、《景德传灯录》卷13本传、清续法《法界宗五祖略记》)   宗密于会昌元年(841年)正月于长安兴福寺去世,被迁至圭峰荼毗(火化),年六十二。宣宗大中7年(853年)...

    杨曾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2249228.html
  • 晓云法师的佛教教育志业—理论与实践

    具有重要的提升。104  3.理想师资的条件─悲智具足  晓云法师心目中,当代发展佛教教育最理想的师资,需具备如下的条件:  (1) 具足对佛法的诚信,与对佛陀精神的感格,藉此以感化学生。  (2) ...释晓云著《佛学演讲集.  禅是家常茶话》,页143。  102 释晓云,《觉之教育.佛学之基本原理与施教方便》,页198。  103 释晓云,《觉之教育.佛学之基本原理与施教方便》,页193。  104 ...

    陈秀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00449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