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自己来说是化烦恼为菩提的修行方式,面对自己的烦恼,企图用文学的语言,表达佛教开启时空智慧的概念,以及表达个体应该如何割舍与实践,才可能走上智慧之路[注24] 。林清玄面对自己苦恼时,希望转成智慧的... 注22:林清玄,《孔雀的幼年时代》(希代书版公司,一九八六),页五。 注23、25:《生命的龙卷风》,页二三。 注24:《紫色菩提》,页六。 注26、27:《生命的龙卷风》,页二四。 注...
郑志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11070842.html
-
亦 因待而有,亦同属非有非无,二者「无少分别」(注 24 ) 。因为涅盘有,则必有生灭等现象;「若谓无是涅盘,经则 不应说名涅盘」(注 25 )。准此,则世间和涅盘都属因缘 生,彼此相依相成。...三中。 注23:玄奘本「五蕴皆空」一语依梵本应译成「五蕴自性皆 空」;说见霍韬晦.《般若心经汉译研究》,页卅五 。 注24:同注19,页卅六上。 注25:同注19,页卅五中。 注26:道宣...
张静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11370846.html
-
雕刻出版(注24)。 如上述的判断,并依〈大藏目录〉的编成体制,从〈大藏 目录〉编号481杜函〈大乘藏严宝王经〉四卷起到编号510毂函 〈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七卷为止,与〈大中 ...(75)小野玄妙,〈契丹(辽)官版大藏目录〉,《佛书解说大辞 典别卷》(汉城:民族社佛典刊行书.1981年),页689。 (76)同注55,页14。 (77)同注24,页131。 226页 ...
释成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12470851.html
-
目前可见到的佛学数据电子化的成果主要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即所谓的「电子佛典」,一开始尚未以光盘的形式发行时,许多发心的人士便将电子化后的经典挂在网站[24]上供人免费下载(Download),然而或许是...。 [21] 如中观、唯识学派等。 [22] 如说一切有部、正量部、经量部、南传上座部等。 [23] 如天台、华严、禅宗、净土等宗派。 [24] 台大佛学中心的网站(http://...
张琼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13570863.html
-
愿,药师如来有十二大愿,有夜叉、罗刹为护法,这是早期的杂密(也称事部)。[24]佛法顺应着世间,也净化着世间,印顺法师说:“东方净土,是以天界为蓝图的。”这是顺应神教的天界而立...803-804页。
24、《净土新论》,《净土与禅》,31-32页。
25、《净土新论》,《东方净土发微》,141-142页。
26、《游心法海六十年》,《华雨集》(五),50-53页...
圣凯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15270884.html
-
Buddhist temple construction), 闽南式建筑,日式建筑(Japanese style construction), 建筑艺术(construction art) 24页 ...
陈清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15570886.html
-
刊本 册数 二十卷 二十册 装钉 重修成金镶玉线装 版框 高21.8公分 宽14.9公分 每半叶13行行24字 版式 左右双栏白口 ...
梁春醪 吴荣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21170898.html
-
其姓即曰 迦叶, (历代三宝记四) 足见此族古代势力甚盛,与羡门 ( 沙门) 相关联,此之证 24页 定,非全意揣。次安期,马氏认即 Agni (火神) 。按哈喇 沙尔之梵名 Agni,今...
岑仲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21370900.html
-
(385~433)之请,着《十四音训叙》, 「条列梵汉,昭然可了,使文字有据焉」(注23)。 综观僧叡一生「善摄威仪,弘赞经法,常回此诸业,愿 生赡养。每行住坐卧,不敢正背西方」(注24),迨自...367中。 (注 24) 《高僧传》卷第六,〈释僧叡传〉,《大正藏》卷 五十,页364中。 (注 25) 《高僧传》卷第六,〈释僧叡传〉,《大正藏》卷 五十,页364中。 (注 26) 〈喻疑...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22970918.html
-
、安宁的境界与主客二分中的“自我”执意以我为中心、把人我对立起来的焦躁不安的状态迥然不同(参见同上书第24、25卜262页)。这种境界与中国道家哲学中的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境界是相通的。 这里很自然...
张世英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35271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