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630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法的今古对话:从“废除八敬法运动”论教义的解释

    在她们出家之前的所有比丘。  (三) 条文原义的阐述  上述《注增支部》认为本条文目的为呼吁比丘尼不用瞧不起自己,但也不要看不起他人。[25]减少或去除慢心、傲气之烦恼有多么重要呢?在《增支部》的〈六...PTS.V i.101。M.4.377,PTS.V i.102-3。M.4.379。  [25]《注增支部》〈八法品〉M 37.551。  [26] 《增支部》〈六法品,阿罗汉经〉 PTS.A iii....

    萧贞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25169834.html
  • 论天台圆融哲学的功用性

    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中每一界的特性又都是由十如是(如是体、性、相、力、作、因、缘、果、报、本末究竟等)反映出来的。根据智顗“一念三千”的理论,[25]凡夫一念心,即...沈海燕(2003),,《佛学研究》,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总第12期,页109-121。  [25]“一念三千”的意思是,每一法界具其它九法界,并具十如是,十界互具为百界,百界即具千如是。此千如与众生、国土...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41169907.html
  • 供养人画像与唐宋敦煌世俗佛教

    义军诸多重要人物,在此绝对不会出现僧人画像,只有在窟内女供养像前才画有比丘尼像。此现象也可以在榆林窟诸多五代宋时期曹氏营建的洞窟甬道画像中看到,如第16、19、25、31、32、33、34、35、36...

    沙武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53369983.html
  • 《六度集经》与中国民间故事

    婚事。这椿婚事办得十分隆重,财主听到消息,病情更加沉重,而那位设计同养子成婚的梵志之女还特地以新媳妇的身份前来床前跪拜,祝他长命百岁。当下这财主便气塞而亡。(《六度集经》 25-26)   这篇“童子...

    刘守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63870028.html
  • 敦煌石窟中西夏供养人服饰研究

    )赵麻玉和其长子瓜州监军司通判奉纳赵祖玉。全窟共绘制供养人画像46身,是敦煌石窟中绘制西夏供养人最多的一个洞窟。其中有赵麻玉祖孙三代男女画像25人,男女僧人和男女侍从21人。这些供养人画像中有西夏国师...

    谢 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65870044.html
  • 民族脊梁的千古传奇

    25人。高昌王又为玄奘写了24封国书,照会高昌以西24国君主,每一封国书都附有一疋大绫作为晋见之礼。对如此周到体贴的关怀,玄奘十分感动,特地写了一封谢状给高昌王,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和取经回国的决心。  ...

    薛克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72070068.html
  • “西游”的文化范式及其转换

    真实的事。大约距今1 300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25岁的和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先出河西走廊,然后经新疆、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

    叶舒宪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25370145.html
  • 论宗教与哲学中的超越与信念

    Berkeley)都怀疑外在事物的客观实在性,这是众所周知的。甚至恩格斯也说过:“在我们的视野的范围之外,存在甚至完全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25]所谓“在我们的视野的范围之外”,也就是在我们的认识、实践的范围...292页,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  [24]同上,第284页。  [2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92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6]《列宁选集》第2卷,第66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40670211.html
  • 净元法师著:慧日集(第一辑)

    悟者,愿代一切众生自堕拔舌。   第25篇   对生死问题不起疑情,便永远不得解脱门。虽起疑情,如无参破澈底的心,也不名叫“修行”。虽有参破的心,若于其中横生许多枝节,譬如:不明因缘果报,即妄想往生极乐...

    净元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43270236.html
  • 净元法师著:慧日集(第二辑)

    25篇   灯火如画  毕竟不是白天  禅门衍派  难免蛇居龙穴  开山立宗,虽言好事,到末了又有谁来承担呢?  仔细瞧去!  随缘的心是直的,而随缘的路却是弯的。   第26篇   以前曾想过了...

    净元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43270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