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923篇,用时16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论陈垣:《中国佛教史籍概论》(1)

    妄想与执著”三项。因此,这部书的学术利用价值不高,《概论》所以论及它,甚实是为了纠正《四库提要》将作者名字“陈实”弄错为“陈实原”(注56)而已。  五、非史籍又毫无史学利用价值的书  这类书有三种,...  页274  释真可(1543~1603)的△《长松茹退》□二卷。  这部书如今可在《笔记小说大观》(注60)的第四编中找到,其书卷下略云:  憨憨子曰:宗儒者病佛老,宗老者病儒释,宗佛者病孔、病李...

    曹仕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4245824.html
  • 论陈垣:《中国佛教史籍概论》(2)

    (注 54) 参《概论》页八九。  (注 55) 同(注 52)。  (注 56) 参《概论》页一五四。  (注 57) 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  (注 58) 《法藏碎金录》在页一○五二?四七二上~一○五二?六○九下,《道院集要》在页一○五二?六一二下~一○五二?六三八上。  (注 59) 参《概论》页一三○~一三一。  (注 60) 新兴书局印行,台北,民六十三年七月。  (注 61) 参《概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4245825.html
  • 中国佛教的思惟发展(2)

    体系的方法,是受其思想发表工具,亦即其所习于使用的语文所限制。中国的大师们吸收了印度思想后,自有中国语文的土产方法加工制造出自己的立方思想。”(注56)这个批评,如果不轻视中国语言有另一种特别的思惟功能...则可说多少受了天台一些影响,因为法藏成学较智者为晚,且其与章安灌顶有过过从(注60)。据日本学者的考证(注61),他曾经从章安大师处借读过智者的法华玄义。他既受到天台的影响,则其思想一部份有天台的影子...

    张曼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4745835.html
  • 朱熹排佛与参究中和的经过

    。(注55) 此书道尽朱熹出入释、老,折返儒学的过程。汪应辰(1119-1176)为张九成、吕本中弟子, 并曾与张九成、吕本中同参学于大慧宗杲,大慧宗杲尝修书与应辰讨论忠恕之道。 (注 56 )隆兴...儒、释的“蜀学”及王安石“新学”均有批评,(注60 )朱熹欲完成的是一套能与禅学相对抗的“纯儒”之学。 朱熹“自安”于儒学, 功夫初下在训诂章句,(注 61 )盖欲透过思辨格物致知, 对儒学有所...

    蒋义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1845890.html
  • 东魏武定元年铭石造释迦五尊立像略考(1)

    玄踪。 志勤净境。开拯尘蒙。于显大代。长发其祥。景运承符 。世有□主。后皇高悟。道风载扬。衰此群或。照彼析乡。化 因道感。道由人敷。愔愔安西。秉德陈谟。(注56) 此...皇舅寺,亦重建于洛阳北邙山上,然其名称更为“冯王寺”;又,为文明皇太后所建的“报德寺”,亦重建于洛阳开阳门外三里之地(注60)。此等,不能不说实是南迁之后,北魏君主所思谋的一剂治疗思乡怀旧的精神良方,...

    林保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1945892.html
  • 王政與佛法--北朝至隋代帝王統治與彌勒信仰

    名通曉道藏佛義的僧道為學士(註56),其餘龐大數目的僧道俱令還俗。 翌年,北周滅北齊,武帝在齊地亦實施廢佛政策。 北地佛教盛況乃湮消雲散。武帝在廢佛之前的七年中,曾多次詔令爭辯釋、道、儒三教先後。其...智仙曾言:「兒當大貴, 從東國來,佛法當滅,由兒興之」(註59)。 楊堅為帝之後,自稱:「佛以正法,付囑國王,朕是人尊,受佛付囑」(註60)。 這已透露出佛教與楊堅帝業相依共存之勢。 文帝在即位之初,即...

    陳 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2145895.html
  • 台湾当代净土思想的新动向----思想史的探讨

    知识的甲型:以为佛学是应机的,其中有了义、不了义;有尽理、不尽理;有因中说果,果中说因的....。可以从比较、分析、综合、贯通,甚至删略或补充,以表显佛法的完整面目。他自己就是属于这一型的。(注56)...佛学”,反而变得模糊了。(注60) 179 页 ----他问道:“人生佛教,难道只是顺应潮流吗?”(注61)又论断说:“实际上,以他...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2245897.html
  • 正法与三十七菩提分法的实践

    236。     页56 一思择力故,二由修习力故。....于四念住勤修加行,依思择力超度愁泆。由依世间修习力故,得离欲爱,弃 舍忧苦。依出世间修习力故,超度一切萨迦耶苦,亦能证得八支圣道及圣道果,真实...34]《大正藏》册30,页442上。《会编》中册,页277。 [35]《大正藏》册30,页444上。《会编》中册,页284。     页60 心。由上述八断行,对恶不善法不断对治,对善法不断增进而生起...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2745912.html
  • 契嵩思想研究──佛教思想与儒家学说之交涉(2)

    (注55)镡津文集卷第四,辅教编下?中庸解第四,大正藏卷 五二,页六六六中。 (注56)镡津文集卷第四,辅教编下?中庸解第五,大正... 七九下。 (注60)镡津文集卷第五,论原?礼乐,大正藏卷五二,页六 六七下。 页236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3045919.html
  • 僧睿思想研究(1)

    假慧以称之”、“借度以明之”。 僧睿云: “然则功托有无,度名所以立;照本静末,慧目以之 生;旷兼无外,大称由以起”(注56... 忘期于二地”(注60)。 若滞心“昔”与“今”,“亡”与“存”,则于性空之 旨无多益助。苟能离诸邪念,住心一处(三昧),则可不落二 边,圆融无碍。...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3345921.html